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立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与时俱进,社会热点问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已越来越大。作为网络信息的频繁受用者,大学生群体过于关注网络上对于热点问题的争议,这势必会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一定挑战。故实现社会热点问题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完美融合,避免大学生受到社会热点问题的不良影响,并利用热点促进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正确认识社会热点的内涵和特征,根据其影响的广度与深度划分类型,并以此为基础寻求其与思政课融合的不同途径,探索两者有效融合之原则。
关键词:社会热点;高校;思政课
1.社会热点解析
1.1社会热点的内涵及特征
社会热点作为一种现实的客观存在,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一是时间性,即热点问题总是发生在一定时间内,其影响总是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消退,比如“江歌案件”;二是广泛性,即热点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和变革中广泛存在,涉及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比如明星大婚所映射的人的价值观问题;三是多样性,涉及领域较多,产生原因较多,往往由很多矛盾交织而成;四是不稳定性,基于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人的阅历和认知,以及其利益和情感,社会热点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即社会热点并不具有特定的影响力和作用,而是容易被个别媒体引导,掺杂主观的情绪和判断。
1.2社会热点的类型
(1)社会热点事件(现象)
社会热点事件(现象)是指在特定的一段时期内,引起众多社会成员密切关注、好奇、评论甚至争论的社会事件或者现象,如每年“两会”的召开、诺贝尔奖的揭晓、苏格兰公投、香港“占中”事件、“啃老”现象等,这种类型属于第一层次,即最浅显易辩论的层次,一般会定期或突然发生,因为时间的变化而不同,也容易也会对大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2)社会热点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是指在一定时期和较大范围内引起大众广泛关注,同时受到媒体舆论集中报道,并产生强烈社会反响和共鸣的社会问题,如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婴儿奶粉安全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信任缺失问题、由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引发广泛讨论的反腐倡廉问题、科技创新问题、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祖国统一问题、中日中美关系等,属于社会热点的第二层次,较为深刻,比较典型、广泛和复杂,会让大学生产生较大困惑。
(3)学术热点问题
学术热点问题,是指受到社会大众的密切关注、广泛渗透社会生活、对人们价值判断或道德认知有着深刻影响的学术争鸣,及其因之形成的文化解析之源泉,如民族复兴与中国梦、和谐社会与分配正义、网络时代与虚拟社会治理、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大国关系”与中美贸易争端的案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依法治国与当代治理体制创新、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等,其属于社会热点问题的最高层次,最为深刻,具有时效性,同时学术色彩非常浓厚,容易让政治理论素养欠缺或者对时事政治不感兴趣的大学生产生疑惑和不解。
2.社会热点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相融合的意义
2.1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互联网时代的进程中,网络信息化飞速发展,不同阶层的人群,为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专注社会热点问题从而提升自我认识。然而,大学生们缺少一定的辨别能力,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面前,很容易被某些不客观的“水军”言论所左右,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获取有用的信息。对此,高校应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比如“大众仇富心态”与“明星天价演出费用”,即正确的引导,帮助大学生们正确地看待社会热点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导向。
2.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于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覆盖了几乎所有的社会热点问题,涉及领域广;因此,人们对不同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几乎都可以上升到对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理想的向往、民族与时代精神或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上来。如“高房价的治理”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来结合进行高校思政教育,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校教育十分有利。
3.结合热点开展相关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所有大学生必须参加的,然而还是有不少高校学生,只是走一下形式,当作是完成机械的任务,而没有真正落实社会实践的任务,从而达到社会实践目的。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勤动手,眼高手低,理论与实践难易结合,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比如做“老人扶不扶”与“道德滑坡与否”的实践调研,高校在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思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时,提倡大学生们积极参加的同时,还应注重强调利用网络“大数据”做出结果。同时,还应该广泛征求高校学生的意见,让大学生切身实践中学习思想政治理论。
小结
大学生群体即使普遍对社会热点問题有着不同关注,社会各界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大讨论势必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有积极的,但更多的可能是急功近利对面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高校应该及时作出反应,建立一定的三观健全机制,妥善应对;同时,社会热点也可以为大学生们提供独立思考与观察、认识社会的机会,高校思政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指引,开展课堂辩论赛等形式,让大学生们自觉以不同视角看问题,深刻理解各种社会热点背后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故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张萌.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对当前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J].学理论,2012(15).
[2]柴延艳.结合社会热点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及机制[J].剑兰文学,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