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会超 蒋艳茹
摘要: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壮大,养殖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猪的饲养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根据饲养区域和气候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而选择适宜的饲养模式。预防猪群疾病发生常采用的方式就是疫苗免疫,这就要求科学合理的选择疫苗,并且正确的加以使用,避免影响猪的免疫反应和免疫效价。现主要针对猪常用疫苗加以介绍,并且提出合理正确的使用方法,以保证猪的免疫效果。
关键词:猪;疫苗;种类;使用
中图分类号:S858. 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6-0135-01
1 猪常用疫苗的种类
弱毒活疫苗主要就是通过人T致弱或者是筛选的自然弱毒株,使其可以保持抗原性和遗传特性毒株的疫苗。灭活疫苗主要是通过采取理化方法,将病原微生物灭活之后继续保持免疫原性的疫苗。基因缺失疫苗采用的是基因T程技术,从而切除强毒株毒力相关基因的活疫苗。多价疫苗是通过把同一种细菌或者是病毒的不同血清型进行相互的混合,从而制成的疫苗。联合疫苗是指把超过两种的细菌或者是病毒通过联合的方式从而制成的疫苗。
2 猪用疫苗的合理保存
在实际的养猪生产中,猪接种用的活疫苗应该全部都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的方式加以保存,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疫苗的保存时间并且对于保持疫苗的效价比较有利。而临床中猪用的油佐剂灭活疫苗应该于2—8℃的环境温度进行保存,注意必须避免疫苗发生冻结的情况。而铝胶佐剂疫苗应该置于2~8℃的环境中加以保存,同样应该避免发生冻结。另外还有蜂胶佐剂灭活疫苗应该在2~8℃的室温条件下进行保存,不宜发生冻结的情况,并且应该在给猪接种之前将疫苗进行充分的摇匀。
3 猪用疫苗的正确使用
严格控制疫苗的质量。疫苗使用之前应该认真的阅读说明书,然后按照规定对疫苗进行稀释和使用。选择好适当的疫苗之后要仔细检查疫苗的质量,临床中主要是应该对疫苗的名称和有效期等进行逐一的核对,并且要了解猪用疫苗对环境温度的不同要求,针对不同的要求进行放置,从而避免疫苗接种失败。严格禁止使用批号、外观不正常、瓶塞松动等情况的疫苗,否则给猪接种之后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反而对猪的健康造成不同的影响。
严格把握疫苗的使用时间。猪群发生传染性疾病流行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接种疫苗是预防猪传染病的主要并且有效的手段,但是在实际免疫操作时,准确的把握猪用疫苗接种的时间对免疫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猪接种病毒性活疫苗时,应该在免疫前后各4~6天内不给猪饲喂抗病毒药物以及干扰素等,而且主要不能给猪同时接种两种病毒性活疫苗,如果一定要接种两种不同的病毒性活疫苗也应该保证间隔7~10天,否则会产生相应的干扰效应;但是猪用的病毒性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是可以同时给猪进行免疫的,主要是采用分点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猪接种活菌疫苗的前后7天不能使用抗生素药物,两种细菌性活疫苗可以同时给猪接种,同样是采取分点肌肉注射的方式。细菌性灭活疫苗给猪接种的时候,如果可以配合抗生素一同使用,通常不会对免疫效果造成影响。此外,如果病猪表现高烧状态,或者是老弱、病残猪都不适宜接种疫苗。
严格疫苗接种操作。接种之前应该注意:接种猪群所在的圈舍在接种疫苗当天不可以进行消毒处理措施,猪禁止服用抗菌类、抗病毒类药物。猪如果表现患病症状应该及时采取诊断方式并且尽快加以确诊,患猪生病期间不能接种疫苗。如果疫苗被稀释之后,就应该将其放置在阴凉的位置并且保证在2h内用完,同时还要结合猪机体的具体情况,对于疫苗的接种用量加以控制。
4 疫苗接種反应
一般反应:猪接种疫苗以后表现精神不振,食欲降低,体温稍高,卧地嗜睡等症状.但是这种情况通常是不需要介入治疗的,而猪在l—2天后便会白行恢复正常状态。
急性反应:接种猪在免疫疫苗后20 min表现急性的过敏反应症状,临床可见其呼吸速度加快、喘气、眼结膜潮红、发抖、皮肤红紫或苍白、口吐白沫、后肢不稳、倒地抽搐等。
最急性反应:猪与急性反应的症状比较相似,只是反应出现的更快而且反应更加严重而已。
5 结语
实际的养猪生产中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目前猪用的传统疫苗占有市场比较大的比例,所以疫苗研制方向应该是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之上再加强疫苗的管理,改进相应的生产工艺及自动控制培养抗原的方法,从而将细胞培养技术及传统疫苗质量在不同程度上加以提高。在将来的疫苗研制方面,可以更好的应用基因工程实验技术,促使猪用疫苗的研究和开发迅猛发展,力争在更多的领域取得进展和成果,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进一步的研制新一代的疫苗。
如今,预防猪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疫苗免疫,应该在疫苗的开发和应用领域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当前研究的热点在重组疫苗和生物T程疫苗等方向,通过利用遗传工程和生物学佐剂,进一步在疫苗T艺中发挥比较理想的作用,对于猪用疫苗的开发作出比较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