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梅
摘 要:由于学生尊严意识的缺失和麻木,恶性事件大量出现,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有效发展。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尊严意识培养不够重视,由此导致学生不知道尊严是什么,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以此做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那么,我们要如何在小学教育活动开展中对学生进行尊严教育呢?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小学教育 德育 尊严教育 尊严意识 培养对策
就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在身心发展的驱使下,步入到了在自律的道德阶段。在该阶段,其尊严意识正在逐步的形成和内化。但是需要注意一点,该阶段学生的道德认知是具有一定的依附性的,其无法在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下自主形成独立的道德认知,还需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我们在小学教育活动开展中,要如何对学生进行尊严意识养成引导呢?
一、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尊严观
通过对所执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我发现,一些学生对尊严认知不清楚,往往将尊严与面子等同看待。所谓的“面子”其实质上是指个体对自我在他人的心目中的地位的关注,自我价值是在他人的认同下才得以实现的。而“尊严”则是在自己对自己评价以及他人对自己评价的结合下才形成的。而且,“尊严”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他人的尊重,一种则是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实施尊严教育的时候,我会立足“面子”与“尊严”的差异,引导学生分清“面子”与“尊严”的不同,以此避免学生出现“死要面子”的情况。同时,在子纷区分“面子”与“尊严”的过程中,我还会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给予尊重,从而使其在正确的尊严观的引导下,践行维护尊严的行为。比如,在我所执教班级,有一名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参与中,因为交头接耳、不按要求进行训练,受到了体育老师的点名批评。该学生认为体育老師的行为损害了其“尊严”,由此与体育老师发生矛盾。造成这一情况的一方面原因是该学生将“尊严”与“面子”相混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先损伤了体育老师的“尊严”,由此做出偏激行为。针对这种情况,我先引导学生该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接着向该学生讲清楚“面子”与“尊严”的区别,然后讲明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我们应当先尊重他人,如此才能维护自己的“面子”。
二、践行“人人都是德育者”的教育观
“人人都是德育者”的教育观,首先要求各任课教师成为德育的实践者。我在对学生进行尊严教育的时候,往往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为学生做出示范引导。比如,我每天在学校遇到其他老师或者学生的时候,会主动地问好。老师的主动问好不是在拉低自己的身份,而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再比如,我每次进入教室之前,都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不将消极情绪带入到课堂之中,这其实也是对学生尊重的表现。在我一点一滴的亲身示范下,学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自觉地做出尊重他人的行为。我除了会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作用,还会将尊严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比如,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一名学困生一道较为简单问题的时候,由于其数学认知能力有限,其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学生可能会发出一些笑声,由此导致该学困生内心受到伤害。此时,我会采取激励方式,用“你再想一想”、“是不是可以……这样呢?”在这样的引导下,不仅可以给予该学生思考的思路,还可以使其自主地探究到正确答案,以此维护其自尊心。
三、“知、情、意、行”的相互统一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尊严意识培养,是一项极具复杂性和系统性的活动,需要我们在“知、情、意、行”的统一下对其加以引导。首先,我在培养小学生尊严意识的过程中,会以知识为切入点,向学生讲述与尊严有关的理论知识,使其对尊严有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以此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其认知判断能力。其次,我则会从认知角度入手,采取辩论赛、演讲比较、小品表演活动等引导学生对尊严产生正确的认知。比如,在近期组织的“人人都是尊严的维护者”该小品表演活动中,我鼓励学生自主地想象场景,并以小组为形式将其表演出来。在本次表演过程中,有的学生就当前热议的校园欺凌事件进行了表演,有的学生就不同的饭店是如何对待乞丐进行表演……生动有趣的小品表演,不仅给予了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还使得其在亲身参与过程中感知到了维护他人尊严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其尊严认知水平。再次,我会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之后,结合自身已有的生活经历,就自己维护他人尊严,或者自己尊严受损的情况进行讨论,以此实现对各种尊重与不尊重的行为进行反思,提升为对尊严的理解,为其将认知转变为实践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独立道德认知形成这一时期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引导学生树立尊严观、引导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等,以此使学生在尊严的正确认知下,对自己和他人给予尊重,为其尊严意识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娟.小学高年级学生尊严意识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尊严教育,让学生真正“长大成人”[N]解放日报,2016-09-2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