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寿喜
传统医学在“天人相应”的基础上,对于如何养生以适应四时气候之变化是很重视的。古人认为,在整个宇宙环境中,人生也是个小小的天地,它生长生活在天体自然环境的包围之中,因此必然受到自然变化的种种影响,“顺应自然”是防病、治病、养生的关键之所在。《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天地自然按照一定规律不断运动,其重要标志就是四时气候和物候的变更交替。四时气候的顺序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与此相对应的四时物候则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司马迁曰:“此乃天地之大经,弗顺则无以为纲纪。”
春季阳气初生,各种生物经一冬的休眠又开始推陈出新、生机活泼了。人在这个季节里应该顺应自然之性,在起居方面做到“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注意使神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舒畅活泼,这样就顺应了春天之气的养生之道。夏季阳气最旺,万物生长最茂盛,在生活方面要做到“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秋季秋风肃杀,万物收获。在这种自然环境里,人应该“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借以缓和秋天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同时还要收敛神气,不让情志外驰,从而保持肺气的清宁。冬季阳气伏藏,阴气隆盛,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注意不要扰动阳气,避寒就温,又不可使皮肤过于暖和而疏泄出汗。
综合上述,人类顺应自然气候的根本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养生以调意志为第一,必须让意志适应自然四时的变化,如果逆四时之气,则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的那样:“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