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摘要:采油厂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细分注水层提高驱油效率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分注井所占比例已达到50.2%,测试资料问题井也多产生在此类井中。今年采油厂对注水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如何提高测试成功率,为问题井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将每一口水井的问题分析到位,减少无效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作用至关重要。下面针对分注井测试资料反差问题,从地面、井筒、地层、测试工艺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汇报。
关键词:测试资料;反差;对策
1 测试技术应用发展
2013年下半年开始试验推广测调一体化技术。测调一体化技术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采油院测调一体化属于固定式一体化工艺。需要作业更换专用的一体化配水器,根据油藏需要细分多个注水小层,通过调动井下一体化配水器的开启度实时实现对各注水小层水量的控制。井冈山测调一体化属于可投捞式一体化工艺。不需要作业更换管柱,只需把现有空心配水器芯子更换为可调节的一体化配水器芯子,通过调动井下一体化配水器芯子的开启度实时实现对各层水量的控制。
2、造成资料反差的主要原因
资料反差定义:在测试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测试资料结果与上次资料和正常注入资料存在一定反差(问题),需进一步进行分析核实的注水井。
2.1地面因素影响
2.1.1水表。水表准确无误是测试的前提,水表故障导致地面水量与地下测试水量不符。
2.1.2流程。管线穿孔会导致地面地下水量不符;套管闸门不严会导致井下测试水量比地面水量减少。
2.2井筒因素影响
2.2.1清洁。污水杂质、管网结垢以及地层出油、出胶、出砂都会给井筒带来污染,造成水嘴芯子堵塞,测试仪器探头污染,从而造成测试资料失真或反差。典型井例:注聚后续水驱井ST2-6X67
该井2015-9-25方案调配后402、404两个动停层均漏失;2015-9-30捞芯子检查后重投402不漏失,404仍漏失;2015-10-13验底球不漏。2016-6-1 404调放无再验底球漏失58m3;2016-6-13复验底球全部漏失。2016年8月-9月两次伽马+流量计验底球均在404配水器处遇阻结合该井2013年4月作业冲砂冲出黑色胶状物,分析该井目前注水受聚合物或砂影响污染井筒,造成无法取到准确测试资料。该井2016-9-22作业检管发现404配水器以下油管堵,井筒污染是导致该井多次测试反差的原因。
2.2.2管柱是否有效
井下工具主要包括:油管、封隔器、配水器、底篩堵等,任何一个出现漏失,都会造成测试资料的反差。典型井例:ST2-6X138(402-403之间漏失)
该井2016-5-10到期测试402动停层漏失,捞出芯子洗井重投,复测仍然漏失198m3/d。2016-6-1投402球杆全井水量落零。由此判断402-403之间管柱有漏失点。该井2016-8-26作业检管发现402-403之间K344-113GB封隔器胶筒损坏严重,与我们之前测试分析判断相吻合。也是多次影响该井测试不正常的原因。
2.3地层因素影响
层间差异大以及三层或三层以上分注井,现场工作中反复测调多,资料反差多。
以两级三段空心分注井为例,普通方式合格调配至少需进行8次钢丝绳起下作业(测调周期长,资料合格率低):⑴下流量计测试各层分注量是否达到配注;⑵若达不到配注,下打捞工具捞出注水芯子;⑶下流量计,按照5点法测试3层的指示曲线;⑷通过查图版,计算各层需要安装的水嘴;⑸下层芯子安装水嘴,下投送工具投送到位;⑹中层芯子安装水嘴,下投送工具投送到位;⑺上层芯子安装水嘴,下投送工具投送到位;
⑻下流量计测试各层分注量,若达不到配注,则重复上述步骤。
