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媛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消费成为热点;“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则让家庭文化反哺成为新的文化传承方式。家庭文化反哺中出现了诸多信息消费行为,而信息消费需求是引发信息消费行为的原动力,因此,在充分理解和认识信息消费需求的特点和结构的基础上,正视家庭文化反哺的现实境遇,对家庭文化反哺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认识家庭文化反哺、调整家庭文化正哺、走向家庭文化互哺的变革对策。
关键词:信息消费 消费需求 文化反哺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3-0041-03
在社会全面信息化的进程中,信息社会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信息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的消费热点之一。信息消费日益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信息消费需求变得愈加复杂。同时,伴随着“后喻文化”的席卷,家庭文化反哺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这种反哺已经颠覆了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式,同时消解了父辈的权威,提升了子辈的主体性。家庭文化反哺中出现了诸多信息消费行为,受反哺者即父辈的信息消费需求正是引发家庭文化反哺的原动力。因此,从信息消费需求视角下,对家庭文化反哺的变革进行深入探析,有利于促进信息消费的良性发展,提高家庭文化反哺的实际效率。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信息消费需求
我国关于信息消费的研究起源于郑英隆所著的《信息产品消费的运行系统》一文,文中创造性地首次提出了“信息消费”一词。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对于信息消费的概念解释不一,大多数学者主要是从信息消费过程与信息消费客体两个角度来分析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信息消费需求,这里将信息消费的概念定义为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的总称,信息消费需求则是指信息消费者消费信息产品与服务的需要与能力。
(二)家庭文化反哺
周晓虹先生在1988年发表的《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文化反哺”概念,即“在急速的社会文化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的过程”[1],是国内早期研究文化反哺的重要开端。我国研究者对于“文化反哺”的界定各有差异,主要是从社会学、文化学、文化学等多个视角进行概念上的界定。在本研究中,家庭文化反哺主要是指在社会急剧变迀、信息不断革新的时代,家庭中的子辈对父辈在知识技能、现代信息、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积极影响,进而促进父辈主动自我再教育的过程。
任何信息消费行为都是在信息需求支配下的行为,先有需求而后有消费。[2]信息消费来源于信息需求,可以说正是为了适应信息需求应运而生的。信息需求是信息消费过程中的首个重要阶段。家庭文化反哺的过程中,父辈直接或间接进行了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行为。家庭文化反哺中出现了诸多信息消费行为,受反哺者即父辈的信息消费需求正是引发家庭文化反哺的原动力。
二、信息消费的需求分析
信息需求是引发信息消费行为的原动力。人们在当今如此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里,要想有效地生存和发展,必须大量地选择和消费信息,并不断提升信息消费的层次,而其前提则是正确认识信息消费的需求特点与结构。
(一)信息消费的需求特点
信息消费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学者从不同视角对信息消费的需求特点作了深入研究。刘海霞、李后卿在其所著的《信息消费心理及行为分析》一文中,提出了“作为一种基本高级需求,人的信息需求永远不会得到满足,人类的信息消费也永远不会停止”[3],总结了人的信息需求具有广泛性、社會性、发展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李玉海、汪银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消费需求探析》一文中,列举了信息移动消费需求具有移动性、即时性、新颖性、随机性、方便性等特征。[4]而陈莉则从企业信息消费需求的角度分析,认为“信息环境的不断进化刺激着信息需求不断增长,并向多元化、大量化和高级化演进”。[5]概言之,信息消费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性。信息消费者作为“社会人”的存在,其信息消费动机和内容并不完全由个人意志决定,因为人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必然会受到来自周边的各种影响。在适应社会环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信息消费者为了促进与他人之间的交往,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其信息消费需求往往产生于社会环境的刺激。
