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金
摘 要: 本文在构式语法的基础上研究国家语委语料库中的“把O V在L”构式中的动词及其与构式的互动。“把O V在L”构式中的动词多数并非位移动词,它们通过细化、力变图示关系和前提条件等方式和抽象构式整合在一起,从而生成意义为“X致使Y移向Z”的具体使移构式。
关键词: 构式语法 “把O V在L”构式 动词 构式 整合
一、引言
“把”字句是汉语特有的构式。许多学者从句法、语义、语用等角度对此构式进行分析,其中有些研究探讨了“把”字句与施动句之间的变换及变换的限制条件。作为“把”字句的一个小类,“把O V在L”构式自然是语言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将以构式语法为理论基础,对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把O V在L”构式中的动词进行分析,并借此讨论动词与构式的互动关系。
二、构式语法及动词与构式的关系
构式语法有不同的流派,构式均为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最为国人所熟知的当属Goldberg的论元结构构式。在1995年的专著中,Goldberg把构式定义为形式—意义匹配体(pairing),其意义无法完全由构成成分推导出来[1](4)。如此定义和Lakoff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Lakoff认为构式就是语言完形(gestalts),这表现在几个层面:构式的形式是一个表达语义、语用内容的模板构型,是一个功能整体;构式的语义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模型,它本身就是概念完形;构式是一个符号完形,构式的形式和内容通过规约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象征结构(转引自Jensen[2](2))。
构式意义不能简单推导而出,那它来自哪里?Goldberg认为是构式整合动词的结果。构式是由一个个空槽(slot)组成的,它们被动词的参与者角色所填充,即论元角色和动词参与者角色的融合(fusion),然后体现为句法上的主语、宾语及附加语等成分,在这个过程中,构式的意义得到表达。
后来Goldberg进一步把动词和构式的整合细化为以下四种情况[3](383-395):一是细化(elaboration),动词的意义与构式完全兼容,它所表示的事件类型就是构式事件类型的一个实例,它对构式意义所起的作用是进一步细化、加强;二是力变图示关系(force dynamics relations),动词动作使构式事件得以实现,二者之间存在使因关系(causal relation)。这种关系包含两个小类:动词动作是构式意义得以体现的手段(means);动词意义否定构式意义所拥有的预设;三是前提条件(preconditions),动词动作的完成是构式事件完成的条件;四是共现(co-occurring activity),動词动作与构式事件没有因果关系,二者在时间上共同出现。
三、构式中的动词及其与构式的互动
(一)作为构式的“把O V在L”
把字句是汉语的特有构式。作为其中的一个次类,“把O V在L”构式除标志词“把”和构式主语外,可以分为三个语块:位移主体(O)、被移动的方式(V)和位移处所(L)。在句法上,除表示位移方式的动词V外,有三个论元经常得到表达:“把”字主语、位移物体即“把”字宾语O及位移终点L。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位移方式为何,O、V及L这三者之间必须保持语义一致,否则句子不可接受[4](26)。如下面例(1)之所以不可接受,是因为“擦”表示“去除”义,“黑板上”表示受事的“终点”,二者语义上相互冲突。
例(1)*把图画擦在黑板上。
至于“把O V在L”构式的语义,学者们的看法大致相同。如金立鑫[5](362)、张伯江[6](37)、唐依力[7](73)都认为“把O V在L”表达的意义为,一个动作者通过作用力致使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
(二)构式中的动词
我们以“把 在”为搜索条件,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进行搜索,共获得原始语料6427条。我们的构式统计以小句为单位。经过分析,再剔除不符合要求的语例,最后共获得构式3011个。再用AntConc软件对动词进行统计,获得动词617个。基于篇幅的考虑,我们将只分析频率为5及以上的动词。经过统计,最后获得动词115个。
我们把这些动词分为以下几类:
Ⅰ.放置动词:此类动词表示以某种方式把物体放置于某处,如:放、摆、搁。
Ⅱ.投送动词:此类动词表示以临空投掷的方式把物体放置于某处,有明显的位移轨迹,如:扔、丢、洒、摔、撒、倒、抛、投、甩。
Ⅲ.捆绑动词:此类动词常常表示通过借助细长的物体把物体固定在某处,如:系、绑、吊、挂、拴、捆。
Ⅳ.肢体动作动词:此类动词表示人或动物肢体所拥有的动作功能,如:搂、抱、靠、按、背。
Ⅴ.汇集动词:此类动词经常表示一物向另一物靠拢或事物从不同方向汇集于某处,如:集中、连、接、连接、联系、结合。
Ⅵ.媒介动词:此类动词表示的动作需要借助其他介质才能完成,如:关、夹、浸、压、溶解。我们需要一扇门才能关、需要液体才能浸。
Ⅶ.范围动词:此类动词表示物体包含或被排除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如:限制、控制、排除、排斥。
Ⅷ.创造动词:此类动词表示施动者使用工具创造新事物的过程,如:写、画、建立、建筑、刻。
Ⅸ.心理动词:此类动词主要表示人的心理活动,如:考虑、寄托、倾注。
Ⅹ.感知动词:此类动词表示人的感官知觉动作,如:看。
(三)动词与构式的整合
动词的语义丰富且复杂,Goldberg认为,对动词的定义应该涉及框架语义[1](25),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她把复杂的框架语义简化为简单的动词参与者角色。在具体的构式语义生成过程中,动词的参与者角色与构式的论元角色融合,构式意义得到表达。那么“把O V在L”构式在生成过程中,动词与构式的整合体现了哪些类型呢?
