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丽
摘要:鸡痘是由于感染鸡痘病毒而发生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热性、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皮肤出现特征性痘疹,且口腔和咽喉部黏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尽管较少死亡,但会对菌体生产性能产生明显影响,严重损害养鸡业的经济效益,应采取有效的防控。
关键词:鸡痘;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疫苗接种;饲养管理;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 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6-0119-01
1 流行病学
鸡、火鸡、金丝雀以及鸽都对该病具有易感性。一般在病禽脱落的皮屑、排出的粪便以及咳嗽、打喷嚏等形成的飞沫中都含有禽痘病毒,当健康家禽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接触以上污物时,就会出现发病。大部分是经由家禽间斗架、互啄或者抓破而感染发病。另外,吸血昆虫(如蚊等)也能够传播该病,且蚊感染后能够持续几个月都携带病毒。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一般是秋季和冬季采取舍饲的成年鸡容易发生,尤其是冬季主要是产蛋鸡群发病,夏季主要是肉用仔鸡发病。鸡舍潮湿阴暗、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高、鸡群过于拥挤、缺乏维生素以及感染体外寄生虫等,都能够诱发该病,且并发其他传染病时会导致大批量死亡。
2 临床症状
病鸡的鸡冠以及眼睛四周都会持续痘斑,并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减少饮水,趴卧不动,且会不时用爪子抓挠眼睛四周长出痘斑的部位。通过仔细检查,发现躯体没有羽毛处也会存在不同大小的痘斑,尤其是眼睛四周出现严重结节病变时体重明显减轻。部分病肉鸡会表现出呼吸道症状,如打喷嚏次数略微增加,部分会张嘴呼吸,有时发出呜叫。同一鸡笼内会有多只鸡出现发病,且鸡舍前部和两侧的病鸡数量要比鸡舍尾部和中间明显增多。鸡群可在较长时间内不断发病,一般从4周龄开始直到46日龄出栏始终在发生。
3 剖检变化
病鸡的鸡冠、眼睛四周以及躯体未生长羽毛处通常都存在结节痘斑,并逐渐形成结节。有时可形成厚痂,将其剥离会导致出血或者湿润,并有浆液浓性渗出物流出。口腔黏膜上存在黄白色斑点,少数在舌以及食管黏膜上也存在痘斑。基本上所有死亡病鸡的上呼吸道尤其是咽喉存在大量奶酪样的黄色坏死痘斑,严重时会将咽喉部完全堵塞。但其他内脏器官没有发生明显的眼观病变。
4 实验室诊断
病毒分离,无菌添加下取病鸡患处的结节和皮膚,先将其表面的灰尘用经过灭菌的生理盐水洗去,再按1: 50比例添加生理盐水,接着以3000 r/min的速度进行5 min离心。取上清液添加双抗,即确保每毫升含有1000万IU青霉素、1000万IU链霉素,之后在室温下静置2h。然后取悬液在SPF鸡胚(10~12日龄)的绒毛尿囊膜上接种,每胚用量为0.2 mL,一共接种10个鸡胚,放于37℃下继续孵化5天后取出,可见绒毛尿囊膜上都出现白色痘斑样增生性病灶,且排列非常致密。
5 防控措施
疫苗接种。常用喉痘二联苗,春季育雏时,首免适宜在25~35日龄进行,每只刺种1倍量;在120日龄上笼前,每只肌肉注射2倍量或者刺种2~3倍量;夏、秋、冬季育雏时,首免适宜在2日龄首免进行,每只刺种1倍量;在28日龄再刺种1倍量;在120日龄上笼前,也要肌肉注射2倍量或者刺种2~3倍量,能够有效预防发生鸡痘。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及环境的干净卫生,加强灭蚊。一般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进入蚊虫滋生季节前检查并消毒全部杂草、水源、污物等,尽可能清除滋生蚊虫的源头,同时在鸡舍安装纱门、纱窗,避免进入蚊虫,且对环境中和舍内存在的蚊虫使用灭蚊药消灭,并注意保持通风良好,定期进行消毒。
西药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缓解病鸡的症状,避免出现并发症。病鸡的鸡冠、肉垂、腿、爪上的痘疹,要先用镊子将痘痂剥离,接着用1%高锰酸钾溶液涂擦患处。病鸡发生喉型鸡痘,可先用小镊子剥离黏膜上的伪膜,接着使用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最后涂抹鱼肝油、碘甘油等。如果眼部发生肿胀,可对眼部使用2%硼酸水冲洗;如果眼睛已经被损坏,可先清除眼部存在的干酪样物,接着用1%高锰酸钾或者2%硼酸溶液冲洗干净,之后滴人适量的5%蛋白液。另外,也可采集康复病鸡的血液进行治疗,一般每只适宜每天注射0.5 mL,连续使用2~3天就能够痊愈。
中药治疗。首选药物为黄芪多糖散,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等,每只成鸡每次口服5~8 g,雏鸡用量适当减少,每天2剂,连续使用3~5天。也可试用以下验方,即取适量的大蒜(紫皮蒜)鲜品、蒲公英,混合后充分捣碎,除去病鸡患处痂皮后涂抹,连续使用3天能够见效;也可取大量鱼腥草和少量甘草,加水煎煮后供病鸡自由饮用,连续使用1周可见效;也取适量的新鲜鱼腥草,切碎后任鸡自由采食,每天早、晚都饲喂1次,连续使用6天能够见效。实际用药量要根据病鸡体重、具体症状等各项方面状况适当加减,禁止随意用药或者任意增减某一味药物的用量,否则会导致组方治疗作用明显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