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婉芝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学校开始逐步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传统的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本文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和实施的意义,并对实施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策略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共同发展
目前来看,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不同,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不仅教学方法单一,并且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才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现阶段,一种“探究、合作和自主”的学习模式受到了教师的广泛欢迎,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特别积极的实行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可以在小组学习当中,明确分工与各自的责任,从而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带动起来,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和实施的意义
1.1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时,要按照学生的成绩、学习能力以及性格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然后由教师布置一定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任务,由各小组的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与研究,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后由教师进行指导与补充,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2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意义
数学是结合了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一门学科,这导致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的学习时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的需要,这句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之间可以共同交流与探究,从而可以进行全面的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协作能力进行不断地提升,也可以将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效果进行提升。
2 实施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策略
2.1 选取合适的时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情况下,教师所采用的都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将对教材的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的需要。因此,教师要创新出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模式,将学生的学习潜能深入挖掘,促进学生由传统中被动的听转变成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全面参与数学的学习中来,体验学习的乐趣[1]。
2.2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合作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才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然而,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这一主体地位充分的突出了出来,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小组协作的学习意识比较弱,这就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引导,从而将教学效果不断地提升。所以,在前期的实行当中,教师需要对小组的分组情况进行评估,并选择合适的时间進行引导等,这样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探究以及团队意识[2]。
2.3 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优化小组内部架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分配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人数进行有效的把握,通常情况下,将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4到6个之间,。一个小组的人数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若学生太多就会使课堂讨论太过混乱,若人数太少就无法满足讨论这一需求。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人数进行小组划分,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人际关系、数学成绩以及个性特征进行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搭配都是科学、合理的。在分组完成后,教师还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明确分工,使每个学生的优势都要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优化团队的内部结构[3]。
2.4 把握合作学习时机,培养发散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提问,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将合作学习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在这方面,教师应注意对教学课堂的节奏进行有效的把握,还要对学生的听课状态进行了解,不要错过提出讨论价值问题的机会。另外,在进行小组谈论的时候,也会将每个学生的思维打开,在一个问题中出现对个角度的解答,这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还可以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一定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3 小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普遍且有效的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出他们的主体功能,在沟通与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学习效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海艳.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42.
[2]卜义.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31-132.
[3]赵艳辉.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