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对于当下数字化经济尤为激烈的今天,对于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方针与方法,其中主要着手于培养方式中的激励机制、分配机制的制定,并在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中,打造出版社人才发展平台,实现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达到培养以凝聚人才的目的,提高行业竞争力。
关键词:出版社;管理;培养
一、中小型出版社培养人才所面临的困境
(1)出版社的地域劣势
中小型出版社对于复合型人才有所需求,使行业内具备多样性、复杂性等技能以应对内外问题的处理,而地域上的优劣势问题往往会增加人才资源方面分配的难易度。部分中小型出版地理位置较偏僻,受地域限制,不光对于信息化水平、出版资源有所欠缺,而其出版社人才汇聚方面也有其难度,进而整体拉低了行业竞争力。故而一些外在客观因素的存在,不利于对出版社人才的培养,难以打造出好的人才人力资源模块。
(2)出版社人才培养的策略意识欠缺
出版社人才模块讲究结构合理,对复合型人才极度需求,即编辑和销售业务等方面的人才,于出版社行业来说尤为缺少。不能止于出版社品牌的成功打造,人才模式方面的欠缺会导致出版社的品牌和销售经营在日后出现一些问题。出版社行业应积极寻找自身所潜在的问题,进而有策略的进行解决。
二、人才培养要建立好合理的奖励制度
(1)经济利益向的激励机制
经济利益向的激励是对于人力资源模块激励的一种基本形式,员工对于酬薪是有相当的重视程度的,而于薪水一方面的奖励,可达到对员工的一定激励效果。故而福利措施的实施,首先就应考虑其合理与否,包括对福利奖励的一些制定,涉及到激励程度是否得当、薪水报酬是否合理,并加以结合有效的福利设计与福利制度,可因而拔高出版社人才的工作效率。基于公平、适度、有效的薪酬福利制度原则,可设计出基本薪水外带津贴或福利的形式进行,亦或是基本薪水,再附带依据员工工作情况所计算的标准来发放津贴。以上两种都形式的福利都应对员工得到保证。依据不同部门岗位人才与工作特性,采纳并发放不同的福利与激励奖励。这样的情况下,不光可以激发员工对于工作的吸引力,还可以调节社内的资源分配。
(2)非经济利益向的激励机制
依据马斯洛层次需求,人的需求也是有不同层次性的,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需求等,因而对于社内不同工作阶段的员工,所应给予的激励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可有别于薪水上的激烈,进而多分出一部分留给工作人员与社内氛围环境的感情需求之上。通过一定的方式,加重员工对于公司的归属感,社内中高层的工作人,可能对于自尊感亦或是个人存在感相比于物质上的追求是更多的,这样的情况之下,建立合理的福利弹性与精神激励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而对于社内高级人才来说,为他们实现个人存在层面上的精神奖励是可行的,他们是可推动出出版社的发展潜力人员,公司可有幸为他们实现个人精神上的发展。依据他们自身素质与经验,对一些能担当的职位工作进行相应授权,实现个人发展空间的扩大。故而一定的非物质奖励,可实现一些员工的自我满足与自我实现,不光可以从工作中得到一定锻炼,还为出版社的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而同时,对于部分刚入职的一些社内员工,从长远角度考虑可进行一定的物质或非物质奖励激励的结合,共创社内和谐的工作环境,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在精神与物质上得到满足,进而不断的培养且稳定社内人才。
三、建立合理的竞争模式
依据出版社发展的战略性原则,建立公平、适度、有效的竞争机制,以促进社内员工为出版社的贡献竞争。依此设定并明确各岗位的工资、福利与待遇,形成岗位的流动设置,可撤可设,可进可退的工作岗位机制,依据工作成果进行一定的正负奖励措施,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特点种类的不同也应对其作出相应奖罚措施,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等他们不同的工种特点,合理分配酬薪、奖罚兼备、公平竞争等。在适量适度的竞争之下,得以有效的培养人才、凝聚人才。
四、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配置
出版社业务部门、后勤部门、编辑部门、策略部门等都需要各种优秀的职工,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当今,人们对于工作选择越发慎重,更多的人是注重于出版社的长远发展。在人才引进之时,应考虑到其是否具有领导水平、是否可胜任岗位、能否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等都是考虑因素,做到人才方面的合理引进、培养。人力资源配置需从个人综合能力、个人工作经历出发,并对其个人为人态度工作态度有所考量,合理实施岗位流动机制,是当下中小型出版社的发展需要。
五、总结
要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人才因素是首要条件。要鼓励人才自我约束、创新,全面发展。还需要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要以人为本,使人才提升强大的心理素质。一个人强大不是真正的强大,要极大的调动整个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并使其成为一种企业文化。传承优秀企业精神,为之后建立庞大的资源网。
參考文献:
[1]乔丽.关于中小型大学出版社发展的对策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7(11):29-31.
[2]孔乃卓.专业出版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外研社为例[J].现代出版,2016(05):53-55.
[3]史志伟,苏磊,韩婧,付国乐,颜帅.从传统到融合:拓展出版人才培养机制[J].科技与出版,2016(03):3.
[4]宗俊峰.坚守使命融合发展重在实践——谈“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人才培养[J].科技与出版,2016(03):4-7.
[5]石蕊.“互联网+”时代出版社人才梯队建设的理念重构和模式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6(03):8-12.
作者简介:
王磊(1984年—),男,安徽定远人,汉族,硕士,中级,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艺术设计编辑部主任,研究方向:出版学与编辑实务;
科研项目:
20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高校出版社文化建设研究”(JZ2015HGBZ0104)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