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对接,精准育人”——面向职业发展的岗位技能课程教学研究*

2018-10-22 07:19:54李硕明张星彭伟娴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子项目岗位技能

李硕明张 星彭伟娴



“精准对接,精准育人”——面向职业发展的岗位技能课程教学研究*

李硕明1,张 星1,2,彭伟娴1,2

(1.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4; 2. 韩山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对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是促进职业教育纵深发展的有效手段.文章结合珠三角产业调研,深入分析了专业职业岗位发展路径,提出面向工作岗位情景的技能组合教学包概念和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岗位技能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图解的方式分析了项目式课程的设计流程,并以“智能家居项目”岗位技能组合教学包为案例展现了设计步骤.

职业能力;岗位技能;教学设计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双元制职业教育以职业活动为中心选择课程内容,不仅注重基本从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而且特别强调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我国教育部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便开始和德国汉斯塞德尔基金会等相关机构合作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试点.然而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企业培训为主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尚缺乏直接培育的土壤,当前阶段不适宜于大规模的应用.在合作企业投入力度有限的条件制约下,高等职业院校需要主动出击对接行业企业需求,主动开发面向企业岗位应用需求的系列课程和项目.

现代职业教育是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方式,系统性培养产业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学活动[1].全球化背景下的技术创新人才,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某项工作技能,还需要能够胜任方案设计、开发、管理和决策等一系列高层次技术活动,以及主动根据环境自我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在专业设置方面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当前时期的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3].要达成职业发展的长期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将发展型技能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作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4].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对职业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教学设计提出有效的手段.专业设置是连接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桥梁与纽带,面向职业发展的岗位技能教学让“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落实到人才培养过程有了新的可行措施,必将使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企业人才的需求,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1 面向职业发展的岗位技能需求调研

广东珠江三角洲区域作为世界著名的“制造工厂”,改革开放30年来一直是国内各类人才的集聚地.近年来随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群的实施,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

通过分析行业企业及毕业生的调研资料,发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职学生和高本协同培养本科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操作类岗位(产品检测维修、设备操作维护等)、技术类岗位(电路板绘制、软硬件测试、硬件开发、软件开发、工艺编制等)和管理类岗位(技术支持、质量控制、生产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其中毕业3~5年的初始就业人数处于前6位的职业岗位是:软硬件设计与测试、技术支持、产品检测维修、工艺及质量控制、项目及生产管理、设备操作维护.可归纳得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职、本科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与本科毕业生既存在一定的重叠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科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具有岗位迁移快、发展后劲强的特点.调研表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位晋升可从刚毕业的初始岗位一直延伸到公司总经理,学生的就业岗位发展路径具体如图1所示.

在进行了充分的企业行业调研之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深入对比分析,针对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引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首先,结合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计模式,就围绕职业高级证书和技能标准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其次,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课程、学校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教授学生,不断引进真实项目到课堂,在学校设立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在企业设立以真实项目为主的课堂,逐步实现以真实项目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再次,高度对接企业需要,把企业的设计、生产、技术创新要求以及企业文化素养等职业元素无缝引入课堂,以真实项目训练真技能,让学生获得长久的职业竞争力.最后,对毕业生的求职与就业、职业发展做跟踪调查研究,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修正专业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按照企业需求调整教学核心内容,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与岗位实习教学,让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精准对接行业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主流企业的实际需求.

图1 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职业岗位发展路径

2 岗位技能组合教学包设计方法

来自于企业工作岗位是实现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最佳载体,其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亦是教学目标最好的定位[5].学生学习的过程与职业实践紧密联系,是企业和社会等外部环境和学生个体相互作用、自主构建的过程[6].要实现这个技能习得过程需要引入行业企业技能描述作为参考,并结合未来岗位拓展技能建立起项目式课程教学资源[7].我们建立实施模型来描述岗位技能组合教学包,其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对3家企业C1、C2、C3分别进行岗位描述(实际建设过程中可引入更多企业),其中C2为核心企业(CC,Core Company).岗位描述分别简化为P1、P2、P3,其中P2为核心技能岗位,对应的每个岗位都有其岗位技能描述,分别表示为S1、S2、S3、S4和S5,其中S2、S3、S4为核心技能.三家企业共同完成教学项目定制化开发,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每个子项目必须包含核心岗位中的全部或部分核心技能(S2、S3、S4),为了保证各子项目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其所包含技能应当有所不同,并可对各子项目加入个性化定制,即在核心技能的基础上加入其他技能共同构成该子项目的技能组合,并最终得出Proj1、Proj2和Proj3子项目的技能构成.