(2)发展性。信息消费需求会随这个社会所处的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和改变。在如此丰富和多元的信息环境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继续推动着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大量的信息传播媒介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承载的信息内容也日益新颖和及时。信息消费者的需求也会受到时代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刺激,而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多样的消费需求,并且在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后,新的、更多元化的和高层次的需求就会被激活。
(3)选择性。信息消费者往往会形成自己的需求经验,并会对信息需求的内容进行选择。比如有的信息消费者会比较依赖操作方便、界面简明的移动智能终端,来进行“碎片化阅读”;有年轻的“网络达人”则倾向于选择技术新颖、功能强大的综合类媒介;也有些年长一辈则是选择下载众多亲朋好友都使用的某个社交App,以便于有效地沟通和反馈、及时地了解他人的心情和感受。尽管信息消费者多是在随机的时间里进行信息消费,但其需求往往是有一定规律性和选择性的。
(二)信息消费的需求结构
在信息学界,对用户需求结构的研究,习惯于将用户需求划分成明需求与潜需求、当前需求与长远需求等,也有学者将后者结构细化,并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概括性地将信息消费需求总结为功能性需求、形式性需求、外延性需求和价格性需求四个层次。
用户不仅仅会有某一具体的、单一的信息消费需求, 也可能会有包含多个需求结构的信息消费需求。同时,由于信息消费者在个人经验、知识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各有差异,其信息消费在内容上、形式上、质量上也展现了多层次的需求。如果作概略性的总结,则可以发现,信息消费需求有以下两个典型结构:
(1)表里结构,即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显性需求,即比较容易识别和实现的需求;隐形需求,则是较难以辨认或是难以清楚表达的需求。例如以家庭成员的手机游戏消费行为为例,子辈进行这一信息消费行为的显性需求是娱乐消遣,而其隐性需求则可能是为了从虚拟世界中获得一定的存在感和自信心,规避其在真实世界中遇到的挫折或承担的责任等,而父辈的隐性需求则可能是为了创造与子辈的共同话题与爱好,拉近与子辈的亲代距离。隐性消费需求是推动用户信息消费行为的本质所在,进行精准把握和深度挖掘,是隐性消费需求得以实现的基础。
(2)动态结构,即多层次需求。心理学家指出,人的需求是永远不会得到完全满足的,新的、更高的需求会在上一个需求得到满足后应运而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总是不断超越自我,勇于自我实现。也就是说,用户总是在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出现了更高的需求倾向。在信息不断革新的时代环境下,信息消费者的需求也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另外,处于不同需求层次的用户需求内容、需求重点也是各有差异。信息消费者的需求是不断更迭发展的,是需求内容从模糊到清晰的动态过程。在家庭文化反哺这一过程中,父辈的信息消费需求结构可以概括为生存与安全、知识追求、充实与发展、社会认同感等多个层次。
三、家庭文化反哺的变革路径
文化反哺是对传统文化传承模式的创新,它从单向模式转变到现代双向甚至是多向的文化传承模式。通过家庭文化反哺,父辈从子辈身上习得了一定的新东西、新技能、新想法,其社会适应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是,从信息消费需求的角度来说,家庭文化反哺呈现出多重发展新态势,其变革之路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一)家庭文化反哺的现实境遇
在文化急速更迭与变迁的时代,父辈这一信息消费人群成为信息时代的“数字难民”,并且由于信息获取的局限性,长辈的权威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而社会结构的扁平化却为年轻一辈赋予了新的权力——子辈通过提供新的媒介工具、传授新媒介的使用方法、传递新知识新观念、生活方式上的影响等方式来对父辈进行文化反哺,以便满足父辈生活的需要以及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但是,子辈对父辈进行的家庭文化反哺并没有很顺利,有些甚至是遭遇一定困难的。比如,有学者通过深度调研从家庭场域分析,将抗阻的具体状况可归结为文化反哺多停留于文化表层;反哺效果不明显,非常短暂;以父母为主导地位,忽视子辈的主观能动性;亲子双方价值观存在冲突等方面。[6]
(二)家庭文化反哺的问题剖析
