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英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133-01
杜威认为:“一盎司经验胜过一吨理论。”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亲自探索、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个体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逐步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提升数学素养。
1.联系生活,在观察比较中体验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如:教学“克与千克”时,由于学生对于千克的“量感”的体验是极为个体的,而非统一讲授可得,需要学习者在活动中充分感受,自我体验。因此,课前我让学生收集生活中1千克物品,课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用台秤称出重1千克的物体,并在小组内掂一掂,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物体让学生上台展示,课堂上每位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掂量1千克的物品,观察各类1千克物品的数量,孩子们不禁从心底发出感叹:哇,原来1千克是这么感觉钿课后,他们纷纷拿出身边熟悉的物品,估测评估是比1千克重还是轻?并用台秤验证,通过几天的练习,孩子都能较准确地体验到1千克的重量。
上述教学中,教师提供丰富生活素材并设计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亲身体验1千克,建立质量单位的直觉体验,为学生在后续在实际生活中的估算、估测质量奠定基础,发展学生量感。不仅是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的教学也应像这样让学生自己去充分体验。
2.提供机会,在操作探究中体验
2.1 提供“玩”的机会,体验学习乐趣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入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新授知识转化成“玩耍”活动。
如,教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我以“游戏”为载体,将课堂的资源整合成一条线,“游戏体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两组,设计了三轮游戏: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来抽签,第一轮要求把第一次抽到的数字写在个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字写在十位上,第二轮要求把第一次抽到的数字写在十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数字写在个位上,第三轮要求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把每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哪一位上,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大,哪一队获胜,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游戏中,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积极为队友们出谋划策,在活动中深刻体会到当十位不能确定时,光看个位并不能确定两个数的大小,而恰恰相反,十位已经比出大小时,就不用比个位。三轮游戏过后,下课铃响了,但孩子们迟迟不肯离开教室,直呼:“数学课真好玩,还要再玩。”这样通过把枯燥的比大小知识转换成“玩耍”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会玩的过程也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2.2 提供“做”的机会,明晰思想方法
华罗庚提出:“学数学不仅要获取知识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结论得到的过程,因为只有经历了这个探索过程,才能明晰数学思想方法的积淀、凝聚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建立在看数学、听数学、说数学的基础上,更应重视为学生提供亲自探索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做数学,积累丰富的间接性活动经验。
如,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它教学重点不是教知识点,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体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课上,教师创设情境后,提出按形状分类的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有的学生按形状堆成一堆,有的学生则把气球按形状摆成一列一列的,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气球调整成一个对一个,并整理成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通过熟悉而又现实的分类活动,让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和交流,从而体会到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的一一对应、变与不变等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能力。
2.3 提供“思”的机会,抓住数学本质
数学思维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学习的根。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
仍然以“分类与整理”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孩子把气球按形状和颜色分类后,并不满足于此,而是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思考探究中初步体会“一个”和“一类”的区别,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老师这里有一只蓝色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如果按颜色分,它该站在哪里呢?一生上台把它放在蓝色那一列,全班表示同意。
师接着问:如果按形状分,它又该站哪里呢?
此时上台的学生显得有点手足无策,经过短暂的沉默后,下面的孩子纷纷要求上台帮忙,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孩子们把兔子气球单獨摆一列。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小兔子是蓝色,直接可以放在蓝色这一列,而按形状分没有小兔子,所以要单独站。
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体会“一个”和“一类”的区别,为后续的统计教学积累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活动经验。
3.对话交流,在评价反思中体验
古人云:“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当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数学活动经验进行提炼、总结,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实现学习过程个体体验与感受的升华。
总之,体验学习是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进入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学习中,能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的内心感悟。
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在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