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概念的教学模式

2018-10-20 04:19熊杏方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比值化简内化

熊杏方

摘要:比例的概念教学可分五步进行:1.在情境中引入;2.在观察中感知;3.在强化特征中认知;4.在相近概念的区别、比较中辨之;5.在知识运用中内化之。

中圖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18-01

概念是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构成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细胞”,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只有建立起清晰、科学的概念,才能充分认识到某一事物的本质,才能在解题中作出正确的判断与推理。因此,上好概念课是十分重要的。而上好概念课,教者的教学设计又是关键,若教学流程合理、合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规律,顺学而导,则必然能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时,教师宜组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第一步:在情境中引入概念

教学比例的意义,先抓住知识的关联点,复习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求比值及化简比等有关知识,并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将比值相等的两组比找出来(为教学比例的意义作准备),明确:比值相等的两组比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接着通过具体情境(一组国旗图片)引入概念,并借助图片中鲜明的色彩和全屏满铺所铺出的“精气神”,唤醒学生强烈的关注度,并通过设疑激趣(即:探究国旗中有什么秘密),使学生情绪饱满地投人到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

2.第二步:在观察中感知

感知是认知的基础。在情境引入概念的基础上,找准知识切入点,设计一组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①学校里的两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比值相等)②这两个比比值相等,说明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相等)③怎样表示这两个比的相等关系?(用“二”来表示这两个比的相等关系)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步步引导,层层推进,并借助于课件中宝塔结构图及对应板书,在动画效果的同步渲染中形象、直观地感知比例的形成过程,获得感性基础,并把例题和复习题中刚刚形成的感性基础有机地联系起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完成感知过程。

附:宝塔结构图及对应板书:

两个比

比值相等

两个比相等

用“=”表示这两个比的相等关系也可以写成:

3.第三步:在强化特征中认知

在学生经历感知过程获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设计一组判断题与例题作比较:

观察上面这些比例式的表现形式,判断下面各题写出的是比例式吗?为什么?

(1)3:10=0.3(2)10:1.5 =(10:5):(15:5)=2:3

(3)1:2=2:4=3:6(4)2:5<3:5

(5)

(6)4:1和8:2

为避免学生盲目猜测,有效落实教学目标,在观察、比较、判断的同时,特设计一组问题:

(1)题、(2)题:分别写的是什么?(求比值与化简比)

(3)题: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两个比)

(4)、(5)题:任意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两个比比值不等)

(6)题: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就是比例吗?为什么?(没有用“二”表示这两个比的相等关系)

通过这组问题顺学而导,强化比例的本质特征,并适时扩张学生的感性经验,将一组具体的比例式概括为a:b=c:d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1)组成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像2.4:1.6=60:40……等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这句话中“这样”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3)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通过这组问题的思考,逐步揭示出概念内涵,明确概念外延,让学生水到渠成地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完成由感知到认知的发展过程。

4.第四步:在相近概念的区别、比较中辨之

比、化简比和比例是三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有必要对它们作一个比较:

化简比和比例相区别,但又有联系。删去化简比的中间过程,化简比就转化为比例;将删去的化简比过程回填到比例式中,比例又转化为化简比,这是教学的难点,可通过课件动画效果来突破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清晰、科学的概念,同时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5.第五步:在知识运用中内化之

定义虽然揭示了概念的本质特征,但并不代表学生就掌握了比例的概念,还需要在知识的运用中进一步加深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外延,内化所学知识,并同化知识结构。

学习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概念的教学虽有模式可循,但这个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者在学习借鉴的同时,不能机械的追随与模仿,要因材施教,顺学而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猜你喜欢
比值化简内化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组合数算式的常见化简求值策略
也谈极值点偏移问题破解策略
物理中的比值定义法
一类特殊二次根式的化简
平均功率与瞬时功率的比较与应用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