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教育初探

2018-10-21 06:46吴丹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理论情感

吴丹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强调关注生命的整体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重视生命的体验性。基于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要做到讲清道理说服人,真学真信感染人,投入真情打动人,变换方法吸引人,从而有效实现品德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理论 情感 学生 教师 品德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强调关注生命的整体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重视生命的体验性。基于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要做到讲清道理说服人,真学真信感染人,投入真情打动人,变换方法吸引人,从而有效实现品德教育的目标。

一、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

首先品德教育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确实必要,和当下社会上一些人认为的大道理完全不同。马克思曾经说过:“在一切时代、一切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从古至今,不论是过去的封建社会,后来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是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如果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占主导地位思想意识形态的引领,那么这个社会的当下和未来都是很难想象的。而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因此,高中的品德教育是必要而且重要的。

在渗透“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内容时,我发现这一课离学生的生活很近,于是我想侧重对理论的追溯,体现出品德教育的特点。上课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今天要选择一个未来的职业,你要有怎样的价值观去做出选择,未来的你做什么职业都无所谓,可是有一点,我们都是为天下人服务的,是为多数人服务的。马克思在和大家一样大的时候,在他18岁时写过一篇高中毕业论文,就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文字非常的精彩。他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那时我们感到的就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于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当我说完,学生们一阵共鸣,正确的就业观不言而明。像这样的理论学生是完全能够接受的,所以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把深刻的理论讲透,学生们是乐于接受的。

二、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

所谓人格的力量不仅仅是说教师的个人品格和魅力,这里更多的是说作为一名教师的政治人格,也就是说对于自己所讲的知识,自己首先要真学、真信、真践行。如果一名教师,对于自己所讲的东西都持怀疑甚至是否认的态度,那我们如何要求学生真正掌握和内化知识成为行动呢?

如在讲《我国的民族》中“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这一知识之前,我紧扣教材,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一起围绕着丝绸之路的开拓等史实,逐渐引导学生们得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的结论,使学生们在情感上更加珍惜我们祖国的这种弥足珍贵的民族关系。

所以,作为这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宣传的基层工作者之一,我觉得这个任务是光荣的,而且是有价值的。

三、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

真摯的情感打动人,就是说作为一个授课的教师,要有满腔热情,要饱含真情,同时也要敢讲实情。对问题不回避,现在是资讯时代,是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学生看到的、了解的东西不比教师少,关键是怎么引导学生来认识这些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三维目标中,更加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育的目的也在于最终促成学生由知、信到行的转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和价值取向就格外重要。现在的学生爱憎分明但容易偏激,思维敏捷但缺乏理性思考。面对这些,作为新课改新时代的品德教育教师,要能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发展,引导、疏导学生的消极、偏激的负面情绪,循循善诱,动之以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

四、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

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就是在教学形式上要尽可能的多样化、生动化,尽最大努力让学生保有对知识发现和探索的兴趣。

为此,我也尝试了一些方法并逐步投入教学实践。我发现有时一些诗歌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比如在讲课时,我引用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的一首小诗“小妹相迎小弟随,村头渐近步如飞,当年含泪离家去,今日笑容结伴回。猪仔壮,土鸡肥,青砖红瓦屋前堆,爹娘细问他乡事,直至四更月已垂”,之后安排学生表演了一个“群英会”,为张姐摆脱困境出谋划策,得出了违反税法的四种行为,导致张姐因逃脱增值税而进了监狱,最后反思期——同学们在博客的讨论中得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课堂教学方法多样,气氛活跃,我只设计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是“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得相对成功的一次。

以上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地领悟到,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活跃的生态细胞,教师则应该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断优化和创设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们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交流中生成更多的智慧,收获更加丰富的生命体验,使课堂真正成为一个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幸福共享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聪明.教育生态学导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吴鼎福.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理论情感
情感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台上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盛满理论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