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为国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会出现分化,尤其表现出对学科倾向严重的分化。大致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的学生会出现严重的重“理”轻语文的现象。我把这样的学生称为语文偏科“自闭”生,我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在好奇心和求知欲基础上产生的认识倾向。偏科“自闭”生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它引导偏科“自闭”生对新奇的事物进行注视、接近和探究。有了求知的需要,偏科“自闭”生会如饥似渴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内驱力。要想让偏科“自闭”生学好语文,培养他们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1 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偏科“自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是偏科“自闭”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偏科“自闭”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偏科“自闭”生的学习兴趣呢?
1.1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偏科“自闭”生求知欲,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中的“乐”被他放到了如此高的地位,可见培养聋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怎样让偏科“自闭”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呢?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让他们进行活跃地思考和语言表达。
例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我通过视频和美丽的图片,把“罗布泊”的美景演绎给偏科“自闭”生看,创设了那种情景相融的氛围,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学习课文的兴趣非常浓厚,积极主动地去探究仙湖消逝的原因,并不停地质疑,整节课就在师生热闹的互动中结束了。课后我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说起罗布泊当年的美景,个个头头是道。
1.2 灵活运用教法和学法,使偏科“自闭”生从学会到会学,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教师,不仅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会偏科“自闭”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会学,懂得学习的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就要求教师明确“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用方法”、“教方法”的意识,对他们进行反复的方法训练,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变学会为会学,让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求。这样,他们语文学习兴趣就会大大的增加。
我在教学写作时,不是单纯的教他们写好一篇作文,而是总结出写各类文章的方法教给他们。如:写记叙文时要写清楚“六要素”,重点放在事情的经过上。写人的时候,要写清人物的外貌,通过具体的事例反应人物的性格特点。写应用文时,应该注意什么格式、哪一类应用文写哪些内容等等。总之要使聋生自己掌握这些要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变教师教写为自己会写,以后遇到写类似的文章时,他们就得心应手了。
由此可见,语文课堂上灵活运用教法和学法,使偏科“自闭”生从学会到会学,对培養他们语文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反之,教师如果缺乏学法指导,即使很卖力气,而他们依然是收效甚微,到头来只能是事倍功半。
2 拓展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偏科“自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课外活动是课内学习的有效补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我结合偏科“自闭”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
2.1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游戏是他们最乐于参与的活动,我巧妙地将他们对游戏的兴趣引入到语文的学习之中,使他们乐于学习语文,从而在游戏中激发和培养他们语文学习兴趣。
2.2 开展讲故事比赛,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我认为讲故事比赛,是发展他们语言,培养他们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种好方法,我在课外活动中开展了一系列的讲故事比赛,将竞争机制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激发了他们的求胜心理,并使之转化为学习的动力。通过比赛把语文课上枯燥的语言训练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如:“读书”节时,我们开展了“我是好少年”的讲故事比赛;“教师节”时,我们开展了以“尊重教师”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母亲节时,我们开展了“我的好妈妈”讲故事比赛;“重阳”节时,我们开展了以“尊老爱老”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等等。
2.3 通过社交活动,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我通过让偏科“自闭”生们和大学生自愿者一起开展一些活动,通过大家互相交流,来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使他们学习了一些社交礼仪规范用语,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等等,使原本在课堂中死板硬套的教授,融入到活动中学习,大大增强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有效提升他们的生活交往能力。
目前教育界普遍认同“大语文教育”,认为语文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生活的各个领域扩展,语文教学不但要重视课堂还要重视课外的学习和活动。只有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偏科“自闭”生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大大地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为他们更好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南京市百家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