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词之花在孩子们心中绽放

2018-10-20 17:11蔡琳琳
读与写·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孤帆诗眼古诗

蔡琳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2-0110-01

在中华文化沃土中,古诗词就像一朵璀璨的花朵。她不但表现了文学之美,同时又饱含画面之美、音乐之美。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也成为大家备受关注的教学内容,在统一使用的部编版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也有所增加。只有在语文课堂埋下诗意的种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古诗之美,从而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1.吟诵古诗,感受诗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小学各学段的古诗教学目标,无论哪一学段,都要求诵读古诗词,体会内容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濡染文字之美,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感染。古诗具有音韵之美。我国传统古诗词都讲究音韵美,不仅押韵,而且平仄相对,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听起来韵味无穷。在古诗教学中,应重视朗读,在朗读中注重节奏、语调等,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在吟诵古诗中,感受古诗的韵味。

如在教学《山行》,指导学生朗读时在韵脚字“斜(Ad)、家(jia)、花(hua)”上读重、读慢,非韵脚字读得稍轻、稍快,这样才能产生抑扬顿挫的诗韵感。吟诵诗歌是介于读与唱之间,所以在吟诵诗歌时要注意做到声虽断但气相连,从整体上展现诗歌特有的韵味。古诗的节奏在朗读中也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划分好节奏停顿,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学生要真正把古诗的韵味读出,还必须通过想象投入感情来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积极创设情境,借助画面、音乐等引导学生进行跨越式想象,在想象中感悟诗境,表达对诗歌的情感。

古诗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和谐的音韵,强烈的节奏,往往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古诗活泼多变的节奏美,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提高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2.透过诗眼,品悟诗情

“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人之目,乃心灵之窗;诗之眼,则是品悟诗情的窗口。诗眼是诗歌的灵魂所在,只有正确把握诗眼、透过诗眼,才能让学生感悟出诗歌情感,获得共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提到:“‘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透过诗眼“闹”字便可品悟出诗歌的意境。这足以说明诗眼对于我们品悟诗情的重要。

李白的名作《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这首诗到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初读时,学生并没有多大感受。教师便引导学生进行画面想象,走近作者内心。很快学生就找到了诗眼——“独”。作者一个人独自坐在敬亭山旁,思绪万千,他的人是孤独的,他的内心更是孤独的。从诗中哪些景物可以看出作者孤独的内心?学生很快就能说出:众鸟飞尽、天上孤云这些景物能感受到李白的孤独。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李白眼中高飞的群鸟、天上的孤云都已离去,只剩下敬亭山与自己相对,也只有敬亭山可以倾听自己的内心。此刻,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你就是敬亭山,你想对李白说什么?学生透过诗眼,感受到李白的孤独,很容易便写下:李白,你要乐观积极!李白,你要加油,你是最棒的等激励的语言。

诗眼常常能在关键的地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能使原本平淡的诗词一下子焕发出别样的生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诗眼,领悟作者的内心世界,品悟诗词的情感。

3.深入意境,寻找诗魂

古诗之美,美在画面,美在意境,美在音韵。诗人将自己丰富的思想情感寓于诗词凝练的语言之中,只有深入意境,才能品读出诗的灵魂。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诵读、想象等方面去欣赏故事的美妙意境,在意境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寻找到诗词的灵魂,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如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为了带领学生走人古诗意境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首先播放田野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在田野里的情景,等学生有了充分想象之后,播放蝉鸣的声音。声音和画面想象让学生寻觅到诗趣,进入了诗境。短短一首诗早已在学生心中变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画,诗歌美好的意境也跃然纸上。接着笔者再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吟诵,学生感受到牧童的悠然自在,似乎听到牧童的清脆悦耳的笛声,也感受到牧童捕禅时的心思。这样引导着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诗歌的灵魂所在,将牧童与学生化为一体。

再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笔者抓住能够体现诗歌灵魂所在的意象“孤帆”,带领学生进行品析: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着,他在看什么?生答:孤帆。接着再引导学生深入意境,去想象:在繁荣的长江之上,江上千帆,然而李白的诗中却只有一叶孤帆?多媒体出示长江繁荣的图片以及李白孤独站在黄鹤楼上的图片,学生通过画面体会李白在送走好友孟浩然的那一刻,眼中只有远去的那一只孤零零的小船,而“孤帆”这个意像背后隐藏着李白内心的孤独。此时,再加入悲凉的音乐,学生跟随着音乐深入到诗歌中的意境。最后教师引读:那离别的惆怅啊,全都凝结在李白那目驻神驰中,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无尽的不舍啊,全都凝聚在了那渐行渐远的孤帆中,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深厚的情谊,那样真挚的情感啊,全都托付给了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中,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意境之美需要用心感受,才能在品读经典古诗时感受那情景相融,韵味悠长之感。

古诗的教学任重而道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教学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教学内容。要让古诗真正地走进学生心中,需要教师们在教学策略上不断改进,在古诗教学中不断深人探究,勇于创新实践。在孩子们心中埋下诗意的种子,让诗词之花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绽放,感受古诗词的美。

猜你喜欢
孤帆诗眼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李白“孤帆一片日边来”当代歧释之新解
终究有一枚诗眼
诗眼
诗眼
劳劳亭
三峡大坝
临江仙·远望
《渭川田家》的诗眼是‘归’吗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