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超
摘要:蛋鸡疲劳症主要是由于钙、磷代谢紊乱以及缺乏维生素D而引发的一种疾病,主要特征是蛋鸡骨骼变脆、变形,且蛋壳变软、变薄。该病基本上在全部笼养产蛋鸡群中都可发生,尤其在温度较高季节的发病率最高,往往是产蛋高峰期發生,病鸡由于发生瘫痪而被直接淘汰,应加以防治。
关键词:蛋鸡;疲劳症;发病特点;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对症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 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6-0125-01
1 发病特点
季节性。蛋鸡疲劳症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通常主要在温度较高的6~9月发生,且发病率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也不断提高,当温度降低后发病率也有所下降。
阶段性。该病主要集中在140~210日龄即产蛋高峰期发生。通常情况下,鸡群产蛋率升高速度越快,越容易出现发病,且死亡率也越高。产蛋高峰期之后,鸡群基本上停止发病,且鸡精神和采食状况等也恢复正常。
时间性。蛋鸡感染该病后,主要集中于晚上发生死亡,基本上不会在早晨或白天发生死亡,且只要在刚出现发病时立即转移到平地上进行单独饲养,经过3~5天就能够康复。2病因分析
该病主要是由于严重缺钙而导致。例如,高产蛋鸡如果采食量少、饲料利用率高、体重轻以及性成熟早,导致摄取的钙不能够满足形成蛋壳以及骨骼保持强度的需要,从而引起钙负平衡;石灰粉钙被过度粉碎,导致利用率下降;气候炎热的季节,蛋鸡减少采食,但此时没有提高饲料中的钙含量;长时间处于高产状态,使机体需要的钙量较多等,都可能引起发病。另外,初产蛋鸡群饲料中所含的磷量低于临界值,即小于总磷的0.5%,也容易诱发该病,但低钙高磷日粮可能会引起营养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使其消耗大量的骨钙。蛋鸡感染肠道疾病,如肠炎、鸡白痢等影响机体吸收钙、维生素D、维生素A等营养成分,导致缺钙,从而引起发病。应激因素,主要是指环境突然改变、捕捉、接种疫苗、喂药、突然更换饲料以及改变光照等,都可导致蛋鸡发生应激,引起生理障碍而使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出现发病。
3 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分成三种表现形式,即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最急性型,病鸡一般突然发生死亡,尤其是初开产鸡群在产蛋率达到40%~60%时会大量死亡,且临死前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外观可见鸡群健康状况良好,产蛋量基本正常,且白天无法将病鸡挑出,而在第二天早晨发现其死于笼内,且越高产的蛋鸡越容易发生死亡,但病死鸡往往会具有典型症状,即泄殖腔突出。急性型,病鸡在产蛋后长时间较难站立,往往侧卧在地,严重时会发生瘫痪或者骨折;产蛋量、蛋品质以及蛋壳质量基本没有下降,且精神状况良好,但病程后期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通常由于严重脱水而死,较少出现残废。如果及时将瘫痪病鸡取出笼内进行单独饲养,通常经过2~3天就会明显好转,少数症状严重的病鸡也会在2周内痊愈。慢性型,病鸡主要是发生瘫痪,无法站立,往往以跗关节蹲坐,但在瘫痪鸡周围放置饲料,依旧能够采食。将瘫痪鸡从笼内取出进行单独饲养,部分一般经过1—3天就会明显好转或者完全康复。
4 剖检变化
最急性型,剖检发现病死鸡羽毛富有光泽,口腔稍微变干或者流出少量黏液;肉垂、鸡冠以及全身皮肤发绀,少数变得苍白;两肢以及爪轻度弯曲或者完全伸直;肛门稍微外翻;腹腔存在血液;体内蓄积中等量的脂肪;左右心室都发生肥大,房室内含有大量血液,心肌变脆变薄;卵巢上存在大小有序排列的卵子,输卵管内残留有未成熟的鸡卵;极少数肝脏色泽变淡,质地变脆,也有极少数发生肝破裂。急性型,剖检发现尸体膘情较好,具有弹性,羽毛富有光泽,肉垂、鸡冠呈紫黄色,皮下呈蓝紫色,眼球稍微下陷,口流黏液,肛门松驰或者外翻,并有浊清黏液流出;心脏略微扩张,两心室存在少量积血,而两心房的血量相对较多;肝脏呈微黄色;泄殖腔、输卵管、卵巢发生充血,腔内存在未成熟的鸡卵,且呈不同大小,少数输卵管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卡他性炎。慢性型,病死鸡羽毛蓬松杂乱、失去光泽,体况较瘦,鸡冠、肉垂呈黄白色,眼珠塌陷,口腔干燥,少数会流出水样清液,关节发生肿大,爪倦曲,肛门松弛;体内蓄积少量脂肪;肝脏呈黄色,质地变脆;肌胃缩小,腺胃及肠管壁变薄,管腔变细,存在少量的干粪及食糜;骨骼发生变形,其中最明显的是翼骨、胸骨、胸椎;腿骨、肋骨容易折断;骨质疏松,发生弯曲变形;大腿部肌肉、胸肌弹性变差,无法灵活曲直;趾关节、附关节头增大,关节囊内积有黄色液体。
5 防治措施
对症治疗。蛋鸡饲养过程中,要经常进行观察,以及早发现病鸡,尽快将其转移到光照较好的平地上进行单独饲养,同时在饲料中加入一些粗颗粒碳酸钙和骨粉,经过3~5天就能够痊愈。对于少数症状严重的蛋鸡,可每只肌肉注射2 mL维丁胶性钙注射液。
加强饲养管理。为确保蛋鸡骨骼良好发育,不可过早上笼,一般适宜在17—18周龄上笼,之前都采取平养,任其自由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