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八大山人绘画的艺术风格

2018-10-21 22:27刘俊梅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八大山人笔墨意境

刘俊梅

一、前言

八大山人的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画风,清代的“扬州八怪”、“海派”,现代的齐白石、潘天寿等艺术大师,或多或少都受过他的熏陶。那些爱好者从中汲取营养,也深受启迪。

二、八大山人的生平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出生于1626年,卒于1705年,时年79岁。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朱耷生长在一个宗室家庭,从小就可以接受到大人们的良好教育和熏陶,加之艺术上聪慧好学,留下了诸多的艺术精华,对以后中国画艺术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朱耷作为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同时他自己也有很多的别号,像个山、八大山人等。他的作品则常以“八大山人”署名,而且他的提款也总会将“八大”、“山人”四字分别连写,似“哭之”、又好像“笑之”。以此表示对现实既哭不得,也笑不得,表达了他对国家沦亡之后的痛苦凄凉的心情,以及“哭笑不得”的复杂的心里活动。明末清初的时候,社会动荡不安,阶层矛盾尖利,在1664年,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朱耷作为明朝宗室的后裔,使他决定一生都不在与清王朝有任何相关的合作。他的性格孤僻内向,孤傲倔强,愤世嫉俗,作为明王朝的遗民,他对于清朝的政权充满着强烈地鄙视,也对世俗的荣辱充满着极度的不屑,甚至他也对自己充满着耍笑、嘲弄的意味。八大山人通过以诗词、书法、绘画来发泄心中的悲愤以及苦闷之情,走完了费人思量的人生。对于他命运多舛的一生,也促使了这位极具天资的艺术家所必需面对的人生考验,更促成了他那超高的艺术价值。

三、八大山人作品的艺术风格

风格是通过艺术作品的内在本质表现于外在形式,而它的内在要适合外在。对于每个画家所创作的作品,是他们在绘画的发展上,融入自己的本质特征,这也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的是画家们受自身文化素养、艺术修养、生活经验、以及个性心理等影响,同样的画家们也会受到自身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所以说它不只是单一的存在,它不但包含了艺术家们的内心思想,而且也包括了具体的外在形式。

八大山人作为明朝的遗民画家,在自己的国家遭受破亡之后,使他形成了孤僻内向,傲慢不群,憤世嫉俗的性格,也造就了它那独特的画风。他内心深处的焦虑以及敏感,使他的内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对于他的艺术绘画风格的形成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他的这种怪异的画风给人们的视觉感受带来震撼的效果,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专属于自身特色的艺术形象。

(一)以形写情,变形取神

对于八大山人来说,所有的情感都是通过事物的形象所表达出来。八大山人通过用自己所擅长画的山水和花鸟,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他的花鸟画主要以陈淳、徐渭的大写意作为参照对象,通过笔墨、形态的变化,来传达自己的内心感情。他笔下的花鸟、鱼的形象都比较夸张,而且造型独特,同时通过画面所塑造的形象,也能极好的表达作者的主题思想。他创造性的把鸟和鱼的眼睛描绘成“白眼向人”的特点,从而表达自己内心的煎熬,以及愤懑的个性。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变形”,通过对物象的变形手法的处理,也表达出艺术家那种常人无法理解的强烈的感情色彩以及复杂的精神内涵。八大山人在身处亡国的悲痛之中,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变形”,来发泄内心的压抑情感。在这些方面上,他造就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八大山人通过“变形”抒发自己内心情感,他并不是想通过对物象进行改造,达到美的效果。对八大山人来说,他只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现内在真实的情感。他通过自己人生中所经历的种种压抑,进而大胆的对所刻画物象进行“变形”,从而真实的传达出他的现实感受。

(二)着墨简淡,运笔奔放

八大山人继承并发展了文人画的传统,师法石涛、梁楷及元人的笔墨。在水和墨这种材质,可谓说是中国画在材料的要求上最为简单。但是在艺术家手中,让水墨之间相融舞动,则会迸发出别样的效果。它会产生多样的变化,通过水与墨之间微妙的结合,画面展现出不同的层次感。然而,这种单纯简洁、又不浮夸的墨色手法,却并不是任何人轻而易举就能表现出来,但对于八大山人来说,则是一个特例。在笔墨表现力,运笔的奔放方面,他塑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形象。