图2 基于企业岗位技能的项目式课程设计

3 基于岗位技能组合包的教学案例

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针对当地国家级家电产业基地制定的“智能家居”项目式课程教学为例.项目从计划到实施完成需要多家相关企业的参与,根据不同企业对项目“智能家居”不同部分的分工来对教学过程引入企业岗位描述.描述分为操作类岗位、技术类岗位和管理类岗位,每种类型的岗位由相应的技术人员担任,并对每个岗位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引入企业的岗位技能描述,以明确对学生技能培养的目标与要求[8].基于项目实现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其中技术类岗位为核心岗位,岗位所对应的技能则为核心技能.在智能家居实践项目过程中,项目分解为两个子项目:子项目1包含了智能家居施工中的技能部分,子项目2包含了智能家居整个系统开发中的技能部分.2个子项目均包含了部分核心技能且根据子项目的需要包含了相应的其他技能类型,如图3所示.

在项目式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客户”角色对项目提出要求,为学生个性化定制项目技能组合包,学生担任不同岗位的技术人员并承担项目中相应的岗位职责.例如,项目经理负责协调管理,施工技术人员负责设备安装调试,硬件工程师负责硬件编程与调试,软件工程师负责系统开发、调试与运维,制图技术员负责施工图纸制作等等.学生轮换担任不同岗位以保证技能完整性,亦可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负责一个专门职务,成为专一性技能人才,更快更好地达到行业企业的相关岗位要求.

4 实施效果

根据麦可思公司对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015-2017年连续3年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估报告,以及广东省物联网协会教育分会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联合调研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和人才需求报告》,我们分析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所掌握知识技能与求职岗位的匹配程度,发现自面向职业发展的岗位技能课程教学实施以来,在如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1)物联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较高水平,连续3年的初次就业率均达到了100%,其中近70%为技术类岗位;(2)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不断提高,自教改项目实施以来,专业就业相关度从原来的63%提高到了87%;(3)核心课程平均教学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由原来的75%提高到了现在的93%;(4)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在近2年分别提高了7%和9%,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图3 以“智能家居”为案例的岗位技能组合包

本研究建立在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珠三角电子信息类企业岗位的调研成果上,总结了行业企业对人才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本文提出的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岗位技能课程建设方法和与之对应的岗位技能教学包构建方法,既是对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号召的积极响应,也是对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有益实践,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崔发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特征辨析[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05):25-28.

[2] 夏建国.高等技术教育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2011:60-68.

[3] 徐莉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6(03):5-8.

[4] 李硕明.基于能力本位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05):64-67.

[5] 刘倩倩.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04):34-35.

[6] 李硕明,尹兰.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09):18-20.

[7] 赵志群.职业成长的逻辑发展规律[J].职教论坛,2008(16):1-1.

[8] 李硕明,尹兰.面向工作岗位情景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9):44-46.

Teaching Research on Vocational Skills Based Courses for Career Development

LI Shuoming1, ZHANG xing1,2, PENG weixian1,2

()

To meet the demands of relevant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job description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dustrial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ways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posts. It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a comprehensive teaching package to teach student skills in a real working situation and a teaching method to cultivate student core competence required for their future job.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project courses through graphics and illustrates the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the skill package using the “Smart Home Project” as an example, which is a useful practice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skills required by the position; instructional design

10.13899/j.cnki.szptxb.2018.05.011

2018-05-21

2016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研教改项目(JYB1618)

李硕明(1981-),男,湖南人,讲师,博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

G712

A

1672-0318(2018)05-0063-05

猜你喜欢
子项目岗位技能
高级技能
服务进程中消费者对子项目顺序的遵从性研究
活性炭为中心综合项目总体布局
山西化工(2021年4期)2021-01-25 14:15:18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4:06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基于案例的电子技术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设备的设计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 18:22:28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 18:4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