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 kV变压器中压套管故障分析及处理

2018-10-21 11:37:08王志鹍李萌萌
电力安全技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拉杆螺母套管

苏 文,王志鹍,袁 露,晏 松,吴 胜,李萌萌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0 引言

作为变压器重要附件之一,套管承担着固定引线,实现变压器内部与外部的连接的作用,其特点为重量轻、体积小、密封良好、方便检修和维护等。现场对套管的电气强度和机械强度要求较高,同时还需兼具良好的热稳定性。

近年来,500 kV变压器套管故障逐年增加,轻则引发变压器停电,重则引发变压器着火、爆炸,给电网、设备、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因此,必须对500 kV变压器套管运行状态高度重视。

1 故障及检测情况

1.1 故障情况

2017年12月,某500 kV变电站值班人员发现2号主变C相在线监测装置乙炔、总烃含量呈持续增长趋势,随即开展了离线油色谱试验。离线试验结果与在线监测装置数据基本相符,历次油色谱数据如表1所示。

变压器油气体产气率按下式计算:

式(1)中:ra——绝对产气率,ml/d;Ci1——第1次取样浓度,μL/L;Ci2——第2次取样浓度,μL/L;Δt——第1次与第2次取样间隔时间,天;m——总油重,t;ρ——油密度,t/m3。

对比2017-11-20及2018-01-11变压器气体含量,乙炔的绝对产气率为0.5,总烃的绝对产气率为18,而隔膜式变压器乙炔绝对产气率注意值为0.2,总烃绝对产气率注意值为12。

表1 2号变压器C相油色谱检测结果 μL/L

根据GB/T 7252—200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采用三比值法,即选用H2,CH4,C2H6,C2H4,C2H2构成 3对比值:C2H2/C2H4,CH4/H2,C2H4/C2H6,在相同情况下,把这些比值以不同编码表示,根据测试结果把3对比值换算成对应的编码组,然后查表对应得出故障类型和故障的大体部位的方法。采取三比值法计算最近1次离线检测数据,结果为0—0—2,判断故障为高于700 ℃高温过热故障。同时,CO和CO2数据相对稳定,说明故障未触及固体绝缘。

1.2 铁芯、夹件接地电流检测

如果变压器内部存在铁芯多点接地故障,可能导致2号主变C相出现过热现象。查阅站内铁芯、夹件接地电流历次检测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C相铁芯、夹件接地电流 mA

从表2数据可知,近半年来,2号主变C相铁芯、夹件接地电流无明显变化,故排除变压器内部存在铁芯多点接地故障。

1.3 超声波和高频局部放电检测

针对2号主变C相乙炔数据异常,对2号主变C相进行高频、超声波局放带电检测。开展高频局放检测时,发现有异常信号。

检测图谱存在异常信号,属于悬浮放电特征,随后采用幅值法对异常信号进行定位,并使用外部天线传感器对空间区域信号进行检测。

在500 kV区域使用天线传感器检测时,发现天线传感器放置在2号主变500 kV侧电压互感器、避雷器的下方,如图1所示,其检测幅值达到1 200 mV。

图1 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下方检测

继续向500 kV侧HGIS区域移动,检测信号幅值逐渐减弱;反向C相主变移动,检测信号幅值也减弱,约800 mV,如图2所示。

图2 在2号主变C相检查

通过检测信号和幅值分布情况,判断异常信号来源于500 kV电压互感器和避雷器端部区域,为外部放电性干扰,非变压器内部放电信号。

1.4 红外检测

2018-01-12,运行人员对2号主变三相红外测温,发现C相中压套管温度较A,B相高3—6 K(负荷为801 A),热像特征呈现套管整体发热。红外图谱如图3—5所示。

图3 2号主变A相中压套管红外图谱

图4 2号主变B相中压套管红外图谱

图5 2号主变C相中压套管红外图谱

2 停电检查与处理

2.1 试验性能测试

2.1.1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检测

2018-01-12,主变转检修后,彻查2号主变C相过热问题。首先,开展C相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检测。例行试验值和本次试验值如表3,4所示。

表3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检测(例行)

表4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极化指数检测(本次)

从表3,4数据可知,吸收比均大于1.3,例行试验值与本次试验值无明显差别;当对应时间60 s下的R>10 000 MΩ时,吸收比较大,数据正常。

2.1.2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检测

对C相绕组连同套管开展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检测。

例行试验值和本次试验值如表5,6所示。

表5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检测(例行,12.0 ℃)

表6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检测(本次,12.0℃)

从表5,6数据可知,绕组连同套管的电容值的例行试验值与本次试验值无明显差别,数据正常。

2.1.3 直流电阻检测

对C相绕组连同套管开展直流电阻检测,数据如表7所示。

表7 C相中压绕组连同套管直流电阻检测

电阻温度修正按下式进行:

