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怡然 鞠万玲
摘要:“工匠精神”是今后国有企业工会开展工作的指明灯。工会发展“工匠精神”顺应了产业架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潮流。但目前工会存在对技术的重视程度不高和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等问题,工会应通过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开展技术培训教育活动方面发挥“工匠精神”。结论:工会要培育“工匠精神”,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工会;工匠精神
一、国有企业工会发扬“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一)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使“中国制造”逐渐成为我国的代名词。但伴随市场经济的深入,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劳动力不再廉价,而且由于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使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中国的产业结构需要随之发生调整。中国亟须在做大做强制造业的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实现中国创造。
(二)符合供給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增长关键的动力支撑,两者像人的双腿一样,是辩证统一的,只有密切合作才会发挥最大功效,缺一不可。起初,人们的基本生活要求是处于低层次的,单纯追求吃饱、穿暖、出行便利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工匠精神”成为必然。
二、现阶段国有企业工会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技术的重视程度不高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发展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技术的革新被视为不正当的手段,因而受到遏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谋求摆脱经济落后的状况,而充分调动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实现经济增长,却没有看到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因而科学技术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只能是模仿,没有核心专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逐渐意识到技术水平的重要性,但囿于生产成本、任务要求等原因,企业工会尚没有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活动,没有将提高技术水平提上日程。
(二)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
当下,国有企业工会缺乏有效的刺激员工进行技术钻研和创新的激励机制。首先,技术型员工的工资水平与领导相差甚远,位于较低的层面,同时其技术水平的高低与社会贡献没有直接的影响,这些不会使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命运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所以他们大都选择安于现状,不积极寻求技术创新,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其次,技术型员工要想获得升职加薪、评定技术等级等,需要经过繁杂的过程,甚至受到学历、阅历等方面的限制,这些都使员工对技术创新产生消极的态度。
三、国有企业工会如何发挥“工匠精神”促进工会工作开展
(一)切实维护员工合法权益
要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前提条件是切实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以往,过分追求经济发展,对员工的合法利益置之不理,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试问,如果你的基本权益无法维护,怎么会有心思、精力从事生产活动、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目前,由于户口等方面的限制,致使部分员工的子女无法进城上学,这时就需要工会站出来,为员工出谋划策,寻求解决措施。
(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技术研发、创新是一个枯燥、乏味、寂寞的过程,对工匠最大的精神考验,要想使技术人们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企业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企业要制定同工同酬的工资制度,保障员工的工资水平与其技术和社会奉献程度相适应。明确升职加薪的政策、规则,使竞争过程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保障员工每个人平等参与竞争。对员工所做出的贡献,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让员工切实感受到科学技术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激励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技术创新的行列。借助五一劳动节等活动,评选劳动模范,充分肯定他们的价值,使员工有获得感和荣誉感,激发工作热情。
(三)开展技术培训教育活动
目前,中国制造更加只是停留在数量层面上,技术层面、质量层面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技术革新、技术培训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一,工会要号召、组织员工参加劳动技能比赛。通过各种高质量、高水准的比赛,引导员工发现自身存在的技术缺陷,同时借助比赛的契机,不断学习他们的技术、操作要领,为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奠定技术支持。第二,工会要组织员工参加技术培训,批量生产掌握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员工,为大国工匠提供丰富的技术人员,保障国企的生产质量和水平。第三,好的技术要能够永久地传承下去,因此工会要实行“结帮对”,确保高层次的技术操作后继有人。实施老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帮助徒弟更好、更快地成长,同时将老师傅的手艺都传授给徒弟,尤其是那些核心技术,要确保不会失传,使其能一直发挥作用,促进生产。
【参考文献】
[1]王锦.论国有企业工会如何发挥"工匠精神"做好工会工作[J].赤子,2016(11):17.
[2]张善柱.工会培养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7(04):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