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象征主义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英国小说《摆渡人》中荒原这种意象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隐喻以及每个层面所代表的象征意义,旨在进一步挖掘小说主题的深度,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部经典作品,也可以拓宽研究者的研究范围,使得这部小说的学术价值有上升的空间。
关键词:象征主义 隐喻 荒原
一、引言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创作的小说,一举摘得五项世界文学奖,畅销33个国家,是一本有着千万读者的心灵治愈小说。整部小说巧妙、惊人的故事情节与小说中所展示的多重主题密切相关,爱情、救赎和家这几个主题相互交融,引领读者以自己的心灵与小说中感人至深的真情相互碰撞,迸发出灵魂深处的火花。象征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在题材上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强调用有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作。《摆渡人》中迪伦和崔斯坦穿越的荒原充满了象征主义的特点,对这个意象的分析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进行。
二、迪伦的内心世界
小说里作者对于荒原的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人死后会去的地方从来都是大家非常好奇的概念,一如文章开头崔斯坦所言,荒原之所以存在,是迪伦内心世界的投射。她从小缺乏父爱,和母亲无话可说,学校对她而言是陌生而恐怖的,她和同学缺乏沟通,唯一的好朋友也因为转学而离开了她。迪伦内心长期缺乏爱意滋润,被各种负面情绪所围绕,产生了根深蒂固的荒芜感、无力感,形成了荒原上崎岖的山路和各种可怕的沼泽,还有破烂不堪的安全屋和天空上时而出现的乌云和狂风,这些皆由迪伦的思想控制着。纵然她自己不愿承认,纵然这些因素让她的灵魂之旅变得更加坎坷,她也没有办法改变。因为这些都是她内心的折射,她的思想如何,她的内心如何,都会一一投射出来,成为她路上的所有。直到后来,她对崔斯坦产生了感情以后渐渐地才有了更为舒适的安全屋。荒原上恶劣的天气也逐渐有了好转,偶尔会撒下温暖的阳光,这些改变也象征着迪伦内心冰冷的世界有了感情的滋润,冰封的自我也向崔斯坦敞开了心扉。
三、荒原的意象
荒原的意象不仅是迪伦内心世界的投射,还象征着人死后会经历的阶段。小说里的荒原是连接生与死的必经之地,人死后必须穿过荒原才能够到达天堂。但是荒原除了高山、峡谷、沼泽、黑湖之外,还有多变的天气,更要命的是那些无处不在的恶魔和食腐者,他们等待着时机,伺机而动,把那些脆弱的灵魂拖入地下撕碎。尤其是在黑夜来临的时候,如果不能进入安全屋,那些游荡的灵魂就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这片荒原就像是摆在灵魂们面前的最后一道难题,最后一道鸿沟,如果他们算不出准确的答案,不能跨过鸿沟,他们将会落入万丈深渊。只有挑战成功的人才能获得最后的圆满,进入他们理想的生存状态。
四、每个人心中的荒凉之地
荒原这个意象不是作者克莱尔创作的,20世纪初期英国诗人托馬斯·艾略特用他的长诗《荒原》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的精神幻灭。但是在《摆渡人》中,荒原反映出了每个人心中的迷茫和荒芜。就连摆渡人崔斯坦在摆渡了千千万万个灵魂以后,他那最初充满热情的心也渐渐麻木,因为他看到了太多自私的灵魂,他的心又何尝不是一片荒原?迪伦在得知自己已死的事实之后并没有表现出其他灵魂所表现出的惊恐和歇斯底里,而是非常平静,就像回家一样。这样的反常才让崔斯坦对她侧目,渐渐地两个人之间才有了微妙的感情变化,崔斯坦内心的荒原才有了绿色的踪迹。读者在读到关于荒原的描写时不自觉地会产生出迷茫、绝望、无助、悲切的心情来,因为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荒原的场景会使人联想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些负面情绪。尤其是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面的交流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正在变得脆弱而陌生。每个人都变成一个个孤独的灵魂,他们的内心有着无边无际的荒原,缺乏情感的滋润,找不到自己的归属。
五、结语
《摆渡人》这部小说有着丰富的主题,文字中也包含了大量的隐喻和象征。其中荒原这个意象隐藏着不同层面的理解,从象征主义的角度出发,荒原既是女主角迪伦内心世界的投射,也代表着人死后会经历的阶段,关系着作者对于生死问题的思考。从现实世界的情况来看,荒原反映出现代人内心世界的荒凉和迷茫,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思考如何去平衡真实情感和科技快感之间的关系,不要等到一切已晚才追悔莫及!
参考文献:
[1][英]查尔斯·查德威克.象征主义[M].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
[2]陈雅谦.超现实的梦幻——象征主义文学[M].付强,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
[3][英]克莱尔·麦克福尔.摆渡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余嘉,女,硕士研究生,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美文化、英美文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