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及若干教学建议

2018-10-21 12:44荣衡
黄河之声 2018年16期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视唱练耳

摘 要:视唱练耳是重要的音乐专业必修课程,需要打好基础并经过坚实的阶段性学习。相比较专业音乐院校自附小、附中对视唱练耳的专业训练来说,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普遍在高考前对视唱练耳进行“应急式突击集训”,进入大学后课堂中存在了若干教学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视唱练耳;综合性大学;唱名法

一、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技术性较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系统地训练学生准确的视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趣味并积累音乐语言。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音高、节奏、力度、音色、和声感、调式感、多声部思维感、结构感)和音乐表现力、音乐鉴赏力、发展音乐记忆等音乐素质。

二、综合性大学视唱练耳教学的特殊性

(一)学生的视唱练耳基础参差不齐

相对比很早就明确目标要进入专业音乐学院学习的学生,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文化成绩差,仅凭文化课成绩考不上普通大学,考虑到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文化课分数线很低,远远低于三本(甚至专科),同时这类学校对音乐的专业要求也很低,不仅远远低于音乐院校,也低于大城市师范类院校。因此这批文化素质较差的考生,为了考取大学,选择考前临时突击几个月,简单进行声乐或器乐辅导,试图通过音乐这条“捷径”考上大学。他们对器乐、声乐的专业练习及相对应的各学科理论知识都没有长时间的积累过程。一部分器乐主项的学生因为“童子功”而具备一定五线谱的读谱视唱与识谱演奏能力,绝大部分声乐主项的学生只具备初级简谱的首调视唱能力。

由于学校扩招对于招生的专业要求较为宽松,使得学生整体专业水平更不尽人意。同时,不同省市对于视唱练耳的重视程度不同,学生基础差别大,如湖南省、山西省的学生就相对比山东省的学生视唱练耳基础扎实。高考时因全国统招,不同省入学考试的方式不同,部分学校仅考核视唱练耳口试,不考核练耳笔试及乐理知识。

进入大学后,有些学生已基本达到视唱练耳修毕程度,但有些学生连基本的教学进度也难以跟上,甚至连自然音程的名称都不了解。这给教学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

(二)学生主专业分类复杂,唱名法的选择与运用棘手

笔者每届按照各级自然班从事视唱练耳教学,目前授课两个班。一班50人,学生的主专业分类:声乐21人、钢琴7人、手风琴1人、古筝6人、萨克斯3人、琵琶3人、小提琴2人、二胡2人、长笛1人、笙1人、大号1人、扬琴1人、竹笛1人;二班48人,学生的主专业分类:小提琴4人、声乐18人、钢琴7人、古筝7人、笛子2人、萨克斯2人、琵琶2人、单簧管1人、二胡2人、小号1人、唢呐1人、大提琴1人。

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主专业分类复杂,如何选择视唱练耳体系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视唱

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基本都来自普通高中,没有受过长時间固定调唱名法的专业训练,专业基础薄弱。但固定调唱名法需要从小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些学生仅凭入学后两年的固定唱名训练以求达到规定的视唱练耳水平比较困难,至修毕时旋律唱“跑调”且没有旋律感、音乐形象等情况并不少见。

事实上,视唱教学中首调与固定调的“无声斗争”存在已久,好像二者只可取其一。“斗争”仅仅是个表现形式,原因还要深究。

对于器乐来说,西洋类乐器如木管铜管类,各乐器定调不同,用首调相对比较困难。民族类乐器因乐器构造及听觉基础,使用首调则更利于理解或记忆,调性感更强烈。而对于人声来说,两种唱名法都可以用,只是对首调的“较低级”偏见和对固定调的“盲目崇拜”导致了在我们只用人声的情况下也有分歧。

2. 练耳

笔者在自然班内授课时发现,西洋乐器的学生听写时常用固定调,其中键盘类的学生因自幼练习乐器中耳感的积累,在现行的大部分视唱练耳教学中这种绝对音感的耳朵显然更占优势。声乐或民族乐器的学生则常使用首调记谱,与乐器有关,与非绝对音感的耳朵也有关,他们听到的就是首调感。

而因为高考考学时的视唱练耳“应急式突击集训”,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懂得练习方法,只一味追求听音程、和弦、旋律的音高,对于和声色彩、乐句等完全忽略。有些能听出白键固定音高的学生,一加入黑键就无所适从,旋律听写来回窜调。这些都是练耳的陈旧问题。

(三)学生从业方向广泛,视唱练耳内容单一难以配合专业培养方向

法国视唱练耳体系自20世纪70年代末,教学理念就已改革:“从之前比较重视技能的训练转变为比较重视乐感的培养。”①这次改革意义重大,但我国大部分综合性大学的视唱练耳教学却并没有沿袭法国视唱练耳体系的改革,仍然停留在法国视唱练耳陈旧的教学模板中。

从现行视唱练耳大纲中可以看出:教学内容主要分为调式调性、节拍节奏、音程、旋律。调式调性以升降号增多为难度排列,最多到三升三降。至两年修毕后,学生需要能够视唱两升降内自然大小调、和声、旋律调式及民族宫调式旋律,听写三升降以内自然大、小调式、和声、旋律及民族调式。除“视唱”及“练耳”每学期应达到的具体程度外,不做其他要求。

在综合性大学的音乐学专业培养方向中,学生可从业的选择十分广泛。“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音乐进行理论分析、研究、教学的能力,能在文化馆、中小学、社会音乐团体、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音乐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②

事实上,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部分技术性练习,如程度较高的节奏听写或旋律听写,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多见。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听固定音高较好的学生,听记很快,一听到绝对音高D为主音,张口就说D大调,连调式调性都分不清。那么我们学习视唱练耳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机械的听出音程、和弦、节奏、旋律更重要,还是带入实际作品感受色彩,注重教学实用性更重要?

