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评价研究

2018-10-21 03:38柳青林
科技信息·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道路交通交通事故驾驶员

柳青林

摘要:城市道路建设远远跟不上机动车的发展速度,城市道路资源也越来越稀缺。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交通拥堵现象常态化,因此,本文研究汽车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驾驶员;不安全行为

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而交通行为的心理因素又是直接支配和影响驾驶员交通安全行为的直接因素。因为在人与车之间,人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人是能动的,处于支配地位。一个驾驶员在驾车行驶中,其心理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判断是否正确、操作是否得当、行为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能否安全行车。所以,人的心理因素直接支配着人的大脑和神经中枢系统。分析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和季节因素,找出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观原因,对于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保证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分析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年网络上调侃中国人集体闯红灯这个普遍存在于大街小巷的情景,曾被网友称为“中国式过马路”。笔者在市区多个路口观察,许多过马路的行人根本不看红绿灯,凑够一小撮人就横穿,而交警对于乱闯红灯市民的阻栏也是有心无力。这些行为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却具有共同的特征,即“冒险”。无意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不当行为。人的行为受到大脑的支配,为了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人的大脑意识被分成了五个层次,日本学者用五个层次来研究人的可靠性,第Ⅲ层次时,人处于正常和清醒状态,也是所处的最佳状态。适合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此时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性格沉稳,态度严谨,对突发事件能够准确做出判断。

二、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及危害分析

1.醉酒驾驶

研究发现,酒后反应时间会比正常状态增加几倍,致使制动距离的增加。

2.超速驾驶

超速影响驾驶人的视觉;超速影响人的反应判断能力;超速影响驾驶员对路况的准确观察;超速减少了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超速使驾驶员的认知能力降低;超速行驶时人极易疲劳;

3.攻击性驾驶

攻击性驾驶是路怒症的具体表现,针对的是特定目标。其行为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4.疲劳驾驶

当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会出现视力模糊,反应迟钝,思维不灵敏,精神松弛,萎靡不振、焦虑和不耐烦等等。如果仍然勉强开车,可能会导致交通事故。

5.技术不熟练或不熟悉交通安全规则

驾驶员驾驶技术不熟练,不熟悉车辆性能,实习生在路上单独驾驶,均会影响行车安全。

三、驾驶员不安全行为心理分析

人的行为是影响交通安全最直接的因素,而人的行为同时又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分析驾驶员的心理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所谓态度

通常表现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觉得无所谓,满不在乎,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对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熟视无睹。他们虽然有充分的学习交通安全法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由于主观努力不够或单位缺乏组织督促学习系统的交通安全知识,所以,仅有的一知半解的知识或经验,与当前的交通安全形势需要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人仅凭自己的经验和自信心,自以为是,我行我素。他们往往在交通法规面前觉得无所谓,把领导和交通民警的要求当成耳旁风,把交通安全置之脑后,把安全监督视为找麻烦,自以为绝对安全,思想麻痹,疏忽大意。他们在驾车行为上表现为频频违章,由此引发一些交通事故。

2.安全意识不足、对危害结果认识不够。

安全意识反应了驾驶员对安全问题的心理状态,它通过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对现实安全准确而清醒的认识,对外在客观事物的安全状态有正确的判定,并对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进行决策和控制,是使自己或他人免受伤害。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主要体现在驾驶操作技能、职业道德、遵章守法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安全意识缺乏或者对危害结果认识不够很容易产生不安全行为。

3.缺乏稳定的心理状态。

在驾驶员行车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外界因素也会对其心理产生作用。驾驶不仅是一项技术行为,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接受道路交通信息、判断分析、及时行动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驾驶员的心理状态。比如行车中常见的见空就钻、见慢就超的超越心理,对于挤占、抢道行为产生报复的情绪化心理,还有因为生活不顺导致的挫折心理,这些都会对驾驶员的正常安全行驶产生副作用。如果驾驶员能够很好的调控好自己的心理活动,就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4.操作失误

在纷杂的道路交通环境中,交通条件十分复杂,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变化,汽车驾驶员必须准确快速搜集多种有效信息,同时实施無误的反应。现代汽车马力大、行驶速度快,加之驾驶员之外的其他用路者行为多变,驾驶员对交通信息的感知,有十分之一秒的误差,便可能酿成车损人亡的悲剧。

5.环境干扰,判断不准

在行车过程中,由于天气、气温、地形、路面、时间、灯光照明等因素超出人们感觉功能的限度时,会干扰人的思维判断,导致人的判断失误和操作失误而引发交通事故。比如,冬天,由于雪天路滑,使刹车距离延长,驾驶员操作判断出现偏差失误,使机动车发生追尾刮擦等交通事故。夏季,遇到雨天,由于视线不良,路面湿滑,遇非机动车强行猛拐,易与非机动车发生刮碰等交通事故。

四、驾驶员失误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1)驾驶员的注意力。在驾车过程中,驾驶员需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密切观察周围道路环境及其他的车辆。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2)移动电话对驾驶员的影响。驾驶员在驾驶时使用手机,这是导致交通事故的另一个危险因素,也是现在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3)驾驶员的紧张心理。驾驶员在遇到危险和紧急情况时,在情绪上很不稳定,致使驾驶员不能准确感知和判断道路交通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事故的发生率就会大大增加。

4)驾驶员的意志。人的意志的功能就是自觉地确定目标,按目标调整自己的行动来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因此,驾驶员有良好的意志,是实现驱动力的重要动力。

5)组织和管理因素。从运输公司管理办法的角度出发,要提高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就要保证设置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

6)车辆因素。在道路交通事故中,车辆因素占一定比例,一般原因是车辆安全技术故障,包括车辆制动性能,轮胎和过载等因素。

7)环境因素。当驾驶环境恶劣,驾驶员可能出现误判等情况,或者出现冒险行为导致交通事故发生。这时需要加强对道路交通运行安全的管理和维护。

结论

本文通过对人的行为和驾驶员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影响其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并以此为研究课题,从驾驶员的行为到心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对交通安全威胁巨大。其不安全行为既有有意为之,又有无意为之。

2)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醉酒驾驶、超速驾驶、攻击性驾驶、疲劳驾驶、对道路和规则的不熟悉等。都必须通过相应的方法进行解决。

3)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来源于不安全心理。主要有无所谓心理、侥幸心理、技术不熟练、环境干扰导致判断不准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王雪荣.城市道路缺陷对交通安全的影响[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6,12(5):70-73.

[2]高华.城市道路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7:3-9.

[3]李美华.汽车驾驶疲劳的控制与预防初步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23):29-30.

猜你喜欢
道路交通交通事故驾驶员
南京市2017年至2019年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与研判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节能减排问题及技术探讨
预防交通事故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
永昌县人大常委会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执法检查
社会版(九)
请你发明
愉快的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