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玲
摘要:国际社会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资源的竞争。我国是人口大国,蕴含着巨大的智慧资源,必须做好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人才,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分析了教育优先的必要性,并对发展教育事业的途径进行探析。
关键词:新时代 教育事业 民族振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161-02
一、教育优先的必要性
(1)从总体布局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了总体方向。教育,是民生的基础,是公民的最基本的人权之一,更是创造物质、追求美好精神的根本途径。受教育程度极大地影响着个体的兴趣爱好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收入待遇、社会地位及休闲、修养方式,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民生工作时尤其强调,要办好教育,这是解决人民群众最殷切的期盼,更是直接让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的重要途径。
(2)从战略目标来看,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蓝图和“两个十五年”的战略创新。未来的三十多年中,现在10~20岁的青少年儿童,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和骨干力量。必须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培养孩子的责任和担当。
(3)从站在新时代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意味着中华民族从过去的落后、挨打的局面走出来,向富、强转变。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仍旧需要一个强大的教育事业,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充实到科技、军事、外交、政治、经济、文化事业的建设中来,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强国。青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要搞好教育事业,从少年抓起,培养一批具有远大理想抱负、本领过硬、有担当意识的人才。
(4)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来看,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表明了人民群众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更高了。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精神文化,更加追求法治、民主、安全、保障体系、生态文明、教育。社会整体对教育问题有了更为清醒和深刻的认识,希望下一代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发展教育事业的途径探析
第一,要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前途,也关乎一个民族与国家的盛衰兴亡。教育事业不只是教育工作者的事业,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支持,需要形成一种浓厚的尊师重教的氛围。近年来我们国家对教育事业非常重视,但是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人均公共教育支出还是所占GDP比例都不高,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每名教师,必须牢记教育使命,夯实政治素养、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要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以高度的使命感,努力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爱心的教育工作者,踊跃投身教育、锐意创新,做好学生的示范引领,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完善自我。
第二,教育要具有前瞻性。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要向前眺望30年,我们的教育再也不能仅仅围绕着中考和高考来画圆。我们应该思考,在未来10年之后、20年之后甚至30年之后,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在高考时代,可能拼的仅仅是分数,但在后高考时代,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学生一旦考上了大学,或者大学毕业之后,那么拼的可不再是分数,而是拼一个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领导力、合作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所以,我们认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定比一个有知识的人走得更远。
第三,要推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化。到2020年打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性,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要统筹城乡之间、区域间、校际间、群体间的差距,要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贵在推进教育公平,补足短板,实现地区间的教育公平化。鼓励有远大抱负的学生、志愿者进行支教。要充分意识到教育公平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也是在逐步落实、实现的过程。不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要普及高中教育。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教育经费的投入是根本是保障,办好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等,都是我们推进教育公平必须狠抓落实的。
第四,要重视立德树人。我们要突出教育的根本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深刻意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教书、育人这是一个相互协调的统一体。我们追求的目标是要通过教育事业,培养出既有知识,又有道德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抓铁有痕、踏实留印”的精神来落实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要采取一些实实在在的措施。
立德树人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落实教育事业,立德是根本。我们现在的学校是党委领导的校长分工负责制,学校的立德树人落实得如何,首先学校的校长要负主要责任。另外,要构建各类学校的德育体系。学校德育体系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德育评价六个要素,这是横向系统。纵向系统,从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职、大学、研究生,有一个纵向的发展。所以,构建学校德育体系要横向贯通,纵向衔接,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按照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把德育落实到各级各类学校。同时,要加强学科教学的德育工作。作为老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知识,更要做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引路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队伍的建设很重要,教师教书育人,既要授业、解惑,更要把传道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做一个积极勇敢的人。
第五,要落实素质教育。教育的生命之脉在于质量,即是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追求和实效。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提升教育质量,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作为衡量学校办学实效的重要指标,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衡量教育工作质量的核心指标,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实践力、创造力。首先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学理科也好,文科也好,一定要有正确的思想理念,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行、思想道德素质是做人最本质最核心的素养。其次,身体、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身体是承载你智慧的船,是装着你德行的房子,没有了健康的身体,再高的智慧、再好的德行也没有了载体。当然,无心也无德智。心理不健康了,德行和智慧也发挥不出来。所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它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人成长发展的基础。再者,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和灵魂。每个人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艺术素质都不相同,有的人文科见长,可以在主持、写作、编辑等方面发挥特长;有的人逻辑思维见长,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有的人有艺术天赋,擅长唱歌跳舞,可以往这方面培养。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这是素质教育的本质和灵魂。对于学生来说,要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看到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孩子都成才,在发挥特长的基础上走向成功,教育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承担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的实现,需要一批又一批有知识、奋发有为、敢于承担的青年作为支撑,这都需要教育事業的蓬勃发展。只有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真正突出教育事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地位,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
参考文献:
[1]詹万生.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EB/OL].http://www.71.cn/2017/1120/974285.shtml.
[2]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M].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