1.细化
“把O V在L”构式吸引的动词有不同类型,其动词参与者角色数目也不相同。其中,放置类动词是典型的位移动词,包含三个动词参与者角色:放置者、被放置物、地点,它们与构式的三个论元角色对应,于是,动词参与者角色与论元角色直接融合,生成具体的构式。如下面例(2)。在这种情况下,动词语义和构式语义完全兼容,且动词语义比构式语义更加具体,它对构式语义进行细化、具体化。投送动词也属于这种情况。不同的是,在本体事件中,投送动词有明显的移动轨迹,放置动词没有。
例(2)他们把语录放在胸口。
根据基于使用的语言学观点,频率高的动词应该是其所在构式的中心成员[8](79),它们对构式意义的界定所起的作用较大[8](100)。“把O V在L”构式的动词中,“放”的频率(729次)最高,说明“放”是此构式的中心动词。《汉语动词用法词典》把动介结构“放在阳台上”中的“放”解释为“使处于一定的位置”[9](131)。这一释义包含明显的位移语义成分。极好地支持了金立鑫等人的观点,“把O V在L”构式表达的是使移事件,其核心语义是一个物体Y在外力X的作用下从原点移动到终点Z。
2.力变图示关系
很明显,构式中的其他动词基本属于非位移动词,如“搂”,只有两个动词参与者角色,“搂者”与“被搂者”,不包含“地点”,其中前二者分别对应论元角色“使移者”与“被移者”;在句法实现中,动词与构式整合,“地点”论元由构式提供,最终实现为位移构式,如下例(3)所示。
例(3)母亲把他搂在怀里,痴呆呆地望着他。
在构式生成过程中,构式对动词进行或压制(coerce),以保证语义连贯。在这种情况下,动词动作是构式事件完成的手段,二者有直接的使因关系。其他肢体动作动词、捆绑动词、范围动词和汇集动词均属于这种情况。
3.前提条件
在这种关系中,构式表达的事件以动词动为前提条件;动作完成,构式事件得以形成。部分媒介动词、创造动词和感知动词属于此类。如例(4):
例(4)他们便把日内瓦画在瑞士的旁边。
“把O V在L”构式表示的是位移;出现其中的动词在“位移”特征上,表现却并不一样。有些包含位移特征,如放置和投送类动词就是典型的位移动词,汇集类动词包含此特征,但多数动词并无此特征。这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动词类型的选择上,“把O V在L”构式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选择位移动词的偏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很好地证明“把O V在L”确实属于使移构式,而且构式与动词之间整合互动,生成“X致使Y移向Z”这一构式义,用来表示位移事件。
四、结语
本文在构式语法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国家语委语料库中“把O V在L”构式中动词和构式的整合关系;分析发现,这些整合关系基本体现了构式语法所总结的类型。另外,“把O V在L”构式表达外力致使物体产生位置移动的意义;统计显示,出现在V位置上的动词多数并无位移之意,这证明使移构式的存在,也证明构式对动词的压制,并把它们整合进来产生位移的构式意义。
参考文献:
[1]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5.
[2]Jensen, Kim Ebensgaard. Fatal Attraction: Inheritance and Collostruction in the Ihjel-construction [J]. Skandinaviske Sprogstudier, 2012(3. 2):1-30.
[3]Goldberg, Adele 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erbs and constructions[A]. In M. Verspoor and E. Sweetser (eds.) Lexicon and Grammar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C]. John Benjamins, 1998: 383-398.
[4]余詠梅.论“在+处所”的语义功能和语序制约原则[J].中国语文,1999(1):21-29.
[5]金立鑫.“把OV在L”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J].中国语文,1993(5):361-366.
[6]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1(1):28-40.
[7]唐依力.“把+O+VR+L”构式的认知分析[J].理论月刊,2012(7):71-74.
[8]Bybee, Jean. Language, Usage, and Cogni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
[9]孟琮等.汉语动词用法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