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莉,杨蒲芳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上海 200060)
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推动了医疗科技的进步,也逐渐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而对胃肠镜检查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做好检查时的相关护理工作。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无痛胃肠镜检查主要利用静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刺激,让患者的焦虑心理得到缓解,使其保护性发射现象减少,让患者整个检查过程顺利完成[1]。我院对无痛胃肠镜检查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无痛胃肠镜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脑血管、肝、肾功能等严重疾病、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8.7 8.3)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15:15,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51.3 7.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检查前护理: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铁剂药物于检查3d前停用,平时饮食主要为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多喝水,检查前12h任何食物均不得吃。在温水中混入聚乙二醇电解质,让患者在检查前2-4h服下,为促进肠道蠕动,可用手对腹部进行按摩或多加走动[2],对患者的排便情况进行观察,若排便不理想可采取灌肠措施,待患者排便成清水样停止。检查前5min口服胃镜润滑胶浆,10ml。护理人员应如实将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告知患者,加强沟通交流,将患者在检查中的不良情绪(紧张、恐惧)消除。
检查中护理:首先将静脉通道给建立起来,让患者保持平躺,并将头略微偏向一侧,把牙垫含住,套住导管套使患者吸氧,注射芬太尼与丙泊酚,等到患者未再自主呼吸,没有出现眨眼状态则说明完成麻醉。之后再进行插镜,过程中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并记录下患者检查过程中的反应,对其各项生命指标(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查,观察患者静脉通道。若患者出现呼吸不畅的情况,则需将供氧量加大;若患者有腹胀、腹痛等情况,则需在第一时间采取肠管排气;若患者血压、心率严重下降,则应立即向医生报告,待患者意识恢复后,应及时帮助其调整可能出现的短暂性意识与混乱情形。
检查后护理:因为内镜检查会深入到患者体内进行检查,患者一段时间还是会有恶心、呕吐、如厕冲动等表现[3],所以,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检查完后平躺1h,同时更换体位进行排气,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良症状,如头晕、头痛、乏力等等,患者大小便颜色、排量、性状等是否正常,待出院后,一旦出现不适需立即回院接受检查。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检查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予以分析,包括血氧饱和度、血压和心率变化等,通过焦虑患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分,将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以(±s)、%表示数据,检验采用方差t,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有5例恶心呕吐、2例腹胀腹痛、1例头晕乏力、1例躁动,并发症发生率为30%;观察组中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躁动例数各1例,腹胀腹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经过接受不同护理,对照组愿意接受复查率为53.3%,明显不及观察组(93.3%)高;同时对照组SAS评分为45.36 1.24,观察组为15.36 1.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检查中的各项指标也比对照组好。
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使得无痛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这既让医疗人员与患者家庭享受到良好的体验效果,也促进了检查成功率的提高。无痛胃肠镜技术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检高检查成功率、小损伤、快恢复;小疼痛感,检查后的疗效显著。在实施胃肠镜检查时,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经研究统计,诸如心动过缓、暂时性低血压等均为这一检查极易出现的并发症,医务人员应对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给予针对性鼓励干预。护理干预的有效应用可使患者焦虑、恐惧心理得到有效缓解,帮助医生将检查全过程完成,使临床风险降低。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不论是愿意接受复查率还是各项生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中,可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大大降低,稳定患者各项指标,值得的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