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星池
[摘 要]
目前,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缺少一定的单元意识,就算有单元意识,但却不知如何与教学融合。基于此,针对教学中的单元意识以及单元教学注意事项展开叙述,明确什么是单元教学、怎样实施单元教学。
[关键词]
语文教学;单元意识;单篇教学;单元教学
核心素养在语文课程中不断被深化的背景下,单篇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单元教学逐步成为语文界关注的热点,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常常会忽略教材中文本之间的联系,缺乏单元意识。
一、教学中的单元意识
传统教学强调以单篇选文为凭借,进行文本细读,选文与选文之间相对孤立、缺乏联系,经过不断探索以及教材的变革,教师在教学中逐步注意到课文单元整合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中强调单元意识。
(一)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
所谓“单篇教学”,是指围绕一篇选文进行精讲细读,充分挖掘其教学价值。其有利之处在于:教学内容选择个性化,高度艺术化的教学设计,综合展示语文综合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精读课文的能力。但单篇教学存在很大的局限,不利于学生知识整合、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有时选文之间知识点叠加,造成教师教学上的无序重复,降低教学效率。并且单篇教学的教学目标相对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阅读素养的提升。
单元教学是基于教材以单元为体例应运而生的,“单元教学”是指以一个单元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单位,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和本单元教材在本学段的作用和地位,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把“听、说、读、写”和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进行整体设计,按单元组课,分出主次按顺序完成单元教学目标。通过一篇或几篇选文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其他课文的自读,举一反三,综合训练。
“单元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篇教学”知识点无序重复、教学目标相对分散的不足。单元教学将一篇或几篇选文整合,以单元为整体设计教学目标,当选文之间存在共通性知识点时,只取其中的一篇选文进行此知识点的细致讲解,其他课文则作为学生对此知识点的练习,由教师导读变学生自读,避免教学的无序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单元教学的教学目标明确,从课程整体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兼顾学段与选文之间的链接,实现教学目标结构化、整体化。单元教学还有利于发展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单元中各篇的地位和作用
尽管单元教学是将同一单元的选文整合,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但不能忽视单元中各篇选文的地位和作用。单篇选文是单元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单元教学是以一篇或几篇选文为载体组织教学,选文是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的媒介,教师对选文的讲解是实现单元教学目标非常关键的一环。
二、单元教学举例
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第四单元为例。
本单元明确要求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新闻的特点是及时性和真实性,以消息、通讯等样式,为大众提供最新的消息。而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同样强调真实性,但不同的是,报告文学更偏重于文学。因此,此单元的教学设计可以以比较新闻与报告文学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为教学重点,进而让学生对这两种文体有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在不同文本的比较和分析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本单元共三课四篇课文,分别是《短新闻两篇》(包括《别了,大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以及报告文学《包身工》和新闻《飞向太空的航程》。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将新闻文体的《别了,大不列颠尼亚》与报告文学《包身工》这两篇文章各自分别讲授,按照一定的流程都从叙事结构、表现手法、行文特点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新闻和报告文学各自的文体特点以及文体形式、文体结构,提炼出新闻和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新闻和报告文学形成系统完整的认识,同时强调新闻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在新闻文体的学习中明确新闻的概念、要素、特点和结构,结构上新闻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组成部分组成,其中标题、导语、主体缺一不可,而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是新闻的六要素;其次,让学生自主比较这两篇文章在叙事结构、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深刻体会报告文学是在新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注重感受、欣赏报告文学的文学性和新闻文体的理性。《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为新闻,可以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自主分析课文,分析的流程与《别了,大不列颠尼亚》课文的讲授流程一样,从叙事结构、作者特殊的写作手法等方面,提示学生要体会这篇文章的独特性,同时体会新闻的特点,再一次巩固学生对新闻这种文体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处于辅助的地位,在适当的时机监督、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对学生盲点部分加以指引,但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悟。而《飛向太空的航程》可作为学生课下自读的课文,要求按照原有的流程进行分析,以作业的形式来监督学生,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知识迁移的能力,真正理解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内化于心。
三、单元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课程观念要好
在进行教学时,树立课程整体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观。现行教学中教师通常没有课程观念,只注重单一知识的讲解,忽视知识间的联系,导致教学目标相对孤立、分散,独立于课程目标之外。同时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学段意识,没有意识到在不同时段应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侧重不同的知识点,对待同一知识,在不同时段也应是螺旋上升的状态,让学生对此知识进一步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在单元教学中,促进语文课程知识体系有序完善,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注重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及文化素养方面的知识,注重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要点要明确
在教学时,教师应凸显选文之间的联系,突出结构性即内容,突出主体性即教学的对象——学生。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以教材为凭借,重视文章背后的知识内容和文化价值。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学生的需要,将学生需要和教学需要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目标意识,即明确学习要点。
(三)教材使用要精
教师要注意教材的使用,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正确认识教材,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打破教材的局限,对教材有自己的判断,这就需要教师有丰厚的文化积累,敢于指出教材中错误,必要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替换教材。认识到教好学生远比教好教材更重要,促进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单元教学可以有多种形式,以主题为单元、以文章体裁为单元、以学生能力为单元等,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自主选择。当然,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单元教学,教学中应是单篇教学和单元教学合理结合,这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金淑文.主题单元教学有效策略探究[J].江苏教育,2012(25).
[2]刘生龙.单元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语文教学通讯,1997(6).
[3]刘建始.中学语文单元教学的整体思维[J].天津教育,1996(6).
[4]李秉松.关于语文单元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1995(7).
[5]辛安治.语文单元教学中不应有的失误[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3(8).
[6]麻得志.单元教学模式[J].中学语文,1989(4).
[7]徐向阳.“单篇、群文、整书”阅读教学课型的比较与整合[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6(Z1).
[8]任志刚.“单篇教学1+1”:实现语文教学真正转身——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5(9).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