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桂月,汪昌玉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新生儿头颅血肿在临床中比较常见,由于胎儿的头颅在产道中受到挤压或者器械的伤害等原因,会造成其产出时颅内出血[1]。本次就延续性护理对新生儿头颅血肿吸收的作用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将我院收治的80例头颅血肿新生儿进行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38例足月儿,2例过期儿。剖宫产8例,顺产30例,2例机械助产。新生儿的头颅血肿直径大于5cm有27例,小于5cm有13例;观察组中,男、女例数分别为24例和16例,39例足月儿,1例过期儿。剖宫产6例,31例顺产,3例机械助产。新生儿头颅血肿直径大于5cm有25例,小于5cm有15例。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价值,具有可比性(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患儿出院后要定期电话随访和网络沟通,给出护理意见。观察组要采用延续性护理,具体如下:
患儿出院后,护理人员要与家长进行沟通或预约就诊,如果有必要需上门进行指导,对患儿的生命体征和血肿进行严密的监测,检查是否有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发生,对于患儿的精神、饮食要详细的了解。
根据患儿的血肿吸收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出运动按摩方案,包括顺序、时间、力度和次数等。记录按摩时患儿的血肿变化情况和反映,观察按摩后患儿的饮食和精神方面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将按摩的手法讲解给患儿家属,保证患儿睡眠时间充足,注重其日常情绪的变化,如果血肿有加重的情况,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就诊,必要时要住院接受治疗。
两组患儿出院后均随访两月。
护理人员要建立患儿的基本资料档案和随访表,档案上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和患儿治疗后的变化情况。随访表包括随访的时间,患儿自身的睡眠、饮食和血肿变化。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差异用x²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用t值进行检验。数据对比后得到的P值小于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若P值大于0.05,则统计学意义不成立。
观察组头颅血肿吸收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血肿遗留情况比较严重;观察组平均吸收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
头颅血肿被叫做骨膜下血肿,一般来说会在顶骨和后顶骨处出现,临床症状表现为患儿的额骨和枕骨处血肿,新生儿出生的2-3d内会变得比较明显,在1周后会达到最大范围。此后血肿会慢慢的缩小,个别患儿的皮肤会发红,血肿面积大小不同,通常在2周以后、3个月以内消失[2]。如果患儿头颅血肿吸收情况比较慢,需要手术清除,但是个别患儿头颅血肿骨化比较完全,头颅处隆起比较明显,会造成患儿家属恐慌,家属因为担心患儿病情,极易造成医疗纠纷。因此,要尽快恢复患儿头颅的血肿,降低对患儿产生的不良影响[3]。
头颅血肿吸收时间较长,大多数患儿家属都会选择出院恢复,而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实行延续性护理,对其进行全面和有效的护理,包括根据患儿自身情况制定按摩手法,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血肿吸收情况,做好日常的睡眠、饮食等护理。所有患儿建立资料档案并进行随访,完善护理服务的内容,严格执行。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头颅血肿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0%和70%),观察组血肿吸收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4±0.8)、(4.6±1.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
综上所述 延续性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儿头颅血肿的吸收率,缩短吸收时间,促进患儿恢复,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