从八大山人的艺术作品当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他的作品以简洁的笔墨抒发出了绘画的主题。《荷石水禽图》一画中,作者绘出两只水禽,一只仰着细长的脖子伸向了天上,而另一只则缩着脖子,造型显得很夸张,画面当中的荷叶斜挂在一侧,而另一朵荷花奋力的生长到画面的界外,作者用半遮挡式的表现手法,加深了画面空间的延展性。画面当中的意境显得空灵,用笔用墨的表现变化多端。其中作者用枯笔皴出石头的走势,荷叶运笔奔放,用淡墨来画花鸟,在墨色的浓淡交替间的变化极具有层次感,画面的意境表现深远。在此幅画面当中,作者把水鸭那倔强的昂头瞪眼向上看的姿态,刻画的既夸张而又奇特,从而表达了他孤傲的性格。这幅画作者通过简单的墨色表现,却抒发出自己对故国沦亡后那种痛苦凄楚的心情以及“哭笑不得”的心态。

在《河上花图》中,作者所画的荷花、荷叶以及石头,笔墨的表现却生动自如,并没有添加任何色彩,却能把画面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幅作品是在作者72岁的时候,耗时四个月才完成的,但整幅画面运笔奔放,好像一笔完成的效果。在这幅作品中,作者很好的表现了自己的笔墨实力。把笔墨艺术发展到较高的境界,八大山人的艺术也就是其内心情感的流露,无论是在画花鸟的姿态,还是鱼虫的刻画,这些也都是借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三)布局疏朗,意境空旷

在中国的绘画历史进程中,人们对于意境的抒发和表达显得尤为重视。意境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范畴。我们常认为意境是情景交融。但是它也源于画家的现实观念、想法以及与其它相结合的产物。画家们则是通过对于绘画当中的构图的疏密,笔墨的运用,客观事物的塑造来表现这一特点。从而在画面的意境中,充分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情感。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当中,《秋林亭子图》这一幅作品,在布局上,作者把画面的近景放于左下角的位置,中景会使画面达到一定效果,而选择用破的方式来表现,因而画面的构图犹如一个S形的曲线,给画面带来灵动感、延伸感。在他的绘画中,画家采取“平远”的画法,作者选择把近景以及中景的树木表现的稍微较大些,即使远景高耸的山石,作者也会考虑到把它放置在画面的合理位置。从此幅画整体画面的布局来看,构图之间的疏密达到了不错的效果。此外,对于树木、山石的笔法运用,明末文人山水画派华亭派的董其昌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他喜欢中锋用笔,对山石、树木进行皴擦,以笔势的运动做“不似之似”的组合。他的山水画通过用山水来寄托仇恨,意境的表现苍凉凄楚,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八大山人对物象细致的研究和超高的概括能力,使他所创造出来的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如此的气势磅礴,以至于观后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八大山人的山水画虽然带有些冷漠、孤傲的特点,但是他并不是以一种理性的思维来运用笔墨表现山水形象,作画中则很随意,没有一点拘束,自由奔放,笔墨的轻重浓淡在画家的笔下都表现的极为出色。同时八大山人在造型表现上居于“似与不似”之间,从而在物体造型表现上达到了本质上的真似。

(四)虚实相生,韵味俱佳

虚实是中国艺术表现手法的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它广泛的运用,并且表在绘画的每一个层面上。乃至于微不足道细节之处,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形成了中国画所具有的魅力。从墨色的浓重稠密到墨色的浅淡稀疏变化,形成了画面独特的层次关系,展现出八大山人精湛的艺术功力。

八大山人在花鸟画坛上怪异的画风震撼着我们。在《柯石双禽图》这幅画面的中央,画家用淡墨描绘出一块巨大的石头,对于一块石头,画家做了精心的刻画,它打破了石头外形的单一样式,进行转折面处理后的巨石有棱有角。画家在左上部留有一大片空白,而右边部分则进行随意皴擦,用笔自然,虚实相生。画家用笔势表现出一枝从石缝里生长出来的枯枝,用浓墨点染枝头的几片树叶。巨石左右两侧的形成了对比。而且在石头的顶部和中间部分各有一只鸟。寥寥数笔作者却把这两只一足着地的鸟的结构和动态刻画的极为生动,一黑一白,一高一低,相得益彰。为空旷的画面增添了许多韵味。用笔与用墨的恰当的虚实关系,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相融合。则会使得用笔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从而体現了八大山人高超的艺术水平。

八大山人画鱼,把一条生动的鱼画在纸上,其它画面上没有任何一物,却会使人感到画面上满满的都是水。这就体现出了留白的重要性,这也就是所谓的画外之境,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

四、结论

八大山人的绘画艺术,对我国画坛后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他在变形写情、着墨运笔、布局意境、虚实韵味中达到了至高的境界。八大山人不愧有古代中国画中的巨师这一称号,同时也是明末大写意画派的大师。

猜你喜欢
八大山人笔墨意境
图说书法(179)
春色满园
八大山人:我很惨,但我有胜算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笔墨厨神
一朵花的意境
弗利尔美术馆解谜八大山人
苦闷后的圆融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