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篇章为“范例”提高习作构架能力

2018-10-22 11:31谢芳
教师·中 2018年7期
关键词:夜莺选材景物

谢芳

摘 要:语文课堂中,“语用”始终伴随着阅读教学的进程。教师利用教材,巧妙地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的阅读内容进行语句、片段的写作训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课堂效率颇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以“篇章”为范例,让学生学会选材、学会谋篇、学会描写,提高构架文章的能力。

教学实践中,不少高年段教师的“语用”设计也多停留于段、句的训练,忽视了篇章,这也导致学生的文章构架能力的缺失。我认为,高年段“语用”的起点该高一点,视野要宽一些,充分利用教材,以篇章为范例,着眼于学生对范例从赏到悟、从仿到创的训练,致力于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提高学生构架文章的能力。

一、以篇章为“范例”,学会选材

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时,总是愁眉苦脸,感觉“没东西写”“不知道要写什么”。其实,教科书课文文字优美、风格多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典型的选材进行点拨,引导体悟,让教材成为“范例”,引导学生选材。

1.借助“范例”,选材求真

教材选材大部分来自生活,展示的是最普通的生活场景,叙述的是最平常的小事。也许我们对这些小事已经习以为常,作者却能敏感地捕捉到。为此,我们可以借助教材,启发学生的灵感,促使他们感受生活、发现生活。

例如人教版第九册《桂花雨》一文,文中作者描写了自己幼时在中秋节前后摇桂花制作桂花糕、泡桂花茶的童年往事,事件普通但体现了真情实感。尤其在“摇桂花”时,通过对动作、语言的描写,展现了童真童趣。课文阅读中,我告诉学生“作文选材须关注生活,攫取真实材料;提炼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随即设计作文题目《童年趣事》,让学生自由选材,这样他们就容易摒弃脱离自己的生活的材料,不局限于以往的“搞笑”或“有趣”的模式,纷纷从所经历的小事入手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写作水平就有了提升。

2.借助“范例”, 选材求新

学生作文的材料未必要独特,但教师要引导他们梳理生活,发现独特,因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对语言的体味能力。因此,对选材别出心裁的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从新颖独特的视角出发进行感受。

例如人教版第九册《学会看病》一文,通过写一位母亲在让儿子独自一人出门看病后自己的所思所为,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慈母情深》描述了一个贫穷家庭的妈妈给热爱学习的孩子买书的事,表现了另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爱;而《祖父的园子》,虽说写的是园子里的事,但也体现了一个祖父对孙女的爱——它们在选材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综合进行比较分析,学生就能得到启迪:三篇文章均表达的是人间真爱,选择的都是生活中的普通小事,独特之处在于凸显事情发生的特殊背景、场地。如此拓展引导,学生就能不断搜寻生活中的独特事例,从视角上进行转化,选择不同的事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二、以篇章为“范例”,学会谋篇

一篇完整的文章,有作者巧妙而创新的安排,这包括文章内容的主次安排,开头、结尾如何照应,如何过渡,如何分段等。学生完成了谋篇布局,文章的框架就了然于胸了,习作就得心应手了。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教材中典型的“范例”,引领学生学会谋篇。

1.学习首尾呼应

通常,我们总是说一篇好的文章有“凤头豹尾”,读者为了快速地抓住有价值的文本信息,也比较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同时,“首尾呼应”的构文方式,可以让一篇文章浑然一体。例如人教版第八册《夜莺的歌声》一文,在第二自然段中出现了“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而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到“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作者将照应的方法运用得恰到好处,这样的结尾,不仅使文章结构完整,还能强化文章的中心。因此,写作前教师就应该让学生了解这样的写作方法,并有意识地运用到习作中。

2.学习过渡方法

(1)借助词语过渡。用一个关联词过渡,这类的词语往往用在下一段的开头,衔接上段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如“因此”“但是”“然而”等。

(2)借助句子过渡。如《颐和园》一文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记叙的,文中在每一处地点转换时,段首均出现了过渡性的句子。阅读本文后,引导学生在游记中就可以用相同的过渡语句,加强文章的逻辑性和层次感,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3)借助段落过渡。这就是平时所说的承上启下。例如《蝙蝠与雷达》中第二自然段:“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这段话就是一个过渡句,如桥梁一般,把前后内容连接起来。以此类推,在本单元的习作《大自然的启示》中,也可以用一个过渡段连接上下文的内容。

3. 学习文章详略

一篇文章,是根据中心的需要来确定详略,最能表达中心内容要详写,其他略写。如写事,要选取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表达中心思想,把最能展示中心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写真实、写详细,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如《夜莺的歌声》,作者选择夜莺诱敌上钩这一部分内容详写,其余部分略写,这样就能体现夜莺的勇敢机智,以此迁移到学生习作,要体现文章的中心,就要做到详略得当。

4.学习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体现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文章无论长短都有一定的结构,理清了文章的结构,才能写出好文章。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中的总—分结构;《乡下人家》一文中的分—总结构;《手指》一文的总—分—总结构。不管哪一种方式,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有意识地训练其表现手法。

三、以篇章为范例,学会描写

离开篇章,孤立地进行段的迁移,而漠视篇与段的联系,这样的练笔注定是肤浅的。其实,每个段中的描写在文中都是有价值的,唯有从篇的角度体会其作用,进而从篇的角度考虑练笔,训练才有效。因此,我们要从篇的角度解读文本,从篇的角度引导迁移。

例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三次出现了关于爬山虎的描写。一篇课文中,相同一处的景物三次进行描写得不多,如果我们能从篇章的角度进行解读,也许以后学生就能进行不一样的景物描写了。第一处的景物描写,文字显得活泼,因为这是作者未见到叶老先生时的场景,字里行间隐隐露出作者内心的激动;而第二次的景物描写,作者已经和叶老先生促膝长谈了一个下午,已经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因此景物描写显得深沉、有力量;最后的景物描写是叶老先生在作者脑海中的印象,不仅仅代表着爬山虎难忘,更是代表着叶老先生的人品、文品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此层层深入,通过景物描寫表述了作者的内心情感。我们只有联系篇章,才能感受到景物描写得别有用心。

迁移到习作中,也可以写作时抓住一处的景物描写展示自己的内心。例如《一次运动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想抓住哪处景物来写?写几次?想怎么写?要体现怎样的内心?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能明白该怎样用景物描写体现人物的内心,也能避免脱离事件、人物心境写景物的现象。

习作过程是学生自主发挥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机会,把“范例”作为写作教学的最主要途径,以悟仿为手段,以创新为目标,充分发掘范例的价值,精心安排范例与习作的链接教学,架起读写结合之桥,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如此坚持,教师一定能领略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喜悦。

参考文献:

[1]袁海波.立足篇章加强读写结合 [J].读写算(教研版),2015(20):321.

[2]林世凤.写作范例运用的时机应恰当[J].教学与管理,2016(23):29-31.

猜你喜欢
夜莺选材景物
夜莺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夜莺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景物描写要准确
一万种夜莺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