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萌
【摘要】: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已经逐渐发展成了一个教育热点,校本教材作为实施校本课程的媒介,其质量高低严重关系到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展。校本教材作为统编教材的拓展和补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目前其开发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众多的校本教材也不断涌现,但是小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仍存在一定的困境,主要体现在学校缺乏教材编制的经费、教材内容选择脱离学生实际、教材缺乏阶段递进特征、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有相关部门和社会重视程度有限、以教师角度出发选择内容过于随意和盲目、缺失对儿童阶段特征发展特点的思考、教师素质结构偏低,缺乏专家指导。如何实现校本教材高效开发,使其质量有所保证,实现学校素质教育深化发展,是目前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也对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材 校本教材 教材开发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在相关政策的指示下,校本课程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了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校本课程的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开展,校本教材的开发也成为了校本课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是否能够有效开展和实施。虽然某些地区的校本教材的开发呈现出一片喜人的现状,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小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仍然存在一些困境。本文结合当前校本课程发展,对小学校本教材的开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小学校本教材开发的困境
从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新课程改革稳步前进,逐步深入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校本教材作为实施校本课程的媒介,作为统编教材的拓展和补充,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实际性,众多校本教材的编印也为小学生们的学习内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但是在这丰硕的果实下,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涉及到校本教材开发的众多方面,给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展带来诸多不便。
(一)学校缺乏教材编制的经费
任何事物的生产发展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一本教材的编制更是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这些力量的支撑下才校本教材才会顺利高效的开发,编制出高质量的教学内容。虽然我国在教育方面提供着巨大的财政支持,鼓励校本课程的开展实施,但是学校对于教育经费的运用很少一部分是在校本教材的编制上,许多小学甚至没有单独的校本教材的编制经费。经费不足的问题也反映在人力不足方面。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不能聘请大量的教师来编制校本教材,而当前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编制教材对于他们又是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有的学校虽然已经开展过对校本教材的教研论证,确定了要开发校本教材,却没有落实到编写那一步,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师资力量不足。许多老师表示,不是不想参与校本教材的编写,而是自己真的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做教学之外的其他工作。而且有些地区的学校对于校本课程的缺乏重视,不会将教师的教材编制工作算在教学工作里,没有补助,也不会算在科研成果上,因此教师们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很难做出高质量的校本教材。
(二)教材内容选择脱离学生实际
校本课程应该以某一所学校学生的实际诉求为对象来设置课程,英国的课程专家斯基尔贝克就指出,校本课程开发应有情境分析这一环节,即按照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在对学校课程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而研制课程方案。这就要求小学在开发校本教材时,结合本校校内外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和研究,突出当地的特色,然后再进行编制。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学校虽然只是进行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校本教材的设计上对学校以及当地的文化资源调查教研程度不够,没有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分析。另外,教材编制者在选取教材时没有考虑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环境相结合,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实际需求,对学生的差异性了解的较少。城市儿童和农村儿童在生活所需上区别很大,在校本教材中就应该体现出不同,农村小学的校本教材应该与当地农村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增加一些农业和农村生活方面的知识,体现出农村的特色,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较少涉及到农业科技和农业信息的相关知识,因此就导致了教材内容在选取上过于盲目和随意,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三)教材缺乏阶段递进特征
目前校本教材开发的另一大困境是没有做到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层次的适应度,低年级学习的内容超过了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使得他们很难理解和掌握;高年级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又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个知识点也就是失去了对于学生的意义。这一点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上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关系到校本教材质量的高低,而大多数的校本教材缺乏对学生阶段认知水平的考虑,使得所设计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点严重不符。除此之外,学生们的学习发展水平应该是层层递进的,前一个知识点是即将学习的知识点的基础,不能跨梯度学习,否则学生也很难理解高梯度水平的知识内涵。因此在教材设计上应该是在年级之间体现出一个递进的关系,而不是年级与年级之间缺乏连接性,知识与知识之间缺乏关联性。当前校本教材就存在着这种逻辑混乱的问题,结构上往往有“拿来主义”思想,即能用得着的东西就拿过来堆砌。校本教材的开发逻辑上要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册与册的关系是递进关系,系列丛书与单本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二是章节结构应该是互补关系而非涵盖关系。每册每个章节的编排都是一个独立的部分,但是章节之间的互相独立并不能脱离于整本书的整体结构,应该是一个能够统领的编排。这样才会层次鲜明,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更适用于学生的学习。
