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

2018-10-21 11:21吴月娟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节奏感音乐教学小学

吴月娟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逐步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音乐教育能锻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大脑发育,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艺术素质,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音乐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会对学生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放马山歌》为例,对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内容,所以,节奏感培养在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具备较好的节奏感后,才能更好领悟与表达音乐,更好学习其他音乐相关知识。但是,在实际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难以把握住音乐节奏感,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笔者下面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1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节奏感培养现状

音乐节奏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节奏,才能更好理解节拍与旋律,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进一步理解。而且节奏感训练与培养,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营造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今后音乐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学校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自新课改以来,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教育中适当增加了音乐教育的比重。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极易分散,导致音乐节奏感教学难度增大;以往音乐教学中,常采取反复教唱方式进行模仿学习,使得学生学习热情与学习效果均不高;教学没有制定具体教学目标与方案,只简单将一些乐理知识进行讲解,导致很多学生对学习音乐不感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节奏感了;部分教师由于缺乏节奏感培养相关教学经验与知识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培养,降低了节奏感培养的成效。

2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

2.1利用“一师一优课”资源进行音乐教学

通过利用现代技术,让音乐课堂变得更为有趣且灵活,改变以往枯燥、单调教学现状。学生在一师一优课教学模式中,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切实感受到音乐的真正魅力。具体应用如下:首先,教师在网上进行“晒课”,教师结合所教内容,再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学情、接受能力与《放马山歌》节奏型等,制定符合他们特点的音乐教学讲义,并制作网上授课视频。但是在正式晒课之前需对视频内容进行观察与改进。其次,对各个教师“晒课”进行评选。学校根据具体标准与目标,对网上已经“晒课”的教学视频进行投票、推荐,最终评选出“优课”。第三,在上述步骤基础之上制作音乐精品课程。音乐教师就可学习并借鉴精品课程,并和其他音乐教师进行讨论与交流,再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后,评选出表现最为出色的音乐教师,给予其“名师”称号。在“一师一优课”的指导之下,能改进以往教学中的很多弊端,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节奏感教学中来,提升节奏感培养的成效。

2.2利用教学工具进行音乐教学

教师通过出示节奏卡,让学生对《放马山歌》中的节奏型有初步认识,启发学生拍出节奏,然后,将不同节奏卡分散放置,用手摇铃摇出节奏型,让学生从中找出节奏型,在学生熟悉之后,可通过分组比赛找节奏型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节奏感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与热情,提升教学效果。或者两人一组,一人摇手摇铃,一人找节奏型,通过合作游戏形式让学生更好理解《放马山歌》的音乐节奏,体验歌曲中节拍的强弱与节奏的长短规律。小学生在上音乐课的过程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通过这样方式,不仅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让他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节奏感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3利用肢体动作进行音乐教学

学生在刚开始进行节奏训练时很容易赶拍子,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拍打节拍方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通过动作以及动作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互相配合来拍打出有节奏感的声音,比如跺脚、拍腿、拍手等,对小学生而言,这些动作简单易学,使学生很容易感知并掌握节奏。通过营造节奏感的声音来掌握《放马山歌》中的节奏及节拍的强弱。比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捻指,第三拍拍腿,第四拍跺脚,通过自己身体的动作表现《放马山歌》的节奏,将节奏记忆转化未肢体动作的记忆。同时,在运用肢体动作的过程中,应通过面部表情将音乐中蕴含的自由、欢快的情感呈现出来,学生可以自己的理解来运用面部表情,以免在学习节奏感时过于死板与单调。

2.4利用朗读方式进行音乐教学

教师先进行范读,帮助学生认识生字,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放马山歌》的节奏进行朗读,对于个别吐字不清晰或者不认识字的学生,教师应单独进行指导。注意在朗读歌词时,要指导学生将朗读速度、音量与声部等根据歌曲中的节奏变化有机融入进去,比如“正月放马喔鲁鲁的正月正哟……”在朗读时不能像读课文一样放慢,一些字需读快,朗读节奏必须和歌曲的节奏一样。同时在朗读歌词时,教师也可通过配乐帮助学生进行歌词朗读,或者配上放牧中的常见动作来表现云南放牧生活中的奔放、欢快特点,让小牧民形象在朗读中充分展现出来。

3结语

综上所述,节奏感培养是小学阶段音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小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内容,对学生学习音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还不够重视培养学生节奏感,在教学中并无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导致节奏感培养不见成效。对此,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师一优课”资源、利用教学工具、利用肢體动作与朗读方式等,让小学生在愉快且潜移默化之中学习并掌握节奏,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节奏感,从而有效提升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惠伊.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节奏感的途径分析[J].才智,2018(10):27.

[2]曾峥.小学音乐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节奏感[J].戏剧之家,2015(03):54.

猜你喜欢
节奏感音乐教学小学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节奏的美感》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