思维课堂:开启信息技术深度学习之旅

2018-10-22 11:31钱春花
教师·中 2018年7期
关键词:曲线信息技术情境

钱春花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将“学”与“思”有机结合,引导学生重组、迁移,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文章主要从创设主题情境、分层设计问题、开展探究对话、主动建构知识、挖掘学习潜能等角度阐述小学信息技术思维课堂的构建策略。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各种信息触手可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借助搜索引擎寻找现成的答案,“快餐文化”盛行,浅阅读、浅思考充斥人们的学习生活,这对培养现代化人才极为不利。教学过程看似顺利,但学生跃过了思考的过程,忽视了解决问题的机会,失去了具有启发性的学习过程,导致思维发展缓慢。信息技术学科肩负着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手段,在主动发现问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中暴露思维,获得发展,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思维课堂注重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重组、迁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将学与思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参与问题探究、知识建构、协作对话中得到充分成长。思维课堂让学生亲历活动过程,主动分析,提出有创意的见解。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借助信息资源化解难点,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重组认知体系,从不同角度分析,主动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富有创意的想法。

一、创设主题情境,引发思维参与

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贴近教学主题,激活学生的优质思维,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指向。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只有融入课堂之中,才会有积极的思考、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才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情境,建立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探学热情,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如在《彩色世界》一课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今天,老师带来一幅充满朝气的红日东升图,现在老师变个魔术,将太阳变成十五的月亮,你会相信吗?(教师操作)你会做吗?小海龟也想学呢,你能教教它吗?”教师以小魔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画图知识,投身于LOGO的彩色世界之中。又如在《整理文件》一课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学校举行了校园文化节,这是我收集到的参赛作品,文件可真多,你能快速地找出电脑绘画项目的作品吗?”教师再以情境引出整理文件的主题,接着呈现活动中分类管理的事,让学生试着将八个作品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分。学生议论纷纷,有了不同的分法,有按姓名分类的,有按科目分类的,也有根据书目名称分类的。最后,教师让学生将参赛作品进行分类。

二、分层设计问题,促进思维培育

问题与思维如孪生姐妹,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让学生在思维中掌握知识。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情境,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通过理解、思考、探索、发现掌握知识。教师还要以日常生活中案例,引起学生感性认识,开展思维间的对话,以问题引学生进入思维的新境界,这样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往往是从操作活动中提取出来的。教师要关注生本,尊重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实,就会让学生产生探求知识的愿望,让学生开启思维,从探究中习得知识、发展能力、领悟方法。如在《画蒲公英》一课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由图想象,从图片抽象出图形,画4条线段组成的蒲公英,学生明确起点,画好每条线段后回到起点,再转角度。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我们大约花了几分钟?许多学生认为这个太简单,老师根据大家的意见,把图形修改成这样,由12条线组成。大约需要多久?”学生演示、解说,有学生会说出重复12次,教师要加以肯定,适时向学生介绍Repeat,并引导学生简化画蒲公英的命令。教者让学生增加根茎,三画蒲公英。在自我展示阶段,教师让学生分层练习,画出自己心中的蒲公英。学生通过每一次的修订与改变,使自己的作品越来越接近理想的图形。

三、开展探究对话,培育优质思维

教师要通过生生的讨论交流,让不同的观点得到分享、碰撞,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要开展协作学习,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去分析、思考,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的掌握,还要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生活之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在《画线》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尝试画太阳光芒,并思考:“这些光芒线都是由什么线组成的?每条线都一样吗?有哪些不同?”学生借助画图工具箱的直线工具画出粗线不同的线条,在教师的引导下绘制垂直、水平或45度角的直線。接着,教师呈现两幅作品,让学生说说更喜欢哪一幅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感受直线与曲线不同的表现力,并提出问题:“工具箱里有什么工具可以画出曲线?曲线可以分为哪几种?图片中哪些用的是单弧曲线,哪些用的是双弧曲线?画双弧曲线时要分哪几步?”学生(尝试画出小路和气球的拉线)尝试画出单弧曲线——远山,并说说它是由几个单弧曲线组成的。教师再引导学生尝试画出封闭曲线,说说封闭曲线画出的形状像什么(花瓣、水滴);在画水滴的过程中,哪一次单击的位置决定了水滴的方向;了解“国家节水标志”,完成一幅节水标识的设计。

四、主动建构知识,发展多元思维

信息技术呈现知识的手段是多样的、层次是多级的,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认知结构、学习阶段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促进学生形成不同的思考方式。初学信息技术的小学生对计算机缺乏足够的了解,教师在操作示范后再让学生模仿,让学生在模仿实践中提高准确性。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查找信息、制作调查问卷、设计研究方案、开展合作探究,会形成信息技术的思维方式。如在《插入图片》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交流插入图片的好处,感知图片对文章的重要性,让学生为“地域风情”配点,讨论插入点选择哪里比较合适,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到“插入”选项卡中的“图片”按钮下的“来自文件(P)”命令。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相互交流,在合作中解决遇到的问题,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

五、挖掘学习潜能,促进深层体验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具有递进性,教学由“双基为中心的课堂”走向“综合知识、能力的课堂”,再向“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课堂转变。教师挖掘学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路径,引导学生不断突破自己的认知结构,对知识经验进行重组,尝试新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深入。如在《彩色世界》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使用工具栏的“背景颜色”和“钢笔颜色”按钮设置背景色与前景色,找出相应的颜色及代码,设置蓝天、黑夜、太阳、月亮的颜色与代码。学生自学课堂,初试命令,体验彩色背景,思考:“设置背景颜色的命令是什么?设置背景颜色命令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学生通过操作,在LOGO中体验背景颜色的设置,使用命令实现白天和黑夜的切换。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楼梯、虚线、正方形、星形等基本图形的画法。而教师可以挖掘潜能,让学生在探学中建立知识体系,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参考文献:

[1]刘自新. 信息技术课堂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策略[J]. 基础教育研究,2014(4):51-52.

[2]杨中义. 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灵动的思维[J]. 华夏教师,2012(11):55.

猜你喜欢
曲线信息技术情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幸福曲线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沿平坦凸曲线Hilbert变换的L2有界性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梦寐以求的S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