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儿童课堂教学支持策略构建研究

2018-10-20 03:51李庆玲程海园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残障儿童策略

李庆玲 程海园

摘要:依托课堂环境、教学方式和评价手段,围绕教室、社区、心理及语言提示、直观演示、动作辅助、同伴、助教和情感,对残障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进行了教学实践和探索,取得了第一手的可借鉴资料,残障儿童的学习质量得到大幅攀升,得到了县、市专家的认可。

关键词:残障儿童;课堂教学支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74-02

近年来,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4)年)》和第一、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都把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随着新时代特殊教育改革的发展、新课标的落实与实践,当前的特殊教育也由过去的“慈善”教育转向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提高残障儿童的课堂教学质量也被摆上了特教教育的重要议程。

給残障儿童的课堂教学提供最恰当、最适合的支持策略,我们进行了切实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县、市层面得到了推广,现将我们的做法总结如下:

1.生活环境支持

1.1 教室环境支持

构建适合残障儿童发展的教室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由于残障儿童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导致其学习内容及课堂教学(尤其是理解力或者操作力)上出现迟缓或不能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根据学习内容,进行了开放教学尝试。我们对残障儿童学习的教室如各种多功能厅、操场、餐厅、宿舍等,坚持了生活化原则,即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我们还根据需要进行了情景再现,把超市、医院等也纳入了残障儿童学习、生活的“教室”,根据残障儿童的渴望和需求,提供最大化的“教室”环境,拓宽和延伸了所谓的“教室”的内涵和外延。

1.2 社区环境支撑

我们积极利用社区环境,打造适宜残障学生的居家生活、生存常识、未来职业适应等生活内容和技能,依托实际的训练,以社区为载体,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对残障儿童进行能力再造,利用社区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促使残障儿童亲身体验,提高其自身学习的兴趣和成效,提升自己的基本生活能力,提高群体的生活品质。

1.3 心理环境助力

帮助残障儿童逾越其自卑心理障碍,是有效提升其思维意识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在追求一个完善的教学模式的同时,努力为残障儿童创设一种愉悦的身心状态,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到师生双方都在共同做一件事情,这样残障儿童就会露出笑脸,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就会有很好的互动,课堂教学效率得以大大提高,残障儿童也从中获得了存在的意识、归属感,生命的活力便会由此而生。

2.教学方式支持

我们在课堂教学支持策略中使用了以下课堂教学支持手段:

2.1 语言提示

残障儿童深入社区超市、银行、菜市场、快餐店、医院等地方的实践学习中,通过初步了解学习内容,然后对接课堂教学,只要教师简单提示(如“去了哪里里”“看到了什么”),残障儿童便能迅速作出反应,有效参与了课堂教学,使得语言沟通与应用落在了实处。

2.2 直观演示

当语言提示不能揭示抽象现象的来龙去脉时,残障儿童与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就显得被动与无奈,这对候动用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教具、实物,将教学内容生动化、直观化,就有效地调动起残障儿童的学习兴趣,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就会学有所得。我们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摆一摆、贴一贴、摸一摸,手脑并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丰富的教学形式,使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调动起了残障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进行学习体验,更好地理解了学习内容,有效激发了残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2.3 动作辅助

残障儿童需要动作的辅助,尤其是聋哑儿童,操作体验就成为了残障儿童构建知识的重要方法,这对候动态的操作性指导,如果再融合前面两种支持方式,残障儿童就会再一次体验教学内容,增加体验感,形成初步概念。在教师的动作支持下,在与教具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探讨学习和大量的操作,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所学知识技能。

2.4 同伴互助

残障儿童需要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彼此的帮扶沟通不仅仅是心灵的慰籍,更是帮扶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和被帮扶者学习积极性提高,达成双赢的学习效果。

2.5 助教教师帮扶

主教教师和助教教师合力,才是珠联璧合,双线并进互补助力,达成降低残障儿童的理解难度。作为主教教师的补充,助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助教教师的支持使教学内容能更及时地呈现,使残障儿童能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6 情感渗透

