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红
摘要:大学阶段接触到的文化群体、文化现象不仅会影响学生们的文化喜好、文化表达又会直接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及未来奋斗志向,从而也会严重影响国家主流意识教育的时效性及中国梦的实现。总体来说,当前高校流行文化比较积极向上,但也存在一些消极、享受的流行文化,需要积极关注并从高度上给以引导。应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挖掘身边的核心价值观榜样人物、积极推进学校与社会文化互动活动四个方面来治理大学校园文化及加强对青年的思想引导。
关键词:文化自信;校园流行文化;思想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称文化自信为“三个事关”——事关我们的文化安全,事关我们民族精神的独立性,事关国运兴衰。文化自信的建设关系到我们精神共识的凝聚、精神力量的培育、精神能量的激发,精神家园的安放、与我们的国运、民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当前的大学生处于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时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期,在大学阶段接触到的文化群体、文化现象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文化喜好、文化表达,又会直接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及未来奋斗志向,从而也会严重影响国家主流意识教育的时效性及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时刻关注当下青年大学生在校园里的文化流行动向及发展趋势、提高他们的文化判断力、文化喜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时代和政治命题。
一、校园流行文化现状
所谓校园流行文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被大部分大学生群体所接受和认可的某一种和文化相关的符号、物品、活动、观念等有形或者无形的东西,是青年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流行文化。校园流行文化不仅是培育大学生价值体系的重要语境,也是青年大学生独有的身份标签。校园流行文化不仅有显性表现,也有隐性表现。显性校园流行文化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共同爱好的某种文体活动、某一类影视节目、某一类型当红明星、某一类服装风格、某一就业趋势、某些话语交流符号等,是能够通过大学生的外在表现鉴别出来的;隐性校园流行文化还是在部分大学生其价值观念中流行的某一类如“佛系”、“锦鲤体”等背后的思想倾向。当前校园流行文化既有学校层面抓意识形态建设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引导的原因,也有流行文化自身吸引力适合青年特质而形成的原因。当前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反应大学生群体中,但独特的家庭人口结构致使青年大学生背负的期望过高,导致其压力过大,所以一些高端消费、精致生活品味、红网就业理念及一些消极应对生活和被幸运宠幸的思想等开始流行。
總体来说,当前高校流行文化比较积极向上,但也存在一些消极、享受的流行文化,需要积极关注并从高度上给以引导。高校流行文化在极大丰富并改变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对主流文化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教育作用提出的挑战,我们要学会巧妙运用流行文化语境,有效实现高校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
二、文化自信建设视阈下青年思想引导对策
第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教育,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也做了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因此,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建设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就是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同时注重在传承创新传统优秀思想的基础之上,加强与世界优秀思想文化的交流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必须让青年大学生懂得现在这条文化道路的来龙去脉,增强文化自信心,从容应对当前多元流行文化的冲击。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品牌文化活动和载体。
在思想多元和文化开放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日益增强。开放性的信息环境、去中心化的群体心理,使得传统的威权模式与说教灌输没有空间。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绝非来自外在的强迫与压力,而是来自内在的认同与觉醒。高校主流文化要让正确的思想文化和理论观念立足、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形成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和明确的是非评判标准,必须通过正确的引导方法,必须是根据大学生的内心成长规律来进行。大学生首先是生活在校园文化环境中的现实人,因此首先应从外部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增强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品牌文化活动和载体,通过品牌活动来增强文化与学生的粘性,通过粘性活动来增强学生思维的科学性,通过科学性活动来影响学生认知,如是循环渗透,主流文化的影响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文化认知和自信将大大提高。
第三,挖掘身边的核心价值观榜样人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来提高校园流行文化的科学性、吸引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除了需要进行理论的宣讲和阐述,更需要通过实践来体会,也需要通过身边的榜样人物来引领。应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学习各个方面挖掘具有代表性的榜样人物,给以他们以思想的引领,行为的指引,让优秀的道德品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于生活中展现,用百姓身边的故事、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诉说文化的力量和自信。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更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德榜样人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几种体现,应善于挖掘学生身边的同龄榜样来引领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内心体会和情感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