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 黄种生 王辉耀
一些数学题,理解或从正面直接求解有困难时,经常会用到命题的否定,间接理解或者间接求解,这时常常会发现,问题变得简单了.但这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在对命题进行否定时,问题并没有变得简单,反而更复杂了,不小心还会出现推理上的错误,引起思维的混乱.下面指出几个高中常见的此类问题,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例1 设全集为R,求下列集合的补集.
分析:这题有两种解法,解法一是先解不等式求集合A,再求A的补集;解法二是用命题的否定,先写出集合A的补集的形式,再解不等式求出A的补集,现用解法二解题.
解:(1)RA={x|x2-3x+2≥0}={x|x≤1或x≥2}.
由第(2)和第(3)小题知道,对不等式进行否定,不仅要在不等式有意义时进行否定,还要考虑到不等式无意义时变量的取值范围,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2(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18年理科数学《创新设计二轮专题复习》P83的例6)若对任意t∈[1,2],函数在区间(t,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解法一:g(′x)=3x2+(m+4)x-2.若g(x)在区间(t,3)上总为单调函数,则g(′x)≥0在(t,3)上恒成立,或g(′x)≤0在(t,3)上恒成立.
由3x2+(m+4)x-2≥0,得m+4≥-3x,当x∈(t,3)时恒成立,所以m+4≥-3t恒成立,则m+4≥-1,即m≥-5;
由3x2+(m+4)x-2≤0,得m+4≤-3x,当x∈(t,3)时恒成立,所以m+4≥-9,即m≤-.
所以,使函数g(x)在区间(t,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的m的取值范围为-<m<-5.
解法二:g(′x)=3x2+(m+4)x-2.
因为g(x)在区间(t,3)上不总为单调函数,所以g(′x)在(t,3)上的值有正有负,由于g(′0)=-2<0,所以方程g(′x)=0的根必是一正一负,且正根在区间(t,3)上.
所以,使函数g(x)在区间(t,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的m的取值范围为-<m<-9.
分析:解法一是书本提供的“规范解答”,它是先对命题进行否定,求出命题的反面时m的取值范围,从而求出m的取值范围.解法二是从正面出发,直接求出m的取值范围.两者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即两种解法中必有一种是错误的.分析发现,解法一是错误的,即书本提供的“规范解答”是错误的,那么,它错在哪里呢?就错在对命题的否定上.
由于原命题是全称命题,必须用到对全称命题的否定,所以它的否定是“存在t0∈[1,2],使得函数g(x)在区间(t0,3)上为单调函数,即存在t0∈[1,2],使得g′(x)≥0在(t0,3)上恒成立,或g′(x)≤0在(t0,3)上恒成立.”
而解法一是这样写的:“若g(x)在区间(t,3)上总为单调函数,则g′(x)≥0在(t,3)上恒成立,或g′(x)≤0在(t,3)上恒成立.”它并没有指出t的取值范围,但从解题过程中我们看出,它用的是上述问题对任意t∈[1,2]恒成立,这一判断不是对原命题的否定,从而是错误的.
因此,从反面求解,正确的解法是:
解法三:g′(x)=3x2+(m+4)x-2.如果命题不成立,则存在t0∈[1,2],使得函数g(x)在区间(t0,3)上为单调函数,即存在t0∈[1,2],使得g′(x)≥0在(t0,3)上恒成立,或g′(x)≤0在(t0,3)上恒成立.
由3x2+(m+4)x-2≥0,得m+4≥-3x,当x∈(t,3)0时恒成立,即存在t∈[1,2],使m+4≥-3t,则m+4≥00-5,即m≥-9;
由3x2+(m+4)x-2≤0,得m+4≤-3x,当x∈(t,3)0时恒成立.
所以,使函数g(x)在区间(t,3)上总不为单调函数的m的取值范围为-<m<-9.