残障儿童有情感的渴求,我们和残障儿童一起进行课堂日常互动,建立起了积极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了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教师对残障儿童表达关心与理解、倾听、尊重和鼓励、口头指导和身体指导,切实满足了残障儿童的情感需求心理。

在班级教学活动中,我们运用支持性教育理念,从语言提示支持、实物或图示文字卡支持、多媒体辅助支持、动作辅助支持以及同伴、助教和情感支持等满足了残障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残障儿童需要的支持程度参差不齐,我们根据其实际情况,针对个体差异,对每个有特殊教育需要的残障儿童进行了不同力度的支持,他们都积极参与了课堂教学,体验到了课堂教学的乐趣,进而达成了教学目标。

3.评价手段支持

对残障儿童进行全面评估是制定并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依据,只有全面掌握残障儿童的现有能力、潜在能力,才能找到其特殊需要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残障儿童的自尊心更需要强有力的引导,因此,我们借助语言激励、体态语的褒奖和创新考试项目等评价手段,提升了残障儿童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

3.1 语言激励

残障儿童生理上存在残疾,心理上存有创伤,由于社会的偏见,残障儿童得不到很好的尊重和关怀,甚至在家庭里也不能享受到父母的关爱,体验不到家庭的温暖。因此,他们迫切渴望在学校里能得到关爱、信任、尊重、鼓励,尤其渴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关心和支持。

课堂上的精心训练中,我们多肯定,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借助语言激励,鼓励残障儿童去尝试,哪怕是取得一点点的进步也大力的表扬,即便是做的不到位,我们也包容其错误,“xx平时听课最认真,能坚持与懒虫睡虫做斗争,解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直至取得全面胜利,看哪,有人已经这样做了!”语言激励促使他们在心理上、生理上得到了满足,激发了他们对兴趣与需要的追求。我们还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亮点、闪光点,充分挖掘其潜力,为其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激发了其内在动力,从而促使他们逐步建立起了自信,点燃起了进步的火焰,树立起了人生的目标。

3.2 体态语的褒奖

由于残疾儿童每取得一点成绩都要比健全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付出更大的艰辛和努力,我们借助眼神、微笑、动作(抚摸、竖起大拇指、拥抱)等体态语的褒奖来赏识、激励残障儿童。我们利用一个赞许的目光、信任的点头、竖起大拇指、爱抚的微笑都给残障儿童带来了快乐和鼓舞。

3.3 创新测试项目,多元评价促发展

根据残障儿童年龄、学段及智能情况,我们精心设计了测试项目,对残障儿童的学业和技能进行了全方位检测。我们秉承“展示也是一种评价”的理念,在进行测试评价时注重以生活技能為主,开展了“生活自理我能行——叠被子”比赛,“最强大脑——智力大闯关”竞赛,“茶艺表演”、“超市开心购物”等展示。同时,我们积极推进社区融合教育,带领残障儿童走进社区,接触最真实的社会生活,促使残障儿童进一步融入社会生活,为残障儿童积极融入、平等参与社会奠定了基础。我们依托文化学习、生活适应、技能培养和社区实践等多元评价模式,促使每位残障儿童克服了自卑,收获了成功,变得更加自信。

我们及时关注残障儿童的动态发展,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支持力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支持随时出现。支持系统最大限度的调动起了残障儿童个人潜能和积极性、主动性,最终促使残障儿童减少了对支持的依赖,甚至达到不需要支持的程度。

我们依托课堂环境、课堂教学、课堂评价,以教室、社区、心理及语言提示、直观演示、动作辅助、同伴、助教和情感的方式提供支持,实施课堂教学的全方位支持策略,拓宽了残障儿童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途径,实现了残障儿童学习兴趣的提升,提高了残障儿童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研究[J].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2013(11).

[2]教育路上,且行且思[M].朱祥慧,马玲玲.北京:团结出版社.2017(2).

[3]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多元评价操作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A].甄艳玲.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1.

猜你喜欢
残障儿童策略
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策略浅析
尝试“融合教育”
我的手机在哪?
美国拨款250万美元建设残障儿童家长中心
基于残障儿童立场,有效建构数学概念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