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伟 徐慧姣 黄成 刘潇怡
【摘要】:推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既要"物质扶贫"也要"精神脱贫",扶志是扶贫的奠基石,扶志带动扶贫。通过加速农村精神脱贫,为扶贫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应当持之以恒地开展“扶贫重在扶志”的工作,教育引导农村地区贫困群众自强不息,激发内生动力,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实践技能,依靠勤劳吃苦和自己双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因此,我们只有带领他们了解新观念,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素养,让他们彻底摆脱“懒汉”思想,不再一味等待扶贫,而是促使他们扶志。是所谓,志不扶,贫难富。
【关键词】:农村 扶贫 扶志
引言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正如习主席所说,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就是内力、内因。
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是衡量贫困程度的两个重要指标。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发生率也就是贫困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0%以下时,减贫就进入“最艰难阶段”。2012年,我国这一比例为10.2%,全国有9899万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脱贫成本越来越高、难度越来越大。
过去五年是脱贫攻坚砥砺奋进的五年,2018年8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又有4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随着贫困人口规模大幅度减少,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打赢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与信心。
1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现状
国家统计局于2018年2月1日发布《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增长》。数据指出:根据对分布在全国31个省的16万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以国家农村贫困标准(2016年贫困线约为人均纯收入3000元)测算截止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数据显示:西部农村贫困人口高达1634万人,中部农村贫困人口为1112万人,东部农村贫困人口为300万人[4]。
可见,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由散步逐步向某些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地域集中,同地理环境有极强的正相关性。进入21世纪后,贫困人口大多数集中在我国自然资源匮乏、信息闭塞、交通不发达、教育科技资源不足的中西部地区和一些老少边穷山区。
2贫困地区未脱贫的原因及分析
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也逐渐拉大,迄今为止,在我国农村依然还有许多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有待解决,其发展现状堪忧,这不禁让人心酸不已。
农村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农村青年不爱农村成了一种主导情绪,认为农村是"落后"的代名词从而进城求发展,而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往往也选择背井离乡,外出拼搏。所以农村地区土地荒芜,房屋闲置,留守儿童、孤独老人等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渐出现。除此以外,那些没有外出,坚守祖业的农民则多属于文化程度较低,年龄普遍偏大,信息闭塞,缺少其他谋生手段的群体。由于物价的持续上涨,农业收入的持续下降,导致他们相对贫穷化的加速。而这类人在农村占比不在少数。
除农村贫困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薄弱的经济基础等客观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未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其具体表现为:
2.1受教育程度低,科技致富能力弱
贫困地区经济落后、观念落后,大多数人受教育程度都不高,素质低下。这就使很多人既不懂法律法规,也不了解国家政策,不能很好地利用国家政策,借国家扶助之力逐渐脱贫;同时,由于科技致富能力弱,难以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严重阻碍了科技致富的推广,导致始终脱不了贫。
2.2观念落后,思想保守
落后保守的经济意识使得贫困地区人民这使得贫困地区人民要么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自觉不自觉地排斥新生事物,一方面向往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一方面又恋巢守旧,常常望而却步,想求发展但又怕担风险,以致行动迟缓,错失发展良机;要么目光短浅,消极悲观,只看到贫穷落后,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只好“认命”,终日无所事事,怨天尤人。畏葸不前的经济意识使得他们总是与机遇失之交臂,而消极的思想观念面对困难总是退让和躲避。没有敢于出手的决断和不被消极所支配的勇气贫穷也就随之而陪伴。
2.3交通闭塞,渠道不畅
交通闭塞是贫困地区发展的硬伤,由此导致的信息渠道有限也是贫困户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跟不上信息化的步伐对他们而言是致命的打击。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仍然是乡亲之间的道听途说,报刊杂志,网络世界离他们还很远。所以在产供销各方面不能及时做出市场预测,滞后于市场需求。在创业择业就业方面也由于信息滞后而往往错失良机。
3如何调动贫困人口致富主观动力?
“扶志”就是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勇气、志气和底气。
以“扶志”涵養奔向小康的底气。贫穷往往与愚昧共生, 尤其是目前存在的贫困现象, 表面是物质性贫困, 追根溯源是内心缺乏改变的底气。因此, 在提高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的同时, 只有坚定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底气, 鼓舞斗志, 才能增强其自我“造血”功能。
一、通过文艺宣传提升贫困群众和非贫困群众对脱贫攻坚事业的认同度, 以及制约贫困群众与非贫困群众提升脱贫攻坚认同度的客观因素。让贫困地区的群众真正接受“脱贫光荣”的观念, 阻断“等靠要”和“以贫为荣”思想的传递。
二、未来靠下一代,而扶志更要改变下一代。青年强则国家强, 强国先强教, 强国必强教。教育历来是最大的民生, 提供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既是人民的期盼, 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就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好的教学,好的教学资源尤为重要,只有让民众看到新生代的希望,才能无后顾之忧,有勇气改变现状。
三、无后顾之忧,还应有政策领导。精准扶贫政策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重点在于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1、完善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建立多维贫困识别体系。2、健全精准扶贫动态监管与目标考核体系。3、制定精准扶贫责任清单和进度协调计划。4、加快推进精准扶贫各项配套政策和制度创新。
总而言之,真正脱贫致富,改变贫困地区现状不能单方面给予,而是地方人民改变观念,因地发展。更新他们的陈旧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最后在恰当政策引导和物资帮助下走出困境。授之予鱼,更要授之予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