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
我们的老师在一起交流时,总会谈起班级里特别爱动的孩子,老师戏称她们为“多动症”。这些学生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过于活跃。上课时,时常做鬼脸,逗同学发笑,不停地做小动作,或者把文具当作玩具,铅笔、橡皮、尺子,只要是能拿过来的东西她们都会去动,而且是动个不停。有的甚至敲打桌子、晃动椅子、摇桌子。下课时,喜欢满操场乱跑,经常会不小心摔跤,有的甚至抢同学的东西,和同学打架。更让人担心的是,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学年刚开学我就碰到了这样一位学生:
她叫胡欢,女孩 7岁 一年级学生
开学的第一天,一年级的新生胡欢就成了老师们眼中的“风云人物”,她一整天又唱又跳,又喊又叫,整整一天,包括上课的时候,一秒钟也没停下来。对老师的提醒置若罔闻:老师示意她坐端正,她朝你做个鬼脸,继续手舞足蹈。到我的课时,我特意留意了一下她,果然像其她老师所说的,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她叫到物品身边,问她为什么不能像其她的学生一样安静的坐在自己的坐位上听我讲课啊?她的回答吓了我一跳:“我有多动症!”当时我就马上否定:“谁说的,你根本就不是多动症!”她稍稍一怔。我想这应该是一个教育的最佳时机,耐心地对她说:“大人们说错了。你那么聪明,那么可爱,一定能做到上课认真听的。对吗?”她朝我点了点头。可接下来的时间,她依然如故,效果甚微。所有的认课老师都拿她没有办法。学校开展了“一帮一”的活动,每个老师制定一套方案负责一个在行为或者学习上比较差的学生。我刚好是胡欢她们班的副班主任,就主动跟班主任申请:“胡欢我要了!”
在拿到方案登记本后,我上网找出了多动症的特点:
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2、经常离开座位。3、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4、很难安安静静地玩。5、经常显得忙忙碌碌。 6、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7、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8、经常很难按顺序等待。9、经常打断别人或强使别人接受她。
天啊!没想到,她每一条都能对上号啦!
我认为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要求她们一下子转变过来。首先,要对她关爱、体谅,不能因为她的好动而感到厌恶。其次,要根据她们的特点,制定可达到的实施目标。根据胡欢的情况,我采用综合性辅导对策,把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运用认知疗法矫正其不良个性,主要使用其中的合理情绪疗法。而环境的协调(家庭和学校的协调)对胡欢的教育成败尤为重要,因此争取家庭的支持更为关键。当然,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引导。我跟她的家长了解了情况后才知道,原来她家里人带她去医院检查过,医生说有轻微的多动症。但我相信她会做好的。
我通过与胡欢的谈心,发现孩子还是挺上进的,孩子希望自己每个地方都能在全班得第一。于是我与胡欢一起制定了分期实施目标:
第一周,上课允许有10分钟做小动作,允许有4次插话;
第二周,上课允许有5分钟做小动作,允许有2次插话;
第三周,上课尽量不做小动作,尽量不插话。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我仍经常与胡欢聊天,表扬她的进步,提醒她要注意的地方。课余,经常摸摸孩子的头,拉拉孩子的手,当孩子有进步时用拥抱表扬她。
平时个别谈话的时候,根据她低年级的特点,我还通过一些游戏训练来促进她的协调发展。比如;
背上写字的游戏:在同学的背上、后脑勺、手心、手背等地方写字,让她猜猜是什么。(高度集中注意力)
“山上有个木头人”游戏:四目相对,看谁先发笑、手脚先动。(比自制力和面部表情控制能力)
练习穿针、拣豆子、穿珠子等活动。(高度集中注意力)
一个多学期的辅导教育,胡欢从一个人见人厌的孩子慢慢儿有了一点改变。虽然只是一点改变,但也足以让我欣慰。
通過这次“一帮一”的辅导后我总结如下:
1、我在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上力度不够。所以,转化特殊的学生除了要优化她们所处的小环境,各任课教师的合力教育也是很重要的。
2、辅导者要时刻注意孩子有无出现反复的现象。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3、可以对孩子进行艺术熏陶,增强定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越是对某人、某事、某物感兴趣,就越能集中注意力。因此我们要根据她们的爱好,满足她们的需求,在满足过程中,逐步训练注意力等能力。
我觉得做为一个老师要时刻都不能忘了“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教师要树立角色互换意识,尽量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她们的角色意识出发,进行比较客观的审视,而不是用教师的标准及主观判断来“框套”学生。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换位”教育,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走进了她们的心灵世界。
要 “相信学生一定行”。如今,大家都能认同“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如果我们用那种静止的、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思维定势来看学生”这一观点。,就看不到学生的可变性、可发展性。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就要用变化的、发展的、进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多种发展可能性,决不能把学生理解为一成不变的东西。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上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