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与审美教育

2018-10-20 13:36曹珊珊
数码设计 2018年9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审美音乐

曹珊珊

摘要: 审美教育是教育界对学生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途径。审美教育将音乐教育作为非常重要而又常用的手段。音乐的艺术美在于听。音乐的艺术形象是由和声、节奏、旋侓、音色构成。音乐的内在灵魂可以撩拨人们情感的弦,让人深深体会到审美所带来的乐趣。因此,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审美教育为工作中心,把音乐对提高人素质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培养受教育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进而提高受教育者的审美水平,从而推动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加快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提高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

关键词: 音乐;审美;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 J6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9129(2018)09-0234-01

Abstract:  aesthetic education is a way for the education sector to implement quality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esthetic education regards music education as a very important and commonly used means. The beauty of music lies in listening. The artistic image of music is composed of harmony, rhythm, spin and timbre. The inner soul of music can pull people's emotional strings, let people deeply experience the pleasure of aesthetic.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music teaching, we should take aesthetic education as the center of work, exert the role of music in improving people's quality to the utmost, cultivate the music aesthetic ability and creativity of the educated, and then improve the aesthetic level of the educated, so as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music culture and accelerate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footsteps improve the whole soci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music;aesthetics;aesthetic education

引言:音樂教学为达到最佳的审美教学作用,已经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成为审美教学不可或缺的手段。

1 音乐教学遵循的原则

1.1 情感原则。音乐的灵魂在于情感,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相比于其他的艺术,音乐艺术的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感和气质。因此,学生们也更加喜欢接触它,并走进音乐的世界体验它们的故事。审美教育根本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每一个乐曲的都会隐藏一个或喜或悲的故事,这也是学生们情感触动的根源。所以,把握音乐教学的情感性原则,并将其实施在教学的过程中,对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都有巨大的作用。

1.2 形象性原则。音乐形象由一系列的音乐语言构成,并体现出了诸多的形象化特征,如动态、形态、神态等。而这些形象化特征也在拨动学生们情感线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也逐渐成为得心应手的工具。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把形象化原则作为指南针,以美为真,最被学生们所喜爱、易为学生们接纳,特别是在识谱、乐理等教学中将枯燥、抽象的概念以灵活生动而又有趣的方式向受教者们展现,这样取得的效果会更加的惊人,甚至达到人们意想不到的结果。这就要要求教师刻苦专研、对教材了如指掌,进而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把音乐知识转化成通俗、容易理解的形式,惹人喜爱的形象传授给可爱的学生们。

1.3 欣赏性原则。欣赏性是一切音乐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性质。进而在音乐的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都应该具有欣赏的意义,在上课的时候师生们用审美的视角来看带音乐,以唱、奏、唱的方式传达音乐之美。

1.4 愉悦性原则。审美所具有的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根本特征之一。音乐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的一种心理机制,它可以使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当学生们的精神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时最容易处在兴奋的中心,像这种将苦学视为乐学的经常在音乐的教学中体现。有趣而又具有游戏性的音乐教学,在学生接受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极大的快乐,而且会大大的提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要让学生们再自主的意识下去唱而不是被逼迫,这样才会产生更加持久更加永恒的音乐学习动力。

1.5 相互交流性原则。说教的艺术不是艺术,灌输的审美不是审美。施教者和受教者以音乐审美作为媒介在教学的过程中权利平等、教学双方地位平等,与封建守旧打的教学模式有极大的差别。施教者在建立这种良好的教与学关系中起到主导作用,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打感情牌,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营造出温暖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能够对老师毫无保留的说,想说啥就说啥,使老师和学生充分理解对方。友好的教学气氛是非常重要的。

2 音乐审美科学教育两方面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没有音乐艺术的实践就没有音乐的创造。认识是从实践到认识如此循环反复的过程,没有对音乐艺术实践中音乐美的感知与理解,审美教育就无法践行。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前提条件。要把提高学生们的听觉能力作为一项永久的工作,与音乐教学结合成夫妻一样生死相随。音乐教学每个领域的活动中心都是“听”。因此,培养学生们的听觉、增加学生们的听觉体验是音乐教学活动中重中之重的环节。

感,是感受音乐的奥妙。同时,这也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没有情感的音乐不叫艺术,通过对音乐中情感的把握,实现音育人,音教人的目的。老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无论是对音乐还是对学生。要用真情去打动学生,使学生更加理解音乐背后隐藏的情感。进而,使学生对音乐爱的无法自拔,让学生主动走进音乐的世界里,体会作者创作的初心。这样学生会和音乐作品产生共鸣。

动,是配合音乐产生的动作。动包括眼动、手动、耳动、口动等。通过各种动的相互配合,体会音乐的艺术之美。

3 总结

音乐教学也是感知教学,要求学生们要学会用心去领悟和感受乐曲的灵魂所在。当我们真正理解这一个个乐曲背后的意义,我们音乐教学的目的也就实现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去寻找有内涵的乐曲,也就掌握了审美的技巧。

一个乐曲的表现方式有千百种,每一种都会体现出不同的风格。比如同一首乐曲在这里代表快乐,下一秒也有可能是悲伤的代表。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们用心去领会,最后实现的效果也会差强人意。在用心领悟音乐作品的基础上,了解不同领域的音乐,体会不一样的情感。最后使学生在体验和抒发音乐情感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审美教育。

参考文献:

[1]尚丽娟,浅析音乐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合,《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5 , 22 (3) :43-45

[2]邵彬, 浅析音乐的审美教育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3) :87-89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审美音乐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音乐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