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保留尿管留取尿培养采集方法改进

2018-10-21 22:40黄倩
健康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尿管无菌尿液

黄倩

【摘 要】目的:探讨留置保留尿管患者留取尿培养采集方法的改进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其中2017年1月之前患者500例,采用传统尿培养采集法,将其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之后患者660例,采用改进尿培养采集法,将其作为试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样本检验结果、时间成本,评估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可疑假阳性为2.1%,低于对照组的8.0%;患者满意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91.2%,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样本培养时间短、护理成本低、护理质量评分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留置保留尿管患者改进留取尿培养采集方法更加安全可靠,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保留尿管;尿培养;采集方法;检验结果:泌尿系统感染是常见的感染疾病,病因在于细菌入侵尿路并引起炎症,临床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尿液培养是诊断该疾病的金标准,尿液经尿道排出,因细菌污染导致尿液中出现细菌。实践表明[1],尿液标本在采集过程中,污染率达到1%-31%,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此,本文对我院116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改进尿培养采集方法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其中2017年1月之前患者500例,采用传统尿培养采集法,将其作为对照组,包括男性268例(53.6%),女性232例(46.4%);年龄位于35-80岁,平均(57.4±6.7)岁。2017年1月之后患者660例,采用改进尿培养采集法,将其作为试验组,包括男性355例(53.8%),女性305例(46.2%);年龄位于46-75岁,平均(61.3±2.5)岁。两组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8-80岁之间;(2)具有清晰意识,能自觉配合各项操作;(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精神病史患者;(2)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准备工作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告知尿培养采集的重要意义;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夹闭尿管1-2小时。器械物品包括:碘伏溶液、20ml无菌注射器、7号无菌针头、一次性治疗巾、一次性检查手套和无菌手套等。

1.3.2 采集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尿培养采集法,分离尿管和尿袋,对尿管末端进行消毒,然后放出少量尿液送检。试验组采用改进尿培养采集法,具体操作如下:(1)利用碘伏溶液对阴部、尿道口进行消毒,重点是距离尿道口5cm處的尿管表面,消毒3次以保证无菌。(2)医护人员佩戴一次性无菌手套,铺设一次性治疗巾,对近尿道口的导尿管壁再次消毒,牵拉导尿管直至不能活动,促使导尿管水囊和尿道内口相近。(3)对导尿管进行适当固定,选取导尿管的排液腔一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连接后,斜穿管壁抽吸尿液10ml并弃去;然后利用另一支无菌注射器和针头,斜穿管壁并抽吸尿液5-10ml。(4)取下针头,将尿液样本置于无菌容器中,密闭后等待送检。

1.3.3 采集后处理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对床位进行整理,收拾器械物品后及时洗手,完成相关记录并及时送检。

1.4 观察指标

(1)观察尿液样本检验结果,判定标准如下[3]:细菌数量低于103个/ml,说明样本正常;细菌数量高于105个/ml,说明样本为阳性;细菌数量在103-103个/ml,说明样本为可疑阳性。(2)采用自制调查量表,评估患者的服务满意度和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前者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级;后者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质量越高。(3)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液样本培养时间和护理成本。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阳性率、满意度属于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时间、成本、质量评分属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检验结果和患者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可疑假阳性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时间成本和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样本培养时间短、护理成本低、护理质量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而言,尿培养、药敏试验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能确定致病菌的类型,为患者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其中,保证尿液样本的质量,才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尿液样本污染的风险较大,例如患者憋尿准备不充分、体位不当、采集方法不规范、尿液接触手部、没有及时送检等[4]。改进尿液采集方法,提高检验质量,成为从业人员的研究重点。

就目前而言,在留置保留尿管患者中,尿液采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分离尿管和尿袋,消毒尿管末端并放出尿液;二是不分离尿管和尿袋,利用注射器直接抽吸尿液。实践证实,这两种采集方法均有缺陷,前者会破坏集尿系统的密封性,引起尿路感染、假阳性、假阴性等情况;后者不能保证留取尿液来源于膀胱,而且穿刺会破坏水囊造成尿管脱出。此外,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尿培养周期长,甚至耽误患者的诊治过程。

本次研究中,选取660例患者对尿采集方法进行改进,相比于传统的采集方法优势如下[5];①集尿系统具有密封性,降低了感染风险;而且弃去第一次抽取的尿液,保证尿液样本来源于膀胱;②穿刺点选择在距离尿道口5cm的位置,避开了容易污染的接口或远端,避开了尿垢产生位置,不会误伤尿道口和周边组织;③整个采集过程规范标准,避免医护人员盲目操作、随意操作;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从而避免样本污染。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可疑假阳性低于对照组(2.1%VS8.0%),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6.4%VS91.2%),样本培养时间短、护理成本低、护理质量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留置保留尿管患者改进留取尿培养采集方法更加安全可靠,能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海谱,李仕英,程琰等.门诊患者不同尿培养标本留取方式的对比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6,(2):179-181.

[2]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743-744.

[3] 邱华.清洁导尿用于留取尿培养标本的护理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1):154.

[4] 胡芳.不同尿标本留取方式对尿常规检验中白细胞计数变化的影响因素[J].中国卫生产业,2014,(27):141-142.

[5] 张宁,王芸,徐倩.环节质量管理在24小时尿标本留取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16):404-405.

猜你喜欢
尿管无菌尿液
尿液检查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在食品安全检验中护理学无菌操作的应用研究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浅析无菌管道施工要点
剖宫产术留置尿管时间对孕产妇影响的Meta分析
跟踪导练(三)
早期拔除尿管在骨科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
小小尿管学问大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9S管理法在手术室无菌间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