从例2可以看到,解法一对命题的否定时,没有把“任意t∈[1,2]”改为“存在t0∈[1,2]”,从而出现了逻辑上的错误,导致书本提供的“规范解答”出错.
例3(2018年全国理科Ⅰ卷第20题)某工厂的某种产品成箱包装,每箱200件,每一箱产品在交付用户前要对产品作检验,如检验出不合格品,则更换为合格品.检验时,先从这箱产品中任取20件作检验,再根据检验结果决定是否对余下的所有产品作检验.设每件产品为不合格品的概率都为p(0<p<1),且各件产品是否为不合格品相互独立.
(Ⅰ)记20件产品中恰有2件不合格品的概率为f(p),求f(p)的最大值点p0.
(Ⅱ)现对一箱产品检验了20件,结果恰有2件不合格,以(1)中确定的p0作为p的值.已知每件产品的检验费用为2元,若有不合格品进入用户手中,则工厂要对每件不合格品支付25元的赔偿费用.
(1)若不对该箱余下的产品作检验,这一箱产品的检验费用与赔偿费用的和记为X,求E(X);
(2)以检验费用与赔偿费用和的期望值作为决策依据,是否该对这箱余下的所有产品作检验?
分析:高考后,本题第(Ⅱ)问的(2)有争议,问题出在对题设条件“是否对余下的所有产品作检验”的理解不同.
理解一:这是官方的理解,本题是统计题,面对的是大批量的产品,产品成箱包装,每箱200件,每箱先抽取20件作检验,再根据检验结果决定是否对余下的所有产品作检验,这里的选项只有两个:要么对余下的所有产品作检验(全检),要么对余下的所有产品都不作检验(全不检),不存在部分检验的问题,由此得到的官方解答是:
解法一:(Ⅱ)(2)如果对余下的产品作检验,则这一箱产品所需要的检查费用为400元.
由于E(X)>400,故应对余下的产品作检验.
站在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解答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它考虑的是实际需求,要检验的是大批量的产品,不仅仅是一箱,而是许多箱,所以只需对“全检”和“全不检”的费用作比较即可.但是,懂得这种统计学背景知识的只有具有产品检查经验的人才知道,普通高中生和中学一线数学老师对这种背景要求并不清楚,他们只能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去进行理解,这就产生了第二种理解.
理解二:“是否对余下的所有产品作检验”包含两个内容:
①是.对余下的所有产品作检验,即“全检”.
②否.不对余下的所有产品作检验.这是对全称命题的否定,包括对余下的所有产品都不作检验和对余下的部分产品作检验,部分产品不作检验,即“全不检”和“部分检”.由此产生了第二种解答:
解法二:(Ⅱ)(2)设对这箱余下的180件产品中的r(0≤r≤180)件产品作检验,检验费用与赔偿费用和记为Y,则E(Y)=2r+25(180-r)×=450-,易知E(Y)单调递减,当r=180时,E(Y)取得最小值.
所以应对这箱余下的所有产品作检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站在统计学的角度来看,题目是正确的,题意是清楚的.但是,普通的高中生和中学一线数学老师对这种背景要求并不清楚,由于高中生在高中数学课本逻辑部分学过对全称命题的否定,高考还经常在选择题中对此进行考查,而且该题目又是出现在全国的数学高考卷中,因此,第二种理解及相应的解法是正常的、合理的.从中我们看到命题人虽然用心良苦,但由于忽视了对全称命题的否定的理解,从而引起了争议.如果注意到这个问题,把题目中的题设条件“再根据检验结果决定是否对余下的所有产品作检验”改为“再根据检验结果决定对余下的所有产品要么全作检验,要么全不作检验”.这样改虽然稍显繁琐,但题意就更明确了,不会引起误解.
从上可以发现,对一些由式子表达的命题,恒成立的命题,由“或”与“且”连接的命题进行否定时,要注意其逻辑关系,才不会出错或者引起思维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