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璇
摘 要:《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叙事性文体的教学做了明确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试着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收获情感体验陶冶人文情操三方面来确定教学内容,以期发挥叙事性文体最大的功效。
关键词:叙事性文体 教学内容 思考
教书十年。来到小学后,感觉自己不知道教书了!郁闷的是,连自认为擅长的叙事性文体,也不那么顺手了。即使是尽心尽力查找资料,精心准备教案,一堂课下来,也总感觉不得劲——自己累,学生收获却不大。
困惑一:叙事性文体教什么?
记得刚来的时候,上过一篇《惊弓之鸟》。从生字的读写到词语的理解,再到句子的赏析,最后是重要段落的品读以及成语故事背后的含义,自认为一气呵成。可听课的老师评价说“少了语文味”。“语文味”到底是个什么味?我该在课堂上教些什么内容?
困惑二:教到什么程度是最佳?
有时候,一个语文知识点会在不同年级课本中出现,每期教一点,缺少计划性和层次性;有时一个句式从二年级训练到五年级;有时候,一不留神就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对于叙事性文本,到底要教到什么程度?教什么样的程度可以引领孩子走近最近发展区,既发展他们的能力,又不会让他们有畏难情绪?
出现困惑时,我找到《课程标准》,发现课标对叙事性文体的教学目标早已有明确具体的要求。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能够复述叙事作品的总体构思,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语言,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和她人进行交流阅读的感受。第三学段的要求是了解事件的大纲,可以简单地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面、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爱、恨、敬、思、同情等情感。
看来,叙事性问题的教学内容也没有想象的那样难以确定,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我的教学内容:
一、选择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内容
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的能力。思维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从部分入于,提取信息,品味体会,形象感知就是“分析”的过程;回到整体,瞻前顾后,形成解释,抽象概括就是“综合”。“抽象”就是从具体事物抽出、概括出它们共同的方面、本质属性与关系等。理解和品味句子的意义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概括”就是把抽象的本质属性联系起来,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就是概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叙事作品教学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以《金色的鱼钩》为例,先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理清课文的叙事顺序,了解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通过概括总结,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第二阶段是“阅读课本、感悟体会”。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人感动?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围绕问题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根据上下文和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解释,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第三阶段是“阅读文本,理解表达”。作者是怎样来表现老班长形象的?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对语言表达的效果做出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阶段是“深入阅读课文,拓展提升”。在作者看来,鱼钩为什么是“金色的”?为什么作者取名为“金色的鱼钩”?让学生重新审视全文,从整体上提炼和总结文章的内容和主题,领会文本的深层含义,感受人物的生命姿态。
二、选择有助于学习语言表达的内容
理解文本,是语文学习中表层的部分。真正的语文教学,是要让学生体会和揣摩语言。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简言之,就是学习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可以说,正确处理形式与意义的关系,重视言语与语篇形式的研究,正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也是语文本身的事情。我们应该把理解文本与思考和表达结合起来。例如“刷子李”一课,从理解文本的角度课文集中表现了刷子李高超的刷浆技艺。从语言表达的角度,作家冯骥才通过对刷子李刷墙的正面描写、黑衣白点的侧面烘托、徒弟曹小三心理的一波三折,以及大胆的夸张与形象的比喻等手法,具体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在李刷的体验中,运用高超的技巧,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如何用语言来表达,从而理解语言表达的微妙。“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 “只看见师傅的胳膊悠闲地摆动,随着鼓声,和钢琴声,每摆动一刷,长长的纸浆刷就会在墙上发出一声噼啪啪的脆响,极是好听”,这些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选择能获得情感体验和人文熏陶的内容
“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具有超越自我的力量。”也就是说,它写一些人和事,但不仅表达这些人和事。它可以让我们感觉更多,更大,更一般的东西。它只是一个发光体,但是这个发光体可以照亮的照明范围是无限的。叙事作品的特点使学生有可能受到文化的影響。例如《东阳童年骆驼队》,这些线条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旧。我站在骆驼面前,看着它们嚼草:丑陋的脸,长长的牙齿,安静的态度。当他们咀嚼时,他们交替地上下牙齿,在他们的大鼻孔里热空气和胡须上的泡沫。我吃了一惊,牙齿动了.他们柔软的脚在柔软的沙漠上走着,一点声音也没有。你不是说过他们三天三夜不喝一口水,只是默默地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那些拉骆驼的人,他们不能忍受漫长的孤独旅程,所以他们给骆驼带上铃铛,给旅程增添一些乐趣。这些句子不仅是在表达作者的感情,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好奇、可爱的孩子。读着这样清新真挚的文章,让人忍不住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再如《桥》一文中,不仅塑造了一个舍己为人、临危不乱的党支部书记形象,而且还向我们传递了先人后己的社会价值观。这样做,也与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相吻合的。它传达给我们的祖先和我们自己的社会价值。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兴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康的人”,这也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对于叙事性文体教学内容的确定,以上只是我粗浅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相信还会有更多方面被挖掘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将且行且思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