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日新
近日,有媒體对“家访”进行话题讨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的家访逐渐被微信、QQ、手机等通讯工具代替。“进村入户式”家访真的过时了吗?传统家访会被“家长微信群”取代吗?
“进村入户式”家访能拉近老师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对于那些离校近的学生家庭,老师应当尽量抽出时间“进村入户”,与家长面对面的接触,其效果是网络无法比拟的:大多数孩子,会把老师的家访作为对自己的一种奖赏和鼓励,老师的重视会让他们感到自信和快乐;对于那些表现不太好的学生,老师的家访则是一次改进教育方法的机会,在家长的配合下,教师的教育会更加得心应手。
但有的学校却一刀切,不仅要老师做家访记录,定期总结汇报,有的甚至还要拍摄照片、视频等作凭证。让老师为家访而家访,这样的做法,对教育学生并无益处,反而加重了老师的负担。随着政府大规模撤点并校,家校距离更远了,老师家访一趟耗时多、费力大、效率低,况且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家长不在,“进村入户式”家访自然无从说起。
笔者认为,家访也应与时俱进。“进村入户式”家访没有过时,有条件的学校应当继续保持这个传统;而没有条件的则可以创建“家长微信群”,这样既方便又快捷。当然,使用“家长微信群”时应当“公私分明”——发通知、消息等公共信息时可以在群里晒出,而涉及学生个人的表现、思想状况、学业成绩等,则应当私聊。
如此,虽然没有传统家访之形,但完全可以达到家访之实,从而提高家访效率,达到为教师减负的效果,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