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亚男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力图为人类社会发展描绘蓝图。包含以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构建和平世界;以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构建安全世界;以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经济发展构建繁荣世界;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建包容世界;以绿色低碳、循环持续的生态建设构建美丽世界等五个方面。这份独具东方智慧的特色方案不仅顺应了当今世界潮流和历史大势,着眼于寻求各国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还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判断和中国的担当。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 国际担当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230-02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日内瓦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发表重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讲话,深刻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实干为要,坚持从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绿色低碳入手,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全球治理、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是为增进人类福祉、维护世界和平指明的前进方向,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和责任担当。因此,分析其“五个内涵”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路径和彰显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责任担当有一定重要的意义。
一、以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构建和平世界
近年来,全球经济呈现低迷的状态,地区动荡不安,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仍在盛行,纷争和矛盾、战乱和冲突还在肆虐。“合则强,孤则弱”,人不能独存于世,何况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更需要国与国之间互相帮助协商。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战略层面回答了国际社会的责任。
建立新型伙伴关系。伙伴关系主要是指国家在国际交往中寻求的不搞对抗、不针对他国的政治对话关系,基本准则是找寻共同利益的平等合作的国际关系,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结盟关系。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在倡导中国要广泛与各国建立全球伙伴关系,如与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协作伙伴关系,而对欧洲,则要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伙伴关系。针对不同国家,中国都做好最诚恳的态度,提交两国最适宜发展的模式,不仅关照中国的发展前景,也照顾合作方的全面利益,3月与以色列建立的创新全面伙伴关系等都是中国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运筹稳定的大国关系。何为大国关系?就是崛起国与既成大国之间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新方式,主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处理原则。在当今各国为谋求自身安全发展的要求下,构建合理公正的国际体系成为必要前提。作为不断发展的中国,也在积极探索周边大国关系的发展路径,因为各国国情的限制,不可能在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上意见都一致,中国极力奉行结伴不结盟的原則,在中美方面抛弃以往的对抗冲突的传统逻辑,对存在分歧地方加强对话交流,做到成为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尊重他国的重大问题上,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将双方共同探讨的实施方法落实在现实中,如在中俄方面的战略性大项目,不加快推进怎么可能实现全方位的发展,中国渴望形成一个新的安全框架。
二、以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构建安全世界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从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到如今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战火和苦难,再到近年欧洲、北非、中东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带来的苦难的历史和现实证明:国家安全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前提,没有这一基石存在,其他一切无从谈起。所以,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是中国考虑保障方面提出的相关要求。
打造共同安全新格局。“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当今世界挑战复杂多样,如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跨国安全、环境污染等许多问题出现,单凭一国力量已无法解决,要想达到多个国家安全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必须建立共同安全的新观念,寻求一条长期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各国主动超越零和思维,加强对话协商,面对争端问题有效沟通,在互信的基础上解决这些非传统的安全问题。中国将尽自己最大努力推动一种新型国际关系,抛弃以往的丛林法则,打造“命运与共、唇齿相依”的安全新格局,积极应对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构建和谐共生的国际秩序。何为国际秩序?就是各国在进行国际交往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保障正常运行的机制。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崛起必定会造成另一国家的体系秩序的崩塌,更严重还会造成两国冲突和灭亡。长期以来,主导权一直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这种不合理不公正的集权政治造成不发达国家长期处于落后的状态,资源不完善、信息交流不便和经济发展滞缓等问题,要想摆脱这种局面,必须推进国际秩序的变革。在参与国际事务时要更有建设性意识,尊重他国特殊国情,建立自己的危机防控机制,在面对领土争端时搁置争议,必须多加强对话协商,共同维护安全法的地位,推动完善的国际秩序。
三、以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建包容世界
全球化程度加深,各国往来更加频繁,迎接挑战也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政治和经济已不是主旋律,以前单一的方式没有办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很多时候需要文化作为媒介,借助人类文明独特的魅力,营造一个包容的世界。中国大力推荐文明互鉴活动,摒弃唯我独尊、冲突对立、你输我赢的局面,发展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包容互鉴的前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文明交流的重要基础。
坚持和而不同,尊重文明多样性。“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习近平借用古典向我们释读了求同存异和包容并蓄的精神,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事物,何况文化呢?当今世界,7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5000多种语言,绝不会因为到处雷同而精彩,只会因为差异互补而丰富。因此,在当今文化多元背景下,任何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我们都应该学会去尊重和保护,必须抛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禁锢想法,既对自己文化有强烈自信也承认其他民族的文明成果,不强加给其他文明所谓的“普世价值”,停止对其他民族的文化进行贬低和改造的做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人民应该心怀和而不同的情怀,坚信文明只有多样才可以多彩,自觉去维护文明的多样性。
坚持包容互鉴,促进文明发展繁荣。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扎根于民族和国家的土壤之中的文化,它们都是流动和开放的,都是在与周边民族的交流融合才演变为今天人类历史的宏伟画卷。对待其他民族创造的文化,我们必须抱有谦虚学习的态度,积极吸纳其中的有益成分,积极弘扬与当代文化和现代社会相协调的部分,认清民族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可以多姿多样,不仅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相反可以实现和谐共存。文明交流作为沟通友谊的桥梁,在为人类社会进步和维护世界和平上也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
[5]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20.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