从信息消费需求视角,对家庭文化反哺遭遇的现实问题进行剖析,其反哺受阻的原因可以解释为:父辈的信息消费需求没有得到持续刺激、正确认识、合理表达和有效满足。首先,持续刺激可以使父辈产生源源不断的信息消费需求,这里的持续更加侧重于刺激要贯穿整个过程中,不仅在于信息需求产生的伊始,也在于文化反哺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强度的继续刺激,否则也就会出现反哺效果短暂且停滞的现象。其次,由于父辈的信息意识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别,信息消费需求是处于不同的认识状态的,其中的隐性需求没有得到充分认识,作为消费者就无法作出相应的反应与行为,而隐性需求也没有得到有效转化与真正满足。再次,信息消费需求是需要被合理表达的,人类传统的文化传承方式是由上自下的,代际鸿沟的出现带来了文化反哺的新机遇,但父辈由于其地位的权威、知识的有限、思想的老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往往羞于去表达自身的信息消费需求,这就使父辈与子辈间产生了信息不对等的状况,大大降低了反哺的效率。再者,信息消费得到有效满足并不是终点,因为当父辈的低层次信息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以后,父辈又会产生更高的信息消费需求,如果子辈没有继续跟进并改善反哺策略,其信息需求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没有得到有效满足。
(三)家庭文化反哺的变革分析
在这种“家庭文化反哺”社会现象中,年长一辈的权威依然存在,只是相对于过去的传统社会而言,这种权威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家庭文化反哺”正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明进程。家庭文化反哺中出现了诸多信息消费行为,所以想要提高家庭文化反哺效率,提高信息消费水平,就要了解父辈的信息消费需求心理及行为,树立科学的文化反哺观念,促使信息消费和家庭文化反哺向良性发展。基于信息消费需求的视角,认识家庭文化反哺、调整家庭文化正哺、走向家庭文化互哺,对于家庭文化反哺变革而言十分重要。
第一,认识家庭文化反哺。在社会变化逐渐加速的过程中,信息化给社会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代沟现象也日益加剧,给目前的文化注入了新的動力,但也使得文化的单向流动与传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家庭文化反哺的出现,满足了父辈一定的信息消费需求,缓解了一定的代际冲突,使文化传承模式转为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转变。向子辈学习是父辈信息消费需求得到满足的有效途径。父辈想要在科技信息时代求得一席之地,不被社会发展所淘汰,就必须正视并了解自身的信息消费需求,要学会将自身需求合理表达,并且积极和子辈交流沟通,要尝试从传统的教育者形象转型为新时代的学习者。
第二,调整家庭文化正哺。与反哺相对的是正哺,由于反哺现象的存在及冲击范围的加大,客观上要求正哺作出适当的调整,这样正哺的作用才能进一步加强,正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进一步提升。以前,父辈往往将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填鸭式地灌输给子辈,结果事与愿违。传统教条式家庭教育方式使得父辈与子辈之间沟通渠道不顺畅。而在信息时代,父辈信息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过程中,父辈体会到了被动、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缺憾,通过换位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在家庭文化正哺过程中应重视子辈的需求和感受,重新建立子辈所乐于接受的渗透型、启发诱导型等教育模式。
第三,走向家庭文化互哺。正哺与反哺是相辅相成、不可对立割裂的,互哺则是为了子辈与父辈能够更好地顺应社会发展、共同努力进步。学者魏晓燕曾在《高技术社会消费活动的特质及其伦理审思》中谈到,“对高技术化消费品的依赖使人的生活远离了自然、远离了社会、远离了他人,这是违背人的生命本质和人的社会属性要求的”[7],信息消费确实面临着形形色色的问题与障碍,但是在家庭文化反哺过程中,如果父辈的信息消费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满足,那么它对于缓和亲子冲突、缓解人际交流障碍、改善家庭成员关系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这是不可否认的。因此,在这种新的知识文化传承方式中,我们不仅要看到子辈与父辈这两个双主体的相互作用,更要注意到信息消费需求在其间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对需求合理地刺激、认识与表达,来稳定信息消费的动态结构,从而逐渐使家庭文化互哺成为常态。
参考文献:
[1]周晓虹.试论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的反哺意义[J].青年研究,1988(8):22-26.
[2]朱红.信息消费:理论、方法及水平测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6.
[3]刘海霞,李后卿.信息消费心理及行为分析[J].情报杂志,2004(2):52-53.
[4]李玉海,汪银霞.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消费需求探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4):43-46.
[5]陈莉.企业信息消费需求的多角度分析[J].情报杂志,2005(10):115-117.
[6]邓美德.家庭场域下文化反哺的抗阻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
[7]魏晓燕.高技术社会消费活动的特质及其伦理审思[J].江苏社会科学,2013(5):236-241.
责任编辑: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