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巨萌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石油开始作为我国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随着石油的不断开采,油田地面工程管道也变得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一些相应的问题也应运而生,比如因为环境,化学等各种因素造成油田地面工程管道的腐蚀,从而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泄漏的现象,而石油的输送路径主要为使用管道进行运输。
关键词:油田地面工程管道;防腐;石油
1 油田地面工程管道腐蚀原因
1.1 油田地面工程管道防腐蚀材料选择不恰当
很多施工单位在对油田地面工程管道进行施工时,会进行一定的防腐措施,其中在油田地面工程管道外部涂抹防腐蚀材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很多施工企业在对防腐蚀材料的选择上出现一定的问题,例如在植被比较多的区域,没有选择有防水效果的防腐蚀材料,通过水分的浸泡,防腐蚀材料往往会出变质的现象,从而造成油田地面工程管道被腐蚀,进而造成石油的泄漏。
1.2 对油田地面工程管道施工方式出现问题
在油田地面工程管道腐蚀原因中,其施工单位的施工方式也会对油田地面工程管道的腐蚀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相关的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出现失误。例如对于一些复杂部件的防腐层进行涂抹时,因为觉得工作烦躁,而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造成很多关键部件没有做到很好的防腐处理,十分容易被腐蚀。除此之外,在对油田地面工程管道进行施工时,没有对于施工地点进行很好的考查,出现很多比如在日光充足的地方,油田地面工程管道没有选择埋入地下,而选择曝晒在阳光之下,又或者在降雨量比较多的地方,对于油田地面工程管道进行填埋,这些施工方式的不恰当,都会造成油田地面工程管道的腐蚀,从而造成石油的泄漏。
1.3 管道内部化学腐蚀
除了上述人为的原因之外,油田地面工程管道的腐蚀也有由内而外的腐蚀。这种管道内部的腐蚀主要有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种主要因素。众所周知,油田地面工程管道中运输的石油是一种化学物质及其丰富的液体物质,其素有液体黄金的美称,因此在石油中含有大量容易对管道进行腐蚀的化学物质,其中,在石油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之后,会产生一定的水解反应,通过水解,出现大量的氢离子,从而降低了管道中的酸碱度,使之呈现为酸性,酸性对于管道的腐蚀性是十分高的,有时还会出现一定的氯离子,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于酸碱度造成降低,当管道中的酸性越强,其对管道的腐蚀性也会逐渐增大。这种管道内部的化学腐蚀,也会随着时间不断对管道进行侵蚀,从而造成石油的泄漏。
1.4 生物原因对油田地面工程管道造成腐蚀
除了化学元素之外,管道内部的生物元素也会对油田地面工程管道造成一定的腐蚀。管道内部具有丰富的营养,很多微生物在管道内有合适的成长空间,随着时间的发展,微生物会逐渐聚集成相应的群落,并在管道内进行大量的繁殖,当微生物的达到一定的数量之后,便会对油田地面工程管道产生一定的腐蚀性,进而造成油田地面工程管道的泄漏。
2 油田地面工程管道防腐措施
2.1 选择合适防腐材料与措施,对施工严格要求
要想做到对油田地面工程管道做到更好的防腐,首先在施工前,相关的施工单位应该请相关的专家来对油田地面工程管道的施工线路进行规划,并对路线中的生态环境进行考查。因为生态环境对于油田地面工程管道施工中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例如当专家考查到,某施工路段属于高降雨量,在进行油田地面工程管道施工时,就应该选择防水的防腐材料,当其考查到某施工路段属于日晒较长时,在进行油田地面工程管道施工时就应该采取相应的填埋处理来减少日晒对于油田地面工程管道的腐蚀。除了要选取合适的防腐材料和措施之外,相关的施工单位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施工严格要求,因为油田地面工程管道的质量,关乎到我国石油资源的运输速率,因此要尽可能做到没有差错,所以相关的施工单位应该建立相关的查验制度,每完成一段油田地面工程管道的施工,就选派专业人员对其施工质量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符合相应标准的,将责任细分到个人,并对其进行惩罚。对于那些施工基本没有失误的个体,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来激励其他工人向其学习。这样,通过选取合适的防腐材料和防腐施工方式,以及对于油田地面工程管道施工时进行严格要求,可以很好的做到对油田地面工程管道的防腐。
2.2 重视防腐管理
相关部门也应该重视其相关的防腐管理,在对于管道内部腐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派出相关工作人员对于管道内部进行定期的检查以及维护,比如通过化学方法维持管道内酸碱度平衡,以及培养对管道中微生物具有侵略性并且對管道无腐蚀作用的微生物。通过加强对于油田地面工程管道的管理,来更好的对油田地面工程管道进行防腐蚀。
3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油田地面工程管道在使用时,会因为被腐蚀出现相关的泄漏问题,而腐蚀的原因有很多种,因此,施工单位应该通过选择合适防腐材料与措施,并对施工严格要求,重视自身对于防腐的管理等方式,来进行防腐,使我国石油行业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岩.论防腐技术在油田地面工程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8(0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