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学兵
摘要: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探索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以及对生活的好奇心。在如今网络化、数字化的现代,人们逐渐认识到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观察生活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中构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达到强化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开发孩子的智商的目的。因此,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应该在于培育孩子的物理思维、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对生活的好奇。这也是教学的精神,像爱迪生发明的灯泡一样去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本文提到高中物理教学方法,讲到了物理教学要与常规教学不同,去努力打破传统教学,利用新世纪教育方法新的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素质教育的质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自然科学。通过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取实现。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特点
一、高中物理知识特点
某教育家曾说过:“21世纪将是创新能力教育的春天。”物理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处处会用到物理,每一次科技的革命都离不开物理,由此可以看出物理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学好物理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原理液压原理等等组装一个小发明等等。每一个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去用物理去解答,就像自行车用了杠杆原理一样。高中物理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的学科,每一个知识点都会串联起来,每一部分前前后后会形成一个体系。电学,力学等等都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虽难,却也有相应的破解之法,若能掌握这些破解之法,高中物理教学不再困难,学生也可以学的轻松一些。物理,不仅仅是学习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更是与生活密不可分。
二、高中物理教学特点
高中物理是一门理科中的理科,它几乎没有要死记硬背的东西,所以面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最忌讳的就是死记硬背公式。记背公式的后果就是公式记得很清楚但是不会加以利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理解公式中所包含的意思,并且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去熟悉它,理解它。例如:电学中的公式很多,而且也很长,有些公式与公式之间相似度还非常高,如果去死记硬背的话很容易记错。而一旦记错就不仅仅是一个结果的错误了,而是一连串的错误。所以在教学过程应该注意对于公式各个字母符号所代表的意思要解释清楚,另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计算能力的提升,而提升这个能力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题海战术,这个方法不是最好,但是对于物理来说却很有效果。毕竟计算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项技能,每天的习题就是在强化这项技能,让其变得更加熟练。对于公式的理解与习题的锤炼,再加上预留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吸收,学生在面对考试时也不会怯场。
三、物理教学中实验的重要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每一次、每一章的教学都不应该离开实验。实验的实行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而且可以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近距离观察实验,体验那些奇妙的物理变化,加深自己对于物理学习的印象,在面对考试中的实验题有自己的操作过程经验,答题的时候更加快速更加自信的答题。现代教学离不开ppt,多媒体的使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去弥补学生无法在正常实验室中做不了的实验。放一些实验资料影视,做一些ppt等等。都是很好的方法去解决学生经验不足的方法。有的时候眼看十遍不如手做一遍,所以动手实验的经验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看来,多媒体的应用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接触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东西,在于开扩学生的视野,物理知识存在于生活中,而不是将课本上的东西一动不动的搬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内学生每4-5人一组分成若干组,每次有实验的课时可以将实验交给小组的人去准备完成,并且去写对于这次实验的认识,每一次的实验尽量选择不同的小组,这样人人都在参与其中课堂的活跃性提高,教学物理的时候也会更加的轻松一些。
四、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大部分的内容是中等难度,对于一般学生,多多熟悉几次就可以学会。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的不是这个课很难的观念而是要树立很简单的观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被难度较大的物理所放弃學习。并且去培养学生勇于奋进勇于拼搏的观念,让自己可以在物理这座大山上英勇攀登。物理的学习可以尝试积累法。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将一些好的,重要的经典的题目题型摘录下来,去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琢磨题,终有一日会学通。
物理的解答不止一种方式,教师在教授课的过程中在讲完一种方法以后再去换一种思维引导学生换一个方向去解答并选出最佳的解答方法去熟悉巩固它。如此反复,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也会有多种解题思维去选择,即使在考场上面对考题也不会怯场。
五、总结
每一次上课应舞台应该属于学生,锻炼学生,让学生去体验老师,给老师和其他学生讲课,老师去补充完善内容,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率的教学,总而言之,创新是现代社会的所必备的一项技能,灵活的运用知识更是必不可少的。利用好教学方法,让它更好的更简单快速的服务于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迷茫。
参考文献:
[1]续佩君 , 薛永红,文化视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课程,《教育学报》 , 2004 (10) :13-16
[2]韦叶平,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实验的设计与实践,《物理实验》 , 2012 , 32 (3) :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