(四)教师的教材编写能力有限
教师是校本教材开发的主体,在教材编写上起着主导作用。教师作为统编教材的使用者,是最熟悉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的人。他们熟悉本校校园特色和学生的学情,也了解学生适合哪些教学内容作为统编教材的补充。因此由教师设计出的校本教材才最适合当地小学生的需要。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适合编写校本教材,首先就要求教材编写团队具有专业的教育学知识和学科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当前经济飞速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其中有些对学生有益的内容,也有无益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发校本教材时对此加以整理,将学生所需知识加以接纳、吸收和整合,因此开发校本教材并非一项简单的学术研究,在开发前,开发队伍必须对教材背后蕴藏的思想基础有透彻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开发过程中避免盲从,实现开发的价值,而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相對来说比较有限,在编写教材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任何新生事物在其生长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一些阻碍,校本教材作为时代的产物也不例外,在其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困境。为了解决这些困境,势必要分析出产生这些困境的根源所在,为教材开发找到更好的出路,让校本教材长久的开发和使用。
(一)相关部门和社会重视程度有限
校本课程开发是针对国家课程的局限根据本校实际所需而开发的一种课程开发策略,由本校组织教师团队进行开发、实施和评价。开发设计校本教材,从实现课程目标和开展教学上来说,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从相关部门和社会重视程度看,校本教材至今是站不住脚的。校本教材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目前它的开发存在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需要相关的部门和社会的支持,首先是政策上的规定和支持,有了政策的支持才能将教材开发落到实处。目前国家和地方只有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政策,而对于校本教材的开发却没有明确的规定。教材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一环,缺乏严格的政策的规范和要求,对于其编写、审查、评价和管理,以及对开发人员也没有具有明确的要求,导致校本教材开发极具困难。除了政策支持外还需要经费支持,目前教材的编写经费供给不明确,没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规范,相关部分和校方对于这部分的经费支持远远不够,而且社会人士对于校本课程不够重视,对于校本教材更是认识不足,而如果选择让家长来支付教材费用,又会出现乱收费的嫌疑,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问题。
(二)以教师角度出发选择内容过于随意和盲目
校本教材开发的一个重要价值是作为统编教材的补充,充分尊重了学生进行多样化选择的权力,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然而,教材编写者在教材内容选择上是以教师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不符。由于编写者大多是学校的教师,因此教材内容选择主要是以教师为本,站在教师的角度看教师的专长有哪些,教师可以教学的内容有什么,以此作为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由于大部分小学教师在师范院校学习的是教育学的一些原理内容和一些教学技能,没有系统学习过教材的编写原理和内容,严重缺乏此方面的经验,并且有些学校的教师在职前并没有系统学习过教育学的相关内容,只是具备了教师资格证书所以就有了上岗的资格,因此这些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会过于随意和盲目。此外,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对于当地的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中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没有区分开来,而是直接强加给小学生,导致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实际。
(三)缺失对儿童阶段特征发展特点的思考
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在于对儿童的全面发展起到辅助作用,其结果是作用于儿童的,因此在设计教材时应该处处从儿童角度出发,除了关注儿童的需求外,也应该关注儿童的阶段特征发展。儿童每个阶段所接受和能掌握的内容不同,儿童前期和儿童后期的认知水平和阶段特征是有较大区别的,低学段的学生和高学段的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能力和学习兴趣上也相差较多,每个阶段要有每个阶段与之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知识内容,这样他们学习起来更容易理解和内化。此外,教材除了要有年级的区分外,还应当有年级之间的联系性,注意内容之间的衔接。低年级学习的内容是比较浅显易懂的,到了高年级对同一内容的学习则要有更高的要求,要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一个教材内容的学习在学生接受和掌握后应该作为下一内容学习前的基础和经验,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体现学习内容的价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小学教师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教材开发时缺失了对儿童阶段发展特点的思考,使得教材缺乏阶段递进特征,影响了教材质量的保证。
(四)教师缺乏对教材结构的理解及专家指导