2.4测试工艺影响
该项影响因素中,测试深度准确性是关键点,测试深度受管柱、钢丝绳误差、人为操作因素这三项因素影响,其中管柱因素是重点:注水夹层越小,配水器间距越小,测试深度越难下入指定位置;油管内污染会影响仪器下入深度;关注的自然蠕动也会影响深度判断;作业过程中,油管测量误差也会影响测试深度;
3、解决资料反差的方法措施
3.1建立循环式双级管理模式,消减地面因素影响
3.1.1运行管理模式
技术站每周制定测调计划,下发至各注采站,注采站接到计划后要先将计划内井号逐一落实套管闸门、测试闸门、配水间压力表水表的有效性,有问题的及时整改上报至技术站负责人,对于测试队测试过程中因管理因素造成的测试不成功考核注采站。
3.1.2分析管理模式
发现反差资料,做到三个结合一个分析:结合地层储层物性,结合历次测试资
料,结合分层流量吸水剖面资料;分析对应油井动态变化情况。了解地层以及管柱状况是否发生变化,最终确定反差资料是否正常。
3.2做好测调前洗井维护,消减井筒污染因素影响
一井一案,对以下四类井测调前洗井维护,确保将井筒污染导致的测试资料不准确因素降至最低并提高测调成功率。管网末端井、排液不彻底井、出砂井、经验井。
3.3 强化资料分析,准确判断管柱失效因素
对于异常资料,按照ABCD进阶式排查法进行排查分析。A 首先排除地面流程因素(检查水表、闸门等流程)B通过彻底洗井排除井筒污染因素 C 排除动态变化因素(测调负责人与单元管理人的结合)D 进入井下工具检查阶段
3.4 定探结合,确保测试深度准确
使用定位装置对所有分层注水井都实现了定位测试,尤其是配水器间距小的分层注水井实现了“测得准”。“三法”结合对管柱正常井测试深度准确率达到100%,大大减少反差资料的出现。
3.4.1“理论公式法”减少配水器间距小类反差资料
根据大量实践经验,结合绞车自身存在的深度误差,从理论上提出了两封三配井测试403-402之間深度的计算公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类井测试资料的符合率和合格率。
理论公式:H3-2=H4-5-D4-3-D3-2/2
式中:H3-2:403-402之间测试深度,m;H4:流量计下至404深度,m;5:测试钢丝松弛误差,m,5仅是参考值;D4-3:管柱404-403之间距离,m;D3-2:管柱403-402之间距离,m。
3.4.2“两次起下仪器法”确保录取准确的测试资料
按照流量计测试工艺,一次下井就能够完成整个的测试过程。为了解决配水器间距小、两封三配井403准确定位问题,有时需要两次起下流量计分别对404、403芯子分别定位进行测试,录取准确的测试资料。
3.4.3“探底逆推法”保证准确的测试下入深度
“探底逆算法”通过局部深度的倒推,能够更准确把仪器下到指定位置。
3.5推广应用测调一体化技术,大幅提高测调成功率
测调一体化由地面控制系统和测调仪组成。通过电缆传输信号,实时监控仪器所在位置的井下流量等参数。测试过程中根据分层水量的要求,通过打开定位爪定位芯子后旋转电动机械手来调节一体化芯子的开启度,从而实现同步测调。该项,通过地面直读,边测边调,一是减轻重复测试调配的工作量。二是井下分层注水状况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测试资料准确性和及时性。
目前管理三区测调一体化井30口,一体化实施前后,层段合格率由66.7%升至84.1%。2016年全厂共应用153井次,测调一次成功率由94.1%提高到100%,层段合格率由72%提高到81.7%。减少测调类问题井8口,减少年作业投入200万元。
4、效果与认识
取得效果:通过循环式双级管理模式的保驾护航,专人专井、一井一案的反差资料细化分析,有效地提高了测调成功率、降低了躺井率,确保了管理区技术指标完成:欠注层绝对数较年初减少15层,测调问题井绝对数减少6井,层段合格率上升3.5个百分点。五点认识:⑴ 管理理念改变是管理水平提高的基石;⑵ 流程化分析是提高分析准确率的手段;⑶ 技术进步是解决测试资料问题的动力;⑷ 指标的提升+躺井率的减少是最终成效;⑸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无效支出是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