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洪伟
摘 要: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单位的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大专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同行业、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一致的课程标准、考核标准及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学校同企业“双主体”育人,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骨干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充分借助并挖掘学校与合作企业双方的各类实训资源,通过与企业联合制定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过程对接,推行工作情境引入、任务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技练,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战训练及跟岗实践。在注重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工匠精神的培养,坚持立德树人,把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育融入全过程,做好职业启蒙,弘扬工匠精神。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深度融合 “工匠精神”
一、“现代学徒制”的特征
“企校合作”为基础的融合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高职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大国经济社会进步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成长通道,推进现代高职职业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与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对学生岗位素养教育,把提高职业学生的技能和培养职业岗位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1]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产教融合的基本载体和有效的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其特征如下:学生双身份,既是学徒又是学生;学双主体,除了学校,企业也是教学主体;双师资培育;教学过程双控制;学校和企业在学徒制教育中,相互服务共同获利。
二、“现代学徒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
新培养模式下,需要对学校的课程,学习内容,实践能力都需要重新设定,以适应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新技能人才。解决了学生在学校技能培养困难,在企业理论不足的缺点,实现学生技能和理论双提升的培养目标。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重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离不开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在现行教育模式下,让学生尽快学习企业文化,行业动态,产业发展方向,对于职业规范熟悉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意识,都有着独特的优势。现代培养模式下更需要引进目标考核机制,激励和督促学生尽快进入工作角色。[2]
以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对学生的技能与素养教育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增强与服务企业发展的向适应的能力;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学校育人过程。在通过企业对人才需求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需,由课题参与人员与相关企业人员对毕业生就业能力及目前培养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打破传统的系统化课程模式,重视知识与工作具体的情境联系,实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构建适应实际岗位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需要的专业课程,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推进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来。按照铁路线下、线上工程施工与线路的养护维修过程确定技能领域、学习领域,依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工作情境、设计合理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若干教学模块,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同步提高。
三、“现代学徒制”下课程教学改革
1.教学方式改革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一体化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例如在《铁路路基施工与维护》课程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取得了好的效果。
2.建立校企共建共享学徒培养教育教学资源
根据企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围绕企业核心岗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通过岗位能力分析,校企联合开发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的核心课程及特色教材。同时,将岗位工作任务有机的融入课程内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及实训系统,充实课程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学需要。例如编写相关作业指导书、制作教具、微课等。[3]
3.聘请现场生产和技术人员“上”讲台
以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为例:聘请现场生产和技术骨干、优秀员工等榜样力量给学生上一些实习、实践课或进行技术技能指导;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不定期地给学生做一些新技术、企业文化、新工艺等方面的讲座;或结合现场生产实际或一些突发事件做一些专题报告。会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树立学生的职业态度。同时也是对学校教师知识及技能结构的一个完善,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相得益彰。
四、“现代学徒制”下技能竞赛对人才培养的促进
“双技能培养”满足了多元就业的需要学生根据需要考取线路工、桥隧工、测量工、无損检测员、CAD技能等级一级证书。与企业合作定期共同举办技能竞赛,促进学生技能提升。例如,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同合作的铁路单位开展与线路工、桥隧工证书考试相关的竞赛。
结语
现代教育发展在不断进行探索和改进同时,更要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保证学生的培养在理论和技能上双提升的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方式的改革,都是在主动对接学生就业岗位及单位的相关需求,增强就业及岗位的针对性;支持导企业深度参与学校育人过程的基础上完成的。企业从学生入学开始到跟岗实习都参与育人过程,能够确保高职院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产品与客户需求高度一致,因此人才培养质量有了针对性,就业就有了前提保障,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同企业、社会需要紧密结合。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共同负责构建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开发基于工作内容的课程。将岗位工作任务有机的融入课程内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及实训系统,充实课程的教学资源,满足教学需要。引进这样的模式,也是对学生就业的一种促进。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的共同需求,也是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共赢的一种创新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育部2014.8.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2.
[3]陈宝生.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组建1400多个职教产业集团.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