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的创新研究

2018-10-21 18:29史建辉
科技信息·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建筑学创新研究城镇化

史建辉

摘要: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不断推进,各方面的发展建设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建筑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其建设情况决定了城镇化的发展水平。现代化建筑学在应用的过程中,传统建筑无法将现代化的理念充分的体现出来,这就影响了城镇的多样化建设。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应用建筑学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优化和调整,使其与传统建筑的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传统建筑中体现现代建筑元素,凸显城镇化进程中的建筑特色,这对城镇化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城镇化;建筑学;创新研究

一、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创新的意义

国家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城市建筑的建设形式发生了改变,但是有些地区还是使用传统的建筑,这对我国建筑领域整体的发展有着抑制的影响。从城镇的发展情况来看,城镇中的建筑物通常都是独立存在的,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导致出现以往建筑理念无法传承、现代化理念也无法有效应用的情况。在进行城镇化的建筑建设过程中就会出现这个问题,想要改善这种现象,就需要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进行转变。建设人員结合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让城镇中的建筑物不但可以将现代化的建筑特色体现出来,也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就需要对建筑进行调整,掌握当前建筑学的发展情况,并集合城镇化建设需求对其进行创新和完善,这样才能推动城镇化的建设和发展。

二、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发展现状

在农村的发展环境中,农村的建筑建设水平还基本处于手工建设的水平。在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农村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应用的技术和材料都得到改善。但是其与城市建筑的建设水平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无论是建筑质量还是建筑的应用性能方面都属于偏下水平。将农村的建筑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的建筑,分别是传统住宅类、旅游景观类、文物古迹类以及砖混住宅类。传统住宅建筑是时代不断发展而沉淀的产物,是一个地区文化的体现。

目前,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住宅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建筑的建设模式发生了改变,但是从实际建设情况来看,现代化建筑的建设理念无法有效的融合到传统住宅的建设中。以黔北地区的居民住宅为例,居民通常都是居住在距离地面6米以上的高台上,这类住宅的高处设有开口,在居住的过程中可以将屋内的湿气及时排出,而且通风效果比较好。应用现代化建筑理论时,虽然对建筑的外观进行了完善,但是应用两层通用的层高设计无法将传统的建筑效果体现出来。这种与现代化技术融合的建筑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只能通过设备来对屋内进行加热,不但增加了资源能源的使用,也无法保证建筑的实用性。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建设人员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保证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建筑学也可以有效运用到传统建筑的完善中,这样才能促进城镇的发展。

三、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的创新发展

面对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学的挑战,相关人员应将平衡,作为不同层次技术的运用策略。以四川省某村落的民宅灾后重建工作为例,由于地震是突发性灾害,因此,建筑领域建筑人员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建筑学理论的实践运用原则。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设计更新,并支持村民自助联建的方式,来实现长久经济建设的复原目标。此外,还尽可能的减少对具有生命力乡土营建体系的干预,来将被动太阳能、自然通风以及轻质保温等技术运用于其中。

而新疆地区的大温差自然气候特征环境下,土结构的厚重形式,如平屋顶与夯土墙,成为了区域典型的地域居民特点。经建筑学人员的实地勘察发现,区域地处地震多发区,民居设计仅靠运气来躲避灾难。此外,由于吐鲁番生活窑的设计可靠性要高于平屋顶与夯土墙,且两层建筑是该地区农村经济能够承担的。再加上,小框架建筑结构形式的易于施工特性,有效平衡了厚重与整体性的矛盾问题。

从以上内容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居住环境和气候条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地区对建筑的各方面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在农村建筑进行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勘察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实现现代化建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这样才能将现代化的建设理论与传统建筑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不但可以实现各地区农村建筑的现代化发展,也可以实现当地文化的传承。特别是在进行大面积建筑的现代化建设时,一定要将传统的建筑特点保留下来。在实际应用现代化技术的过程中,不能单独的进行技术的应用,要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将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的应用一定要结合传统建筑的建设需求,对建筑学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促进城镇的多样化建设和发展,对国家建筑体系的发展也有着促进作用。

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建筑学研究的新挑战

我国超过百亿平米的新建农村砖混建筑是既有农村建筑的主体,逐步改造、提升其品质和性能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巨大挑战,也是国家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今天,大家已经形成了共识——新地域建筑模式要遵循“坚固、实用、美观、绿色”的原则。整体绿色转型肯定不能简单依靠技术堆叠实现,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发展尤其需要更为审慎的策略判断,需要更多的综合性研究与基础性积累。比如要更重视传统材料、建造方式与现代技术、创新设计的结合。绿色更新对建筑学既往的理念、理论、策略、具体设计模式与方法、技术体系都有触动,而当前中国建筑学界的理论、技术研究准备尚不足以应对大面积迅猛的转型需求,甚至还未形成明晰的研究目标。

农村建筑发展与城市有完全不同的推动逻辑,建筑属性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受到的社会性约束更多,品质和性能提升不仅追求稳固安全、建筑物和环境的舒适性、环境效益高,也必定包含着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农村建筑的发展和转型,不能忽视传统建筑营建智慧,它不仅促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建筑风格,还通过简单经济、因地制宜的空间、材料、构造方式巧妙解决通风、遮阳、蓄热等问题,使建筑较好地适应地域气候条件。我们专业工作者有责任根据各地具体的地域条件,构想设计新的原型,开展类型研究,扬长避短,融合现代技术,平衡“坚固、实用、美观、绿色”。有效的技术导引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作支撑,因为不同地域的农村建筑质量、自然条件、经济水平、文化背景差异很大,故而既有农村建筑改造与品质提升的设计与技术途径也将会有很大差异。

结语:

在进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建筑学在运用时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保留建筑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将现代化的建设理念体现出来,实现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化理念的完美融合,将现代化技术合理应用到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建设中,以此提升建筑的应用质量。这种建筑学创新方法的应用,可以促进城镇中建筑的多样化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加平,何知衡.新时期建筑学学科发展的若干问题[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1-4.

[2]陈悦.吉林边境城市城镇化建设中的建筑学策略[D].吉林建筑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建筑学创新研究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产教融合的途径研究
基于新形势的高校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行业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建筑学名词审定预备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