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导学策略夯实认知基础

2018-10-22 11:31吴红英
教师·中 2018年7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共同体数学知识

吴红英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有利于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文章剖析教师利用学习共同体进行有效导学,通过对话、实践、问题和应用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夯实学生的数学认知基础。

在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在U形课桌组成的学习共同体里近距离地接触,及时把自己认知观点表达出来,及时传递给学习共同体里的每个人;而学习共同体里的每个人也能观察同一组合中其他人的学习表现,以及感受其他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适时给予他人指导,弥补他人表达的不足。教师近距离地与学生接触,及时掌握学生的表现,恰当地采取相应的教学活动策略,建构和夯实学生新的认知。

一、利用学习共同体,促进对话探究

教师要利用学习共同体,营造浓厚的对话探究氛围,引发学生联系旧知,自主探究新知,在学习共同体里开动数学思维,多角度地探究数学新知,表达各自探究观点,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教师站在U形课桌中间,有利于及时观察学生对话表达的不足,以及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色的表现,适时给予赏识,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表达欲望,让学生正视自己探究的优点与不足,寻找更好的方法进行数学知识探究。

例如,教学“位置”的练习五时,教师组织学生形成U形课桌学习共同体,把学生按照学习能力、表达欲望高低的差异,合理安排相邻就座,或面对面就座,然后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例1、例2,让学生阅读题意,并进行仔细观察与思考,然后在学习共同体里对话探究,认真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观察到水果盘运用数对(3,2)表示,对话活动中,学生了解到3表示从左到右的列,即第3列;2表示从下到上的行,即第2行。同样,“山”的数对(1,5),就是处在第1列、第5行的位置上。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分别结合第1题的图案与第2题的汉字,独立思考、分析,寻找相对应的结果,动笔写写、练练,运用数对表示第1题图案的位置和第2题表示汉字的位置,并从题目中提供的数对找到相应的汉字。接着,教师站在U形课桌学习共同体中间,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展示,让大胆表达的学生面对面进行阐述,叙述自己是怎样进行思考的,鼓励胆小的学生参与对话交流,让每位学生品尝成功的情绪体验,在对话表达中理解数对与位置的关系,巩固例1、例2所学的知识点。

二、利用学习共同体,促进实践探究

操作建构数学知识模型是数学实践活动最重要的一环,而操作活动更是需要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共同体恰好有助于学生参与数学操作合作探究。教师对学习共同体的组合,应侧重观察、动手、思考能力高低进行区分,让学习能力较高与较低的学生合理地比邻而坐,实现学习能力的高低互补。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共同体里合理分工,做到全员参与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经过观察、思考、操作、分析与概括,直至对话交流分享操作探究成果,让每个人都经历数学知识模型建构历程,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不只是“学”出来的,更是“做”出来的,从而逐渐夯实学生认知基础。

例如,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U形课桌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从估算长方形面积,到回顾长方形面积知识,进而到估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引发学生提出各种猜想。面对学生的各种猜想,教师巧妙地让学生在学习共同体里根据猜想,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材料,合作动手实践操作,相邻的学生操作验证猜想,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合作操作、观察、分析,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邻边相乘”“底乘高”“数格子”“割补方法”验证中,体验平行四边形面积探究方法的异同点。通过实践操作与对话交流分析,统一探究的思想方法,学生在观察与分析、操作与体验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不断获得发现,探究了采取反例的学习方式,优化和沟通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进而选择最优验证方法——割补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教学环节后阶段,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对不同平行四边形割补、对比,变式验证方法,掌握了数学转化思想方法。

三、利用学习共同体,促进问题探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共同体里理解题意,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调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激活旧知,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形成新的数学知识认知,既培养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内化和丰富了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欲望。教师充分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与探究,做到举一反三,体现解决数学问题策略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进而让学生思考数学問题走向深刻。

例如,教学“小数除法”练习九时,教师研究第4题后,发现这两道题目是运用三步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数学问题的信息较多,教师出示第4题的题目,要求学生认真审阅题意,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把自己搜集到的数学信息相互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对数学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学生在学习共同体里或借助线段图,或借助表格,梳理这些数学信息与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交流与展示,分析了数量间的关系,相互阐述各自选择的算法。学生在学习共同体里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个性化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激活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

四、利用学习共同体,促进应用探究

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点,还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和认知特点,设计一系列拓展应用题型,让学生通过这些题型的训练,再次体验数学新知的基本内涵,巩固所学的数学新知和学习数学知识的思想方法、策略,内化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因而,教师利用学习共同体平台,运用拓展延伸训练题型,引发学生再次合作探究,展示解决数学问题的多样方法,实现共同发展学习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教学活动目标。

例如,教学“百分数”例5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共同体里经历了探究解决例5的问题,掌握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以及学会检验、反思的基本方法。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掌握运用百分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设计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习题:①某商场每年2月份(春节)期间商品的价格比1月份上涨15%,3月份的商品价格又比2月份回落20%。3月份的商品价格比1月份的商品价格是涨了还是跌了?涨跌变化幅度到底是多少?你能帮助大家算一算,让大家节约开支,避开商品昂贵的峰期吗?②我班张XX的妈妈从商场里买回一堆家乡特产(南胜麻枣、平和枕头饼、九峰贡糖等)礼盒,其中南胜麻枣礼盒占45%,再放16盒其他特产礼盒后,南胜麻枣礼盒就占25%,请大家帮帮张XX算一算,这堆家乡特产礼盒中南胜麻枣礼盒有多少个?学生在学习共同体里审题、寻找并分析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百分数问题解决步骤,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加以验证,巩固百分数解决问题的知识点。

教师应在学习共同体里灵动地变换活动策略,促使学生亲历数学操作活动过程,感知和建构数学知识模型,拓展数学思维空间,掌握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夯实数学认知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秀华.经历活动积累经验[J].基础教育研究,2015(24):39-40.

[2]卢淑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6):127.

[3]张豪锋,王小梅.基于对话教学理论的课堂学习共同体研究与设计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0(2):46-50.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共同体数学知识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共同体的战斗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