(四)班级人数多,教师精力有限

受扩大招生的影响,视唱练耳课堂的自然班一般会有几十人,学生水平又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的水平,容易出现程度高的学生因教学进度过慢而“吃不饱”,程度浅的学生因为总是跟不上进度而“懒得吃”的情况。

三、有效开展视唱练耳的教学建议

(一)同一条素材,对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

学生程度明显参差不齐,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应考虑班级绝大部分学生的程度要求,同时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视唱练耳程度较浅的学生,采取鼓励措施,从只听记头或尾开始慢慢进步;程度较高的学生通常听记练习会很快完成,同样的听记时间内可让他们自行移调,或加配二声部,或自行排练二声部节奏。

在听写二声部旋律时,程度较浅的学生可选择只听记旋律声部,程度较高的学生则要求全部听写出来,或自行移调。

(二)使用相对关系唱名

如同前文所提到的,固定调唱名法需要从小练习。“许多个案表明,若在3-4岁之前接受有关音乐训练—如学键盘乐器的话,会获得绝对音高感。”③“3-4岁是关键期,5-6岁已开始变得‘较大了。”④

同样的研究也表明,没有成年人通过音乐训练获得绝对音高能力的例子,而那些拥有相对音高感的成人可通过一定训练得到“伪绝对音感”,并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Those with absolute pitch may train their relative pitch, but there are no reported cases of an adult obtaining absolute pitch ability through musical training; adults who possess relative pitch but do not already have absolute pitch can learn "pseudo-absolute pitch" and become able to identify notes in a way that superficially resembles absolute pitch。”⑤

綜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没有经过长期的视唱练耳基础训练,小部分仅凭着西洋器乐练习中积累的“伪绝对音感”耳朵,在课堂听写中认为自己占有相当优势,却对音乐色彩、调式调性等判断常有出入,视唱超过两升两降也会存在大量音准问题。事实上,“在人的音乐发展中,在视唱、视奏乐谱、听音记谱、即兴伴奏及音乐作品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具有绝对音高感或相对音高感各有长处。”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相对关系和绝对关系唱名的地位是平等的,声乐和民族器乐专业的学生可使用首调唱名视唱并听记。而对于部分“来回窜调”的学生来说,无论选择哪种唱名法,在初期练习阶段笔者都建议不要来回切换唱名,先保证一种唱名法的熟练与稳定。

(三)注重教学实用性,改进教学方法

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从业选择广泛,课上简单的技术性训练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在课堂中需将“技术性”与“音乐性”练习结合,不过分强求对于音高、节奏听写及视唱的难度,增加对音乐调式调性、作品风格的辨析、乐器音色的判断、乐句及曲式的划分等。同时考虑学生将来工作方向对于多声部的高要求应用,加大多声部的练习力度。

(四)小组互助

因课上大量的二声部视唱,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二声部练习小组,课下视唱及听写练习可采取小组互助方式,增加学生课下练习时间,互助提高视唱练耳的“技术性”水平。

(五)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素材的编写

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每节课后都点名要求几位学生按课上的要求(指定调式调性、节奏型或和声进行等)编写节奏或旋律。有些旋律因乐句长度、难易程度、旋律发展等因素,笔者会进行一定程度改动并制谱。这些旋律会作为下一节课的部分视唱或听记素材,并课后将这些素材分享在班级微信群,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可采取小班授课或分级别授课

视唱练耳课程采用小班授课或分级别授课能够更有效保证教学的开展⑥,可从根本解决大班授课中人员过多、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但要充分考虑到院系综合发展、视唱练耳科目的师资力量、具体分班分级要求的制定、课程时间安排等因素,若要系统的实施起来相对较困难,需各校视唱练耳老师共同参与完成。因各因素限定,笔者尚未采取此种授课方式,在此不做过多探讨。

四、结语

视唱练耳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技术性训练的层面上,尤其对于综合性大学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味追求教学大纲中技术练习的进度,不仅收效甚微,不能够提高学生能力,还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并对视唱练耳课程产生抵触情绪。

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视唱练耳不仅仅是唱或者听写,还涵盖着辨析音乐风格、判断调式调性、提升音乐鉴赏力等综合音乐能力,使学生全面提高艺术修养。

注释:

① 魏留乐.法国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带给我们的启发与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18,02.

② 烟台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15版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③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172.

④ 同上

⑤ Levitin D.J. (2008.) Absolute pitch: Both a curse and a blessing”. In Clockars,M. Music Meets Medicine,Proceedings of the Signe and Ane Gyllenberg Foundation.pp. 124–132.

⑥ 陈少峰.论视唱练耳教学分级制的科学性[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03.

[参考文献]

[1] 刘畅.视唱练耳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教学中的阶段—从音乐院校入学考试谈起[J].人民音乐,2012,07.

[2] 陈少峰.论视唱练耳教学分级制的科学性[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03.

[3] 魏留乐.法国视唱练耳教学改革带给我们的启发与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18,02.

[4] 邓昆.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下对我校音乐学专业的几点思考[J].黄河之声,2014,10.

作者简介:荣衡(1987-),女,山东文登人,硕士,烟台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视唱练耳、合唱与合唱指挥。

猜你喜欢
综合性大学视唱练耳
论视唱练耳对于节奏的训练
浅谈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在教学中融合应用策略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论多元化舞蹈教育及其方法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性大学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价值的分析
综合性大学特色学院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与探索
构建应用型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