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丽
摘 要 王某饲养的小尾寒羊发生疫情,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验进行综合诊断,确诊为羊泰勒焦虫病,本文结合病例叙述防治措施。
关键词 小尾寒羊; 泰勒焦虫; 诊治
今年5月中旬,乌兰县铜普镇罗谋饲养的一群小尾寒羊突发一种以贫血、发热、消瘦、体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呈地方性流行、死亡率高的传染病。我们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泰勒焦虫病。
1 流行病学调查
乌兰县铜普镇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势低平,年均气温3.8℃,年隆水量159.3毫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高寒,畜牧业生产以自然放牧为主。2018年5月中旬我镇罗谋饲养的一群小尾寒羊中出现精神不振,消瘦、食欲减退、发热等症状病羊,经用青霉素、链霉素等抗菌素类药物和清热镇痛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随着病程延长,到5月底,疫情波及全群,羔羊和体质较弱的成年母羊因衰竭而发生死亡。疫病呈地方性、季节性流行,病、死羊和部分健康羊体表有蜱寄生,多见于腿部、腰部和头部。
2 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沉郁,四肢僵硬无力,行走困难,食欲减退,部分羊只跪地觅食。体温40-42℃,多数呈稽留热;心跳90-120次/min,心律不齐;呼吸85-110次/min,呼吸困难,肺泡呼吸音粗厉;瘤胃蠕动力减弱,次数减少;可视粘膜初期充血,继而贫血并伴有轻度黄染;体表淋巴结肿大,肩前淋巴结肿大如鸡蛋,触摸坚硬并且有痛感。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羊可见尸体极度消瘦,皮张容易剥离,脱毛,皮下、肌间、粘膜、浆膜均有大量出血点和出血斑;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有暗红色和灰白色大小不一的结节;心脏有出血点,心包腔内积有大量黄色液体;肝脏肿大,质脆,呈灰红色,被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肝门淋巴结肿大;胆囊肿大,充满黄色胆汁;肾脏肿大,质软,有暗红色病灶;脾脏肿大,被膜上有出血点,脾髓质软呈黑色泥糊状;肺脏水肿和气肿,被膜有出血点,肺门淋巴结肿大;第四胃粘膜肿胀,有暗红色和黄白色结节,粘膜脱落;小肠和膀胱粘膜也有大小不一的结节溃疡。
4 实验室检查
选择体温明显升高的20只病羊采耳尖血进行涂片,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温箱作用4h,4℃冰箱作用1h,然后冲洗、染色,干燥后用10×100倍油镜检查。结果在12只绵羊血片的红血球内发现1-2个“逗点形石榴体”,检出率为60%。
5 诊断结果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这次疫情为绵羊泰勒焦虫病。
6 治疗
6.1 治疗原则
按照“杀灭羊泰勒虫体,控制继发感染,防止血液外渗,补充能量体液和配合健脾补气”的治疗原则,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6.2 治疗方法
6.2.1 中药 党参15 g,白术10 g,茯苓10 g,黄芪10 g,黄芩10 g,血余炭10 g,甘草6 g,共研细末,分早晚2次灌服。
6.2.2 西药 5%葡萄糖500 ml,生理盐水500 ml,增效磺胺间甲氧嘧啶30 ml,止血敏10 ml,乌洛托品10 ml,混合静脉滴注;恩诺沙星10 ml,贝尼尔5 mg/kg,肌肉注射,1次/d。
6.2.3 预防 用上述方法治疗病羊的同时,对大小假定健康羊只全部用贝尼尔按3.5-5 mg/kg的剂量深部肌肉注射,进行预防性治疗。
6.3 治疗结果
疫情确诊后,按以上治疗方法共治疗病羊535只,治愈517只,治愈率96.64%,其中一次性用药治愈327只,用药2-3次治愈190只,收效良好,到5月20日疫情得到全面控制。
7 分析讨论
7.1 羊泰勒焦虫病是绵、山羊的一种季节性急性血液寄生虫病,其传播媒介为蜱。我镇农牧户虽然每年春秋都用阿维菌素、螨净、敌百虫等驱虫药物进行驱虫,但是,我县地处高寒地带,多荒滩草地,再加之农牧户的驱虫时间不妥,方法欠佳,蜱在外界环境中可以大量生存。
7.2 这次疫情给我镇的小尾寒羊专业户罗谋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为确保此类疫病再度发生,建议农牧户严格按照驱虫时間要求在认真做好早春杀灭终末宿主(蜱)的基础上,在春秋高发病季节用血虫净(贝尼尔)进行预防性治疗,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7.3 笔者使用贝尼尔、增效磺胺间甲氧嘧啶杀灭羊泰勒虫体;恩诺沙星、乌洛托品控制继发感染;止血敏防止血液外渗;糖、盐水补充能量、体液;同时,配合使用健脾补气的中药,以加快病情好转,一般用药3天后可康复痊愈,效果较佳。
7.4 羊群中发现1-2只病羊后,除及时治疗病羊外,全群羊只用贝尼尔深部肌肉注射,并对圈舍进行彻底清扫、消毒,灭虫,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羊泰勒焦虫病的诊断与治疗,陶得和,中兽医学杂志,2010-08-15.
[2]牛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预防,刘红红,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05-15.
[3]牛结核病研究进展 陈红; 方英;徐春志; 袁翠霞; 景书灏,今日畜牧兽医,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