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维导图的科学性探析

2018-10-21 09:51郭萌萌杨智慧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34期
关键词:主干导图大脑

郭萌萌 杨智慧

摘 要:思维导图在现在社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思维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思维导图的来源与特征,并通过思维导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成果证明思维导图的科学性,试图通过对思维导图的研究达到更全面掌握、更高效使用思维导图的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科学性

风靡全球的思维导图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应用,行政领域、教育领域、金融领域、科技领域等,越来越多的人用思维导图进行职业规划、时间管理、财务管理等等来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由于概念不明确等问题质疑思维导图的声音也此起彼伏。所以证明思维导图的科学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就显得极为重要。

1思维导图的起源

思维导图的创立是基于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的。作家迈克·罗笛也曾说:“我常常要为书本或会议中的纯文字笔记而苦恼,每当我在大横格线中写下笔记,就会感到压力倍增,更糟糕的是,在完成之后,我从来没有看过这些笔记。”思维导图的创造者东尼·博赞也曾经历过这些“天路历程”,阅读量在不断增多,学习的获得感却越来越弱,有时甚至感觉一无所获。东尼并没有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如何使用大脑的图书,因此便走上了开垦这块未知领域的道路并最终发明了思维导图。

2思维导图的基本特征

博赞先生认为思维导图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副中心图;由中心图延伸出的若干主干以及由主干延伸出的枝干;枝干上的关键图或关键词。思维导图强调色彩的搭配和总结概括性,所以每个基本特征又有更细致的要求,中心图要能代表所表达的主题,比如用思维导图来写读书笔记,可以画一本书作为中心图,用思维导图些时间规划,可以绘制一个钟表作为中心图,最好是3种颜色以上绘制;不论是第一層级的主干数量还是第二三层级的枝干的数量最好保持在5-9支,这符合短时记忆的记忆量,第一层级主干要粗一点,颜色、花纹要相互区别,主干向下到第二层级或第三层级的分支要越来越细,但颜色上与主干保持一致;每一条枝干上面要用提炼出来的关键词或者小图画概括,不能使用大段或过长的文字。同时满足以上条件才是一副严格意义上的思维导图。

3思维导图的理论依据

3.1符合大脑处理信息系统的本质

大脑的一万亿脑细胞中负责思考的约有一千亿,脑细胞的枝干叫做“树突”,最长最大的分支为“轴突”,是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树突轴突周围布满了凸起部分称为“树突棘”或“突触小体”,树突棘里包含的化学物质,是思维过程的主要信息携带者。树突棘里的化学物质通过突触间隙导入相邻的脑细胞,继而完成给定的信息、思想、或重新激活的记忆在脑细胞之间传递。信息传递的通道就叫做“记忆轨迹”,重复记忆轨迹的次数越多,对他造成的阻力就越小,重复本身增大了自我重复的可能性。

“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从外形来看与神经元的自然结构确实非常相似。从科学角度来讲博赞将大脑内部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或者说发散思维的过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了外部呈现,这是一个重复和模仿发散性思维的过程,重复和模仿反过来又不断的锻炼大脑,让我们能更有效的使用大脑。

3.2多学科的理论支撑

思维导图的科学性还表现在它以一种独特、有效的方法驾驭了几乎全部的大脑皮层技能,抽象脑左脑的逻辑、语言、数字、推理、分析的功能,以及艺术脑右脑的节奏、颜色以及空间感等功能。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科学家居里夫人和爱因斯坦的笔记,达尔文所画的进化谱,都与思维导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思维导图是博赞先生深入学习了心理学、大脑神经生理学、语义学、神经语言学、信息理论、记忆和助记法、感知理论、创造性思维等各类学科知识后经过多次改进最终形成。

4思维导图的实践成果

4.1思维导图对个人的帮助

东尼·博赞先生曾作过辅导老师,专教一些被认为“有学习障碍”“无药可救”“诵读困难”“问题少年”的小学生,通过教他们学习方法以及思维导图,他们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个名叫芭芭拉的女孩子,从被学校认为是有史以来智商最低的到智商提高到160,以高才生的身份顺利毕业;一个名叫帕特的美国女孩,从被列为学习障碍患者成功转变为创造力和记忆力记录的打破者,她说:“我并不是学习不行,我是被人剥夺了学习的权利!”;多米尼克·奥布莱恩从小时候被诊断患有阅读障碍症到8次世界记忆锦标赛的冠军,他说:“思维导图使我能保持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

《思维导图》这本书的创作就运用到了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巴利·博赞说思维导图是他做学术工作的重要方法,使他在书籍、文章和学术论文写作时成果迭出,产量甚高。他说思维导图帮助他保持了一个多面手的形象。世界上众多著名公司都将思维导图方法应用在自己的发展中,如波音公司、迪士尼、微软、BBC电视台等。

4.2思维导图在其他国家的发展

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部长穆罕默德·卡利德·诺丁在第十四届国际思维会议上说:“21世纪是大脑的世纪,新千年是大脑的千年,我们走向智力的新时代—而思维导图正是智力的终极思维工具”。目前有许多国家将思维导图作为教育改革的策略之一,如英国、美国等。在哈弗和剑桥等知名学府也教授这一思维工具。新加坡将思维导图作为从幼儿园至大学的必修课程之一,绘制了世界上最大的思维导图,在这一制作过程中,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提高了对自己国家和文化的理解,同时这幅思维导图也为传播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一个轻松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维导图教育应用研究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1(08):120-124.

[2] 林文东,宋芹芹.我国思维导图十年研究概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6):109-110.

[3] 张幸.浅谈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历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15.

[4] 胡佳军.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刍谈[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05):186.

[5] 钟苑娴.科学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136.

作者简介:

郭萌萌(1995—),女,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杨智慧,(1994—),女,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研究。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猜你喜欢
主干导图大脑
抓主干,简化简单句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群文阅读:为孩子打好生命底色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最强大脑
第6章 一次函数
最强大脑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