式中:R1,R2分别表示温度为t1,t2时的电阻;Tk为常数,铜绕组Tk为235 ℃。

将10 ℃时的实测值换算成75 ℃时的值,并与75 ℃时的出厂值对比,可得误差率,如表8所示。

表8 低压侧直阻检测

从表8可得,A,B相低压侧直组测量数据与出厂值对比误差率超过2 %,但三相不平衡率=(Rmax-Rmin)/Rav×100 %,仅为0.39 %,此为现场油温表指示不准所致。

2.1.4 套管性能检测

为排查套管内部问题,进行了C相套管性能检测,数据如表9所示。

表9 C相套管性能检测

从表9中数据可知,C相套管电容值与出厂值相比,两者差别不大,合格。

2.2 电压比检测

对2号主变C相进行电压比检测(见表10)。

表10 电压比检测

从表10数据可知,电压比误差很小,在允许范围内,满足状态检修规程要求,合格。

2.3 绝缘油试验

对2号主变C相本体和中压套管绝缘油进行色谱及微水试验,数据如表11所示。

表11 绝缘油检测数据 μL/L

结合表1,11中的数据可知,2号主变C相本体总烃有变大趋势,总烃接近规程要求值150 μL/L,C相中压套管气体和总烃含量合格。

综上所述,主变内部存在高温过热,可能是由分接开关接触不良、铁芯叠片之间短路、接头不良或紧固件松动导致过热或零序磁通引起的磁回路局部过热、漏磁环流引起的局部过热、导线过热等。通过高频局放、套管端头红外图谱、本体油色谱、套管油色谱及介损等项目检查,考虑2号主变C相中压套管采用ABB拉杆结构套管,判定为中压套管内部导电拉杆联结部位接触不良,引起电压致热型热像特征。

3 处理过程

3.1 尺寸测量

2号主变转检修后,拆除C相中压套管顶部接线板,发现套管内部拉杆螺栓紧固不到位,螺母顶部到螺杆顶部长度a1测量如图6所示,a1为14.7 mm。

图6 拉杆露出高度a1

按照ABB套管安装规范,用10 N·m力矩紧固螺母后,测量螺母顶部到螺杆顶部长度a2,为19.4 mm,如图7(1)所示。再用大于70 N·m且小于140 N·m的力矩紧固螺母,测量螺母顶部到螺杆顶部长度b=30.11 mm,如图7(2)。

从图6和7(1)可知,C相中压套管(型号为GOE1050-750)拉杆螺母未紧固到位,b-a1=15.41 mm,不满足ABB套管安装规范(见表12)。

表12 紧固力矩检查方法 mm

3.2 套管起吊检查与处理

为确保套管可安全投运,起吊C相中压套管检查,发现多处过热(发热)痕迹如图8所示。

图7 螺母顶部到螺杆顶部长度测量

从图6—8可知,2号主变C相中压套管安装时,拉杆未完成紧固,根部与变压器出线接触不良,在额定电流作用下引起发热,导致变压器油中特征气体含量上升。同时,导管与套管底部接线板间隙的存在,使导管无法正常流通电流。拉杆与接线板为一体式构造,拉杆长期承受电流,使其底部、中部出现过热或烧蚀痕迹。因热传导效应,套管将军帽材质为金属,导电导热性能优于瓷套,故将军帽温差较瓷套处温差大。对发热痕迹处理后,复装套管,按照ABB套管安装规范紧固拉杆螺母,且b-a1应满足要求。同时,复测中压绕组连同套管直流电阻,试验数据如表13所示。

表13 绕组连同套管直流电阻数据

从表13可知,套管拉杆紧固螺母紧固后,各试验数据正常。同时,2号主变复役后,红外图谱、油色谱、局放跟踪检测均正常。

图8 C相中压套管检查

4 结论

借助于带电检测、油色谱检测、红外测温,该站2号主变C相中压套管故障得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防止了可能发生的套管爆炸、主变燃烧的事故。

(1) 套管制造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和提高安装工艺水平,细化工艺控制卡,避免制造和安装不当造成接触不良。

(2) 确保拉杆式套管的拉杆紧固力矩。设备检修、试验时,复核拉杆式套管装配尺寸、力矩,对比历次数据。

(3) 加强运行维护,借助油色谱、红外测温、带电检测等技术手段,分析、比对试验数据,判断套管、本体是否存在问题,及时判断,制定措施并及时处理。

(4) 严格按照检修规程相关规定开展检修,避免因检修工艺问题造成的事故。

猜你喜欢
拉杆螺母套管
双螺母防松原理分析及应用探讨
轻松拉货不费力:省力三轮拉杆车
损伤套管引起的过套管电阻率测井异常分布特征分析
云南化工(2021年10期)2021-12-21 07:33:34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海洋石油(2021年3期)2021-11-05 07:43:02
机械压力机拉杆预紧分析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凸焊螺母免加焊免攻牙焊接工艺研究与应用
三种铆螺母紧固件的应用与对比
铆螺母安装工艺的研究
三节点单拉杆式轴箱定位刚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