当前小学教师的师资队伍力量相对薄弱,其学历水平普遍较低,主要是由专科生和本科生构成,拥有硕士学历及以上的教师资源较少,虽然他们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相对来说教育理论知识偏弱,对教材结构的理解欠缺。一方面,他们自身缺乏对教材结构的研究。每个版本的教材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都存在它的内在逻辑,而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关注的只是表面的教学内容,而忽视了对于它结构的分析。另一方面就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目前制约小学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的首要因素是地方性文化的缺失,这是由于他们在接受师范教育时缺乏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接受培训时也很少涉及有关地方文化的支持,因此在选择教材内容时无从下手,出现了教材脱离实际的状况。除此之外,他们在本身素质结构偏低的状况下,也缺乏有关专家的指导。校本教材的编写除了小学教师外,也需要课程专家和科研人员的专业指导。但是由于专家们或因自身科研任务繁重或因主观上轻视,都不愿意参加,有的虽然参与了教材编写,但是也是多做蜻蜓点水的指导,结果只给小学教师了一些皮毛知识,却难以给到他们精髓,导致教师在实际应用中直接评经验行事,而难以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地编制校本教材。
三、建议
教材开发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必须要去积极的面对,认真的解决的。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的重要媒介,是适应学校特色的材料,如果只是考虑其如何使用,而不关注其开发困境,那么校本课程也就无法顺利开展。如何实现校本教材高效开发,使其质量有所保证,实现学校素质教育深化发展,是目前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提高教育相关人员对校本教材的重要认识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个综合的系统,需要多方力量的合作才能实现校本教材的高效开发,不仅需要教师的参与,更需要校方、教育部门乃至社会的共同参与与协作。教育相关部门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教材的发起者、审定者,也是教材的推广者。因此想要更高效的开发校本教材,必须提高教育相关人员的重要认识。首先,当地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校本教材的重视,做好宣传工作,出台一些政策,给与教师们开发教材的权利,尽量满足教师们的合理需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教材开发当中来,将其作为参评职称的一项内容。其次,相关部门要对校本教材的开发也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为教师多购置一些关于课程、教材和当地文化的书籍资料,以及一些相关的音像媒体资料,对于教师的科研调查也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做好监督工作,保障教材開发的顺利开展以及教材的质量。
(二)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教材编写
校本教材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实用性,教材用于小学生,所以教师在设计教材时要考虑到适宜小学生的字体大小,字数多少等问题。另外,教师在为学生选配插图时,也要考虑图画是否能准确地传达出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意思,更要考虑插图是否清晰,是否能帮助教学促进学生等问题。校本教材不仅要以服务学生为主,更要围绕学生的兴趣及需求编制内容。这就要求编制团队在设计教材时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可以在编制教材前通过问卷、访谈和观察等方式来调查学生的兴趣和学习风格等。在编制的过程中也可以对一些教师们经过仔细筛选出的对学生有益的内容向学生们争取意见,学生们对此有兴趣,教师们就可以将其纳入教材设计中,这样因为是经过学生们同意的学习内容,学生在学习中会更加有兴趣。此外,统编教材中更多的是一些主流的知识的学习,对于每个不同地区的文化涉及的不多,增加对本地区的文化的学习,更能增加学生对此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较大价值,因此要对当地文化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从其中挖掘出适合学生们学习,对他们的素质能有所提高的一些特色内容。
(三)注重教材内容之间的梯度性和联系性
教师在设计校本教材时,应该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梯度性,低年级和高年级学习的内容应该有所区分,低学段的小学生的识字和阅读水平有限,仍是照着字面的意思思想,不能接受抽象的观念,所以在编写教材时不宜篇幅过大,并且要加上拼音注解,内容也要通俗易懂,他们对于图片的兴趣很大,可以多增加一些图片信息和视频动画,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在识字和阅读上不成问题,有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可以给他们编制一些有难度的学习内容,多一些动手操作的教学知识,让他们的手脑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另外,校本教材还必须注意年级之间的衔接,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编制教材时选取一些内容是在整个小学阶段都需要学习到的,但是 1—6年级的内容的侧重点是需要有所区分的,并且要随着年级的递增而增加知识的难度,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又能帮助学生多方面发展。
(四)增加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能力
教材编制权已经下放到基层教师,教师们成为了教材编制的实施者,教材编制是否成功,教师是其最重要的因素,其素养、观念和能力有制约着教材的顺利开发。要解决教材开发的困境,应该要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首要的就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要认识到编制教材对于自身以及教材使用者的重要价值,从观念上重视校本教材开发。教师自己要有主动学习和反思的意识,加强教育理论和课程知识的学习,补充自身不足和缺失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关注学情,了解学生需求。其次,小学教师的总体能力比较偏低,应该鼓励小学教师并且要为教师们提供相关的专业培训。在多样的培训中,也要选取有针对性的培训,着眼于与教材开发相关的校本培训。在开展教师培训时,培训内容不应该只限于教学和管理的一些理論知识,还应该增加一些关于课程和教材分析以及如何编制校本教材的问题,让教师们了解如何设计课程目标,如何组织内容,如何开展评价。因为教材中要设计一些有关当地特色的内容,可以请有关人士来讲解一些有关的历史知识和传统习俗等,为教师们的编制提供多样的素材。
四、结论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它要求小学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勇于实践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教学效果,使之不断改进和提升。小学校本教材要依附小学校本课程去编写和使用,小学校本教材不仅仅要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未来负责,为学生的人生奠基。小学校本教材也面临着很多巨大的困难,仍然需要中国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顾书明.论作为校本课程理论源流的几种课程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11).
【2】邹维.基于《中小学生守则》的德育校本教材开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06):24-26.
【3】李宝庆,李静.农村学校校本教材设计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3(3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