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教学切入点,促课堂有效拓展

2018-10-21 12:04黄惠琴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学点语句文本

黄惠琴

把准教学点,让学生展开有目标、有兴趣的阅读,亲历阅读的过程,才能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人文内涵与语言文字积淀的价值。而在把准教学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课堂拓展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有助于引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与把握,推进课堂教学的和谐、有序发展。教师对文本的拓展要冷静思考,不要盲目,要处理好拓展的角度,掌握好拓展的基本方法及内容,才能使拓展成为促进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在把准教学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拓展呢?就这个问题,我结合有关案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抓新课启动,以渲染激趣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围绕新课的导入进行适度的拓展设计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阅读往往是需要知人论世的,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课文,有的年代较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如果单纯从文本解读出发,学生是很难体会作者的深层情感。因而,最好是围绕文本拓展相关的背景资料,以扩大学生视野,帮助或辅导学生介入阅读情境,拉近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这些背景资料一般包括“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他人评价”等等。如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我用电子课件提供了大量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种种暴行、伪币1937年能买两头牛的钱到1948贬值到只能买3粒米……由此大大拉近鲁迅所处时代与学生的距离,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学生对有些因为年代久远的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作者表现的情感有很大的距离。教师最好是在上课之初渲染烘托出一种与文本相符合的氛围,创设出适合学生走入文本的情境,这样能够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执教《一夜的工作》时,作了如下处理:同学们,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大家认真听,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学生听着我动情的讲述,面色凝重,神情专注,我想学习情境的创设应该是成功了。

二、抓关键语句,以理解文本

刘勰云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本中有很多关键性的语句,它往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有的能够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可以抓住其中的一些语句进行拓展,鼓励学生读懂语句,进而透过语句读出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读出与自己相通的情感,甚至读出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

三、抓空白悬念,以训练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抓住文本的空白是进行拓展教学即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的一种好形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 文字是一种符号,文字的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包含许多诸如语言、心理、场景和情节等方面的“不确定”与“空白”。这种“空白”令人遐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些不被人注意的空白点展开拓展,进行训练,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把握文章中心人物品质,又能引发学生共鸣,激情达义,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抓主题升华,以深化主旨

1.围绕主题作对照性拓展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采用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深入领会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主题。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应该有意识的将某些有着相似主题的课文进行对照分析,以更好幫助学生理解并深化文本的主题思想。

引导学生比较相同主题的不同写法,从而在对比阅读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之后,为了更好地体会它的写作特色,笔者设计了如下拓展训练题目: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都是写梅花的,比较两首诗所写景物与情感有何不同。如此设计,同学们在对比中既可以理解陆游所表现出的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也可以深入理解毛泽东所深情赞美的在隆冬腊月中绽放芬芳、格外美丽的梅花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中抒发的喜悦与旷达之情。

2.围绕主题作归纳性拓展

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应该有意识的将教材中某些有着相同或相似主题的课文进行归纳拓展,引导学生对这些课文的主题的共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归纳。这不仅是学生对文本的整合和深化,更是学生对某一主题进行的深入思考。比如我执教古诗《乡村四月》时,进行了这样一个主题归纳的拓展训练:

教师:《乡村四月》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大家能否再找出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

学生找出了《社日》、《三衢道中》《过故人庄》等古诗。

教师:(出示以上古诗的大意)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认真分析这些文章的共同点。

这个拓展环节的设计,起到了深化和催化的作用,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深入。

现实课堂中,农村孩子所见有限,文本的拓展需要教师必须在把准教学点的基础上冷静思考,及时分析学情,随机应变,发挥教学机智,择优慎用,扎实地处理好拓展的角度,掌握好拓展的基本方法,才能巩固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的效果,拓宽学生文本以外相关知识的视野。

猜你喜欢
教学点语句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村小学和教学点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