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峰
摘要: 本文从吃透小学数学教材,凸显教学难点及重点;掌握课堂提问技巧,形成数学课堂“问题链”;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优化设计教学问题,调动学生回答问题兴趣;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几方面重点探讨“问题导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問题导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前言:“问题导学”模式主要是指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采用符合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以问题为纽带串联整个教学活动,顺利完成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现阶段,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应用“问题导学”模式,这是创新教学方法、改进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重要表现。但是值得说明的是部分教师存在盲目应用的现象,使得“问题导学”模式尚未发挥自身的真正价值,往往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问题导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做出如下探讨。
一、吃透小学数学教材,凸显教学难点及重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素质教育精神、新课标理念为引领,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做到深入分析教材、仔细研究教材、吃透数学教材,明确数学课程教学的难点及重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层次鲜明、针对性强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于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时,本课的教学难点及重点是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内角和180°”,因此,教师可以将“三角形内角和180°”的知识点逐步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将1个三角形分割成2个形状大小不一样的小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分别是180度,而之前的大三角形内角和也是180度,请问这是为什么呢?”为问题,刺激学生产生认知矛盾,有效凸显本课的教学难点及重点。通过“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带动整个教学探究过程,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二、掌握课堂提问技巧,形成数学课堂“问题链”
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问题导学”模式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问是衔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重要纽带,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创造有利条件。对此,教师要以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点为蓝本,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通过“问题连”的形成为学生的“学”开辟广阔空间,促使学生的思维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与理解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乘小数”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放假的时候,学校重新装修了教师办公室,在地面铺满了干净的地板,请同学们帮老师计算一下装修这样一间办公室以供需要多少地板?随后,教师于电子白板中为学生出示办公室平面图,长宽分别为5.7m、3.2m。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1)从图片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得出什么结果?(2)请你结合乘法的相关知识点,写出这道题的算式,并思考本题的算式和以前所见过的算式有哪些不同之处?(3)两个数都是小数要怎么计算呢?(4)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等,通过这些问题链的环环相扣,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本题的计算思路,加深对“小数乘小数”知识点的理解,这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算理思维的构建具有良好作用。
三、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以生为本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从传统“师本位”教学模式的桎梏之中解放出来,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而教师则需要成为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与驱动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借助“问题导学”的应用注重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百分数”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三个产品酸奶中脂肪的含量,让学生说一说这三个百分数代表什么,加深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从而正确对比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并找出两者的联系。通过各个环节的环环相扣引导学生归纳百分数的定义,将现实生活的实例导入生活加强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本课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优化设计教学问题,调动学生回答问题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问题导学”模式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教学问题,予以学生思考问题的充足时间,引导学生于脑海中强化对数学问题的整体感知,明确数学问题的思考方向,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功体验。同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启发作用,在学生方向不明、思路不清晰时进行适当引导,予以学生一定的提示,达到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此外,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要做到认真倾听,尊重学生的回答,确保学生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鸡兔同笼”数学问题的讲解时,驾驶将学生划分为几个讨论小组,围绕“鸡兔各几”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这一数学问题,于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总结本组讨论成果,具体包括画图法、列表法、列式法,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归纳。通过探究问题的解决学生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知识的价值。
总结: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科学应用“问题导学”模式,吃透数学教材知识点,明确数学课程教学的难点及重点,掌握课堂提问技巧,以问题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注重对学生的思考引导,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数学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兴趣,使得“问题导学”模式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的真正效用。
参考文献
[1]马会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J].学周刊,2018(26):33-34.
[2]杨